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万历43年五月,端午前一日,朱常瀛收到一封急报。

倭国大阪之战,丰臣氏败北,丰臣秀赖被迫自尽,老德川大获全胜。

战争从开始至结束,不过六日,以至于驻长崎商馆还未将开战消息送出,就特酿的结束了,不得不重新修改情报。

按信中所说。

此战,德川调动大军26万,丰臣动员12万浪人。

原以为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城池攻防战,却万万没有想到最后玩的是野战。

具体战斗过程,长崎方面没有说明,也难以知晓详情。总之两方最后在一个叫做天王寺的地方展开决战,丰臣军全军覆灭,大阪城破。

啧啧,40万大军乱战,即便扣除一半为民夫,参战兵力也令人瞠目。

瀛州军就不行,最大规模的战争也就动用将近万人,远没有倭国这般豪气。

丰臣秀赖的小儿子也被处死,丰臣家就此绝嗣。

朝鲜李氏听闻大抵要放鞭炮,老猴子将朝鲜祸害的不轻。但朱老七在看热闹之余也未免担忧。

虽然已经提前通知奄美方面戒备,但朱常瀛觉着还不够。

战争结束,老德川势必会发动一场残酷的大清洗,将丰臣余党连根拔除,所以小日子还会乱一阵子,不排除有丰臣余孽逃亡海外。

当日,瀛王府发文。

通知沿海几省兵备道,言倭国内乱,警惕沿海。

通告诸对日贸易商会,密切关注海上不明船只,发现倭寇,举报有奖。

通知各地海巡加强巡逻,严防倭寇。

调近卫步兵一团,并本部海军一部驻防琉球那霸,协防奄美。

对于小日子,还是要小心谨慎,日本一统,万一老德川发疯要染指琉球呢?也不得不防。

按照历史轨迹,德川接下来将会加大力度折腾各藩,削弱地方势力,驱逐耶稣会,打击一神教,闭关锁国,断绝同大明以外各国贸易,彻底禁止国人出海。

只要这个趋势没有被打断,朱老七就对德川家充满好感,因为他想做的事德川家主动就去做了,当真没有理由为敌。

就在朱老七幸灾乐祸看小日子热闹的时候,一则报告令他,乃至整个瀛州官场大为震动。

家里又闹旱灾,波及面之广史无前例。

徐州以北开春至今不雨,山东、北直隶大旱,播下的种子干枯无芽,乃至腐烂,大面积减产绝收无可避免。

眼下,百姓还有去年的陈粮度日,但粮价已然高起,京畿流民乞讨者开始增多。

北塘方面预计,进入六月,陈粮用尽,灾民将陡然增多,提请瀛州早做准备,应对大规模难民潮!

朱常瀛尤为重视,收到报告不几日就跑去澎湖。

果然,白米期货价格竟然上涨至八钱每石,翻了一倍!

要知道,这可是大宗交易,而非零售!

一番了解,湖广也遭灾,水灾!

北旱南涝,把个米价推波助澜,早就居高不下了。

好在,朱老七本也不是要买粮赈灾,而是要卖粮!

王府之下有一个特别机构,名曰“瀛王府物资储备行”,这个机构就是那些无限期期货合约的发出者,比如南洋米,天竺棉。

经济们将储备行价格称为基准价格,也就是交易的底价。

市场上,很少出现交易价低于基准价,但有时候却有价无市。毕竟那些粮商棉商也不能整日在交易中心守着,这就是储备行的机会。卖家眼见售价同基准价相差不多,或者没人接手,或者急于套现,便会将货物出售给储备行。

储备行由王妃管着,但日常由一个九人委员会负责运营,办公地点就在交易中心。

“姝儿,慢慢放出去吧,这个价格可以了。”

王妃有些不愿意,“殿下,其实还会再升的,不如再等等?”

“不必了,继续等下去,糙粮也会涨价的。”

王府有钱,但也是有年度预算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便朱老七也不会无理由超支。

今年,王府预留备荒银17万元,这才五月头就花出去一半了。瀛州也会闹灾啊,不比大明内陆来的少,处处用钱。

眼下,备荒银只余八万元,显然不足以应对这般规模灾情,而且也不能都花在大明内陆,瀛州也要预留一些。

于是乎朱老七就想到了储备行,转手就可变现,然后提着银元去农户手里收购余粮。

这个余粮自然指的是糙粮,能填饱肚子就行的那种,比如麦麸、高粱米、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

几年了,这个储备行用来十分顺手。

瀛州官府也有储备粮,而且数量不少,单单瀛州本岛就有存粮95万石。

但这个是瀛州收税的一部分,要变现而后用于瀛州财政支出的,没办法动用。

为什么,因为瀛州只不过算是大明的一个行省,不可能用自己的财政去支援其他省份,这是常理。

瀛州官府可用于内陆赈灾的钱粮,只有一个部门有而且可以正当使用,那就是移民司。

移民司可调动24万元,以移民的方式救助一部分灾民。

说起来有点绕,其实就是王府同瀛州行政部门分立,各有各的账。行政支出由长史府负责操盘,对瀛洲负责,而非整个大明。而王府支出则完全由朱老七自己说的算。

储备行现存9万石南洋米,缓缓出货大约可获利3万两。

备荒银预备划拨4万两用来赈灾。

7万两银子,远远不够。

“姝儿,写请柬吧,既然来了澎湖,总要见一见老朋友。时间你定,活动你来安排。”

王妃嘴角微微翘起,“好的呢,有两年没有举办慈善晚宴了,正好同那些豪门贵妇们聚一聚。 ”

这是贤妻!

话说这么多人在瀛州羽翼下发财,遇到难处,总要共同担当,也做做好人。

但朱老七不学崇祯,哭穷要钱太丢人,也没用。你得炫富,越富有越容易筹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给个慈善的名头,库房里抢来的宝贝拿出一部分来拍卖,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之中,这银子就到手了。

那些拿上台面拍卖的玩意,无不带着鲜血,但那又怎样,还是会有大把人去争去抢。只因这东西从前的主人尊贵,现在的主人更加高不可攀,拿到手里就会产出极大的心里满足感。

但这种活动只能偶尔举办,也不能没理由的举办,理由很重要,否则就是讹钱。

澎湖商行商会,按地域划分,粤商、闽商、浙商、徽商、鲁商、豫商、晋商,瀛商。按行业划分,丝商、棉商、茶商、瓷商、纸商、书商……

不客气的说,半个大明的豪商在泉州或者澎湖置有产业,安插耳目。

有钱人,那是真的多。

这些人当中,不乏各个级别的议员,还有更多人挤破脑袋想做议员的。

议员的工资很低,貌似可以参与瀛州国政大计但落实到个体上却又没什么实际权力,然而它却代表着政治身份,有了这层身份,那些官员便会忌惮几分。

朱老七就是利用这种手段来提高商人地位的,商人直接进入政治体系而非士大夫集团的附庸。

商心所向,也不需要多说了。

几波拍卖,获银11万两。

一方得了宝贝又落个好名声,一方收了银子,终于可以做点实事,两难自解。

朱老七琢磨着,别人的宝贝还是要多抢点,这玩意关键时刻有用。

五月末,又一封急报送入朱老七手中,是京城来的。

打开来看,朱常瀛不禁双眼瞪大,愣在当场。

竟然有人擅闯太子府要刺杀朱老大!

话说皇城内也有集市,一月开市三次,以方便太监宫女购物。

五月初四酉时,有个叫张差的大汉手持枣木棍进入紫禁城东华门,来到太子府慈庆宫前,打伤守门太监,直闯至慈庆宫前殿,被闻声赶来的众太监捕获。

五月初五日,朱老大向皇帝老子报告张差闯宫事件。

刑部会审张差,结果大为不同。

本部报告言说张差就是个疯癫,误闯宫殿,大意就是无人指使,系个人所为。然而提牢主事王之寀另有陈情,言说张差为皇贵妃郑氏心腹庞保、刘成指使,就是要行刺太子!

由此,案件只能重审,尚无结果。

北塘报告中,有从刑部吏员口中得知几条信息。

五月六日一审,张差交代被庞保,刘成养了三年,集市之日,一路有人指引入宫,无人阻拦,至慈庆宫,有人指使他‘看见穿蟒袍的就打!’。

五月十二日再审,供词突变。这厮佯装疯癫,语无伦次,大抵言无人指使,因家中柴草垛被烧,进京前来告状,误闯入宫。

刑部就此论断,以擅闯皇宫论罪,斩刑。

五月十三日,提牢主事王之寀上奏另有隐情。

原来此人于五月十一日巡监,对张差单独提审,所言同五月六日供词相同,且有进一步交代。

张差岳父李守才,姐夫孔道乃白莲教妖人,且同国舅郑国泰相识,庞保、刘成正是经郑国泰介绍豢养的张差。

看过,朱老七暗自思量。

这案子大抵有两个剧本。一个是朱老大自导自演,栽赃嫁祸,一个是郑氏失心疯,当真要弄死朱老大。

至于张差无人指使,这绝对不可能。

按说,朱老三已经就藩,朱老大现在的位置还算稳当,他是懦弱但却不是蠢,没必要冒着这等风险。郑氏呢?若要杀人,这样做也未免太不专业了。

这个张差,只是个樵夫,身材高壮魁梧但无功夫在身,且有一点点痴傻,也就是脑子不怎么灵光。当真要杀人,怎么会用这种蠢的?

不过话说回来,郑氏一家子的脑回路比较惊奇,干出什么样的蠢事也不奇怪,就没准算了一卦,然后就干了!

也不要把宫斗想的太过高深复杂,草台班子哪里都有。

考虑到张差供出这么多人,调查真相一点也不难。

不过显然,有人不想将案件继续调查下去了。

五月十二日二审结果就是一个信号,要么几位主审收受贿赂,要么受到上方压力,就准备草草结案,只死张差一个而不牵扯旁人。

这个上方,大抵会是皇帝老子。

但这个王之寀头铁,非要众人皆醉我独醒,无论结果如何,这厮早晚要倒霉。

朱老七太了解皇帝老子了,即便当真是郑氏所为,他也只会和稀泥,为郑氏遮掩。

皇帝在忙着灭火王之寀却在添油,这不是找死么。

这个案子,大抵对朱老七没有影响,只当手里拿的是剧本,静待下文。

可也不知为什么,今年的乐子特别的多。

不两日,又一封密报传来,福王府八百士卒哗变!

可惜,朱老三没事,他怎么就没被打死呢?

事件起因,王府承奉太监克扣军饷,中饱私囊,非但如此,这厮还将士卒当家仆使唤,拉去帮他盖宅子,盖宅子进度不佳,这厮就鞭笞士卒,便连领兵的千户也完全不放在眼中,照打不误。而且,非是他一个人欺辱士卒,而是他一家子,老爹兄弟齐上阵,拿人当牲口用。

要么说老朱家一代比一代蠢呢,到了朱常瀛这一代,简直找不到一个正常人。

朱老大又迂又蠢,这个朱老三,更集自私,贪婪,霸道,无知于一身。

他自己蠢,养的奴才也蠢!

士卒忍无可忍,把死太监一家全给嘎了。

自然,这些士卒的下场都很惨,几十人被杀,余者流配。

都是义士啊,朱老七给北塘去信,指示杨家春要想办法将这批士卒改判流配瀛州。

转眼六月初,大米期货涨至1.1两每石,这是历史性高价,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还从未有过。

朱常瀛同长史府老几位反复磋商,终于取得一致。

官仓入场,卖粮!

粮食这玩意,至多存三年,就还是仓库极好的情况,大多时,存两年已是极为难得了。

而今年北方遭灾之严重,显然已经拨动了诸多粮商的神经,准备大赚一笔。

这不怪他们,但官仓缓缓出粮平抑米价也没毛病吧?

“殿下,这般卖粮,难道就不担心自用不足么?”

面对袁可立的担忧,朱常瀛耐心解释。

“先生无需忧虑,占婆、安南春稻大熟,孤早在月前便传令南洋商行应买尽买,除此之外,还有暹罗、马六甲半岛等地也正是收获季节。我估摸着七钱每石,可得米百万石。”

老头愣住,旋即恍然大悟。

“ 瀛州官仓放米获利,又以利购南洋米,算来,官仓还是赚的。”

朱老七微微颔首,“大抵如此。”

“那这些粮商?他们......他们也不会亏,今岁灾害频多,我大明粮食严重不足。只是这样,粮价终究降低有限,百姓仍旧求粮艰难。”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朱常瀛叹息道,“今年受灾的区域太广,一定要仰仗这些粮商才能将粮食贩卖过去,贩卖过去的粮食无论怎样也会被人吃进嘴里,不会浪费。”

“我这样说,就是把这些粮食借给各州府,也还会流入粮商手中而不会便宜了百姓。”

“那殿下命老臣过来,是为了何事?”

“我请您过来,是要盯住移民司,粮食的利太高了,哪怕是糙米,也高的令我有些怕,怕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的手!”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极品大昏君三国:征战汉末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花田喜嫁,狼王宠妃无度!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镇国少将军红楼梦中人:贾环要翻身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穿越之横扫三国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飞刀神枪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笙书传明末混日子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风流俏佳人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医妃火辣辣王朝权宦包拯历险记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