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应得一声,有两个衙役便上前将已经被吓得大小便失禁的孙狐推上木墩,只等朱开智令牌落地,刽子手便手起刀落,将孙狐头颅砍下来。
与此同时,那不可一世的文归章已经被除下官服,押来跪在一边。
萧小墨等人早已经步回台下,此刻见身周的百姓掌声如雷,大呼快意…更有甚者,更是彼此拥抱喜极而泣。
突然又有一群锦衣卫拥着一个中年太监来到。
沸腾的人潮再次沉静下来,场面又是静得落针可闻。
老百姓见是锦衣卫,都不由自主的远远让开一条通道。
这群锦衣卫约有百十来个,拥着那个太监上了刑台后,便皆兵仞出的守住刑台四角。
萧小墨颇为奇怪,不知这个太监是何来历,居然敢闯法场。
而且竟然能够调动锦衣卫。
看来其来头应该不小。
已经听得这太监尖声说道:“朱大人,咱家这里有礼了。想来这一年里,朱大人掌管八方巡抚之职,、穿州过府、走南闯北,一定是非常辛苦吧!唉!这都是为了皇上为了咱们大明天下呀!”
朱开智不置可否,道:“原来是刘公公的大驾,不过刘公公不在皇宫内纳福,居然有闲情宜致到洛阳来了!”
刘公公?不是正德年间那位专横跋扈、钻权弄政的大太监刘谨吧?
萧小墨记得,以前曾读过明史,里面记录了一些生平恶习。
明朝时期的“八虎”分别是指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八人。
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即明武宗,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
八虎以刘瑾为首,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每天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各种体育活动,当时的东宫被人们戏称为百戏场;
年幼的武宗无法抵御这些奇特玩具的诱惑,整日沉溺其中,并且终其一生无法自拔,学业和政事也荒废了。
八虎之首刘瑾为内监官,总督团营,司礼监等,掌握了内庭重权。武宗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刘瑾投其所好,广选鹰犬歌伎,专供武宗淫乐;
每当武宗淫乐的关键时刻,刘瑾便呈上大臣奏折请示汇报,武宗极不耐烦,让刘瑾批示了之,于是刘瑾权柄在手,贪污受贿大行其道。
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刘瑾在午门被凌迟处死。观刑者人山人海,欢声雷动。许多群众花高价买刘瑾之肉设案祭奠亡灵,以解心头之恨。
这是史话。
此刻这个太监的确是刘瑾,而武宗朱厚照也刚继位没有多久。
刘瑾皮笑肉不笑的道:“洛阳城第一善士之家冉颖冉大姐乃是咱家昔日大恩人,三日后便是冉老姐六十大寿辰,咱家是特意从京城赶来给冉老姐拜寿的。咱家闻听巡抚大人在审理要案,因此才不得不过来看看。”
萧小墨记得当初占据卫国身体时,曾整理个卫国记忆。
他从卫国的记忆中得知,洛阳城曾经有‘三富一善’之说。
分别是已经亡故的金刀王家、富得流油贾家及冉家;而最后这个冉家因为在富能贫,急公好义,而被洛阳城百姓公推为洛阳城第一善士,到了冉莹这一代,已经在洛阳城定居十世了,因此,这冉莹还有一个‘十世好人’的称号。
萧小墨若不是身逢巨变,以他侠义的性子,那是务必赶去给冉老拜寿的。
如今听到刘瑾之言,也不得不佩服冉老交游之广阔。居然连大太监刘瑾也结识,而且还是刘瑾的救命恩人。
朱开智却更为不解,他已经听出刘瑾有意插足此案,那句‘不得不来’,已经点明刘瑾的意图了。
于是开门见山的道:“刘公公摆这么个大阵仗,意欲何为?难道是想劫法场不曾?”
刘瑾忙摇手道:“这法场是咱大明王朝所设的法场,咱家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是不敢劫法场的。其实咱家是专程前来救人的!”
他此言一出,虽然是在众人意料之中,但是因为他是皇上身边的宠臣,人人皆感到今日之事更为棘手!
萧小墨暗道:“这个刘瑾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胆子也是够大的,居然敢在钦差大臣手上‘救人!’”
果然,萧小墨便听到朱开智冷如寒冰的反问:“嘿嘿!这个孙狐为逞自己私欲,借着有其姐夫文归章撑腰,无法无天以极,他强抓民女以充塞其所谓的‘后宫’,败坏人伦,按律当斩,文归章身为朝廷命官,为了助孙狐脱罪,找于吉来作替罪羊,徇私舞弊,实在是可耻可恨!刘公公说是救人,不知是要救孙狐呢或是文归章,亦或是两人皆救?”
刘公公却大摇其头,说道:“这两个人与咱家关系平平,咱家犯不着救他们。”
眼前即将被惩处的案犯唯独只有文归章和孙狐两人,如果不是这两人,又会是谁呢?
萧小墨等人真是被刘瑾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朱开智也大感异外,面露不悦之色,道:“既然都不是这两个人,那么刘公公所要拯救又是何人?”
刘瑾严肃而又果断的说道:“咱家要拯救的人,就是朱大人你呀!你认为又是谁呢?”
朱开智似乎听见了天下间最为滑稽可笑的话,哈哈大笑一阵之后,才反问道:“我代替皇上体察民情,这一年以来,几乎走遍了五湖四海,凶险自然是难免的,但是有吾皇保佑及众位兄弟的舍身保护,直到今日还全得性命,如今有这些急公好义的华山派朋友在此,一切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都将远遁他方!如此一来,又何须你来救我?公公说出此话,实在是可笑至极。”
刘瑾仿佛想不到朱开智会有此一问,他面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道:“想不到聪明如朱大人者,也有糊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