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 5 月 22 日的傍晚,白日的喧嚣渐渐被静谧取代,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弄,进入了一段宁静与未知交织的时刻。
天色在不知不觉中渐暗,那原本绚丽多彩的天空,像是一幅正在被雨水浸染的画卷,色彩逐渐模糊、黯淡。
天边最后一抹绚丽的夕阳,宛如一位绝世佳人在作最后的谢幕,它散发着柔和却又带着一丝凄美余晖,缓缓沉没于地平线之下,好似不舍却又无奈地告别这一方天地。
随着夕阳的隐去,黑暗如同潮水般,自四面八方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慢慢吞噬了整个世界。
先是远处的山峦被黑暗模糊了轮廓,接着田野间的小径也隐匿于夜色之中,就连那偶尔闪烁的几点灯火,在这如墨的黑暗面前,也显得无比渺小与脆弱。
就在这暮色完全笼罩大地之时,总参谋长终于平安地返回了抗倭司令部。
司令部的大门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肃穆,门口的卫兵身姿挺拔,眼神警惕。
当总参谋长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卫兵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与放松。
回想起这一路行程,可谓是充满了未知与惊险,波折不断。
两天前,就在总参谋长即将踏上归途的飞机之前,解放区内一则小道消息,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惊雷,毫无预兆地炸响。
据传,在姜无发所管辖的区域那边,有人心怀不轨,企图在总参谋长将要乘坐的飞机上动手脚。
这消息瞬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抗倭司令部的主持人们听闻后,脸色骤变。
他们的脸上,恐惧与担忧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降临。
额头上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不安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破碎的珍珠。
此时,众人焦急万分,内心的担忧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
他们迫切地想要立刻联系总参谋长,提醒他注意安全。
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众人面前。
如何与总参谋长取得联系,成为了一个棘手的大问题。
尽管解放区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大哥大这样相对先进的通讯工具,但姜无发所管辖的区域却宛如一片通讯的“荒漠”,并没有设立信号站。
即便为参谋长配备一部大哥大,在那里也只不过是一块无用的“砖头”,根本无法发挥丝毫作用。
“立即给姜无发电报,请他务必确保飞机安全落地。
同时立即联系我方地下组织,请他们竭尽全力和总参谋长取得联系!”
总主持人神色凝重,平日里沉稳有力的声音此刻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目光紧紧盯着通讯人员,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焦急,仿佛希望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丝安慰,一丝能让总参谋长平安归来的希望。
通讯人员闻言,不敢有丝毫耽搁。
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如同接到了生死攸关的军令。
立刻领命而去,脚步匆匆,在寂静的司令部内带起一阵慌乱的风声,那匆忙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接下来,就只能看姜无发是否具备真正的大局观了……”
总主持人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担忧。
他微微低下头,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如同两座纠结的山峰。
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心中默默祈祷着总参谋长能够平安归来,那无声的祈祷,仿佛是黑暗中最后的一丝曙光,照亮着众人忐忑不安的心。
然而,事实上,主持人们的担忧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余了。
就在另一边,姜无发手下的谋士戴蓑衣(字泽霖),确实曾向他提出过在飞机上动手脚的建议。
当时,两人正身处一间布置典雅的书房内,灯光柔和地洒在书架和桌椅上。
“泽霖啊,”
姜无发坐在书桌后,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看着戴蓑衣说道,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们和那边的确有过节,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都是华夏儿女。”
他微微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色,
“我们的矛盾,可以留待日后慢慢解决。
但眼下,抢先研制出蘑菇弹,并拥有向俄曼瑞克投放的能力,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这关乎整个华夏的命运,丝毫马虎不得啊。”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戴蓑衣,
“你我都需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否则的话,你我都将被钉在华夏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万民唾骂!”
戴蓑衣站在一旁,听着姜无发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他微微低头,神色恭敬,深知姜无发此言,不仅是对大局的深刻洞察,更是对华夏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连忙恭敬地回答道:“大人所言极是,蓑衣定当铭记于心,以大局为重。”
姜无发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继续说道:
“而且,你不仅不能对总参谋长不利,还要保护好他,不能让他受到任何伤害。
倭寇和俄曼瑞克方面都可能从中作梗,杀害总参谋长后再嫁祸到我们头上。
因此,你必须亲自安排人手,保护好总参谋长,确保他安全无虞。”
戴蓑衣闻言,神色更加凝重。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关乎着多方的利益与局势的走向。
他抬起头,眼神坚定而决然,恭敬地回答道:
“大人放心,蓑衣定当竭尽全力,保护好总参谋长,以防不测。”
姜无发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重新坐回书桌后,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更为长远的事情。
暮色沉沉,总参谋长带着一身风尘仆仆的气息,脚步匆匆地跨过抗倭司令部的门槛。
他仿佛刚从硝烟弥漫、枪炮轰鸣的战场直接踏入这片静谧而神圣的领域,身上还残留着征途的疲惫与风霜。
他的步伐虽快,却难掩那从骨子里透出的深深疲惫。
每一步落下,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担,鞋底与地面接触的声响,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他这一路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那是为国家、为民族前途奔波操劳的印记,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付出。
门后的走廊幽深而漫长,犹如一条时光隧道。
两旁挂着的历代将领肖像,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那些画像中的先辈们,目光坚毅,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位归来的英雄,见证着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总参谋长走进办公室,这是一间宽敞而明亮的房间。
墙上大幅的军事地图,纵横交错的线条与标注,记录着战争局势的风云变幻;
桌上堆满了文件和电报,那是各方信息的汇聚,象征着责任与决策的重量。
夕阳的余晖透过半开的窗帘,如金色的纱幔洒在地板上,与室内昏黄的灯光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氛围,静谧中又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他刚在椅子上落座,还未来得及喘口气,桌上的电话便不合时宜地尖锐响起。
那刺耳的铃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打破了这份宁静,如同战场上紧急吹响的号角,预示着新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总主持人迅速伸出略显颤抖的手,一把抓起听筒。
电话那端立刻传来蘑菇弹项目总指挥几乎要冲破话筒的激动声音,那声音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每一个字都像是被点燃的火焰,蕴含着无尽的热忱与期待,穿越了漫长的距离,直抵人心。
“总主持人!我是蘑菇弹项目的负责人,向您汇报个好消息!”
那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我们的蘑菇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终于在今天,成功研制出来了!
而且,我们还一口气制造出了两枚样弹!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啊!
它代表着我们的勇气与决心,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总主持人听着这令人振奋的消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抹微笑如同春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了冬日的严寒,温暖而充满希望。
他对着无形的对方轻轻颔首,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说道:
“你们都是好样的!我这儿也有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就在前几天,我们与姜无发那边达成了共识,同意将除齐鲁以外的部队有序撤入齐鲁地区。
而他们则承诺为我们开放一条通往西北的隐秘通道。
那里广袤无垠,人迹罕至,是为我们的蘑菇弹试验提供最理想的场地。
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承诺。”
电话那头,项目总指挥的声音因激动而愈发颤抖,仿佛每一个字都在跳跃着、欢呼着:
“真的吗?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良机!
我正愁找不到既安全又隐蔽的地点进行首次试爆呢。”
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两个怀揣着国家希望与梦想的人,共同沉浸在这令人热血沸腾的喜悦之中 。
会议室里的气氛原本因为初步达成的共识而稍显舒缓,但此刻,随着总主持人语气的转变,空气再度紧绷起来。
总主持人深知,每一步决策都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关乎国家的未来与命运,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微微挺直身躯,眼神变得深邃而坚定,仿佛两束强光,能够穿透一切迷雾,直达未来的曙光。
严肃的神情让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刚毅,他缓缓开口:
“不过,姜无发那边提出了一个条件,参与此次行动的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在一万人以内。
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我们要在有限的人员配置下,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他目光扫视众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沉重。
稍作停顿,他语气沉稳却又不容置疑地宣布: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从猎豹野战军装甲 1 纵队中抽调一个精锐旅。
他们身经百战,历经无数战斗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
这个精锐旅将负责全程护送你们前往西北的罗布泊。
再加上科研团队和后勤支持人员,人数应该能够控制在要求之内。”
他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中,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与未来的行动,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
项目总指挥听闻此言,眼中瞬间燃起炽热的火焰,声音中充满了迫不及待与坚定:
“明白!时不我待,我们三日之后出发,如何?”
他握紧拳头,似乎已经准备好即刻奔赴战场。
“成交!”
总主持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复,声音干脆利落,语气中透露出对猎豹野战军的信任与期待。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光芒,那光芒中,有对胜利的热切渴望,有对未来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仿佛看到了成功之后的辉煌画卷。
“装甲 1 纵早已整装待发,只等你们一声令下。”
总主持人接着说道,眼神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但切记,这一路充满未知与危险,你们路上务必小心,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也是我们无上的荣耀。”
挂断电话后,项目总指挥陈队长立即着手安排行军事宜。
与此同时,在一处隐秘而阴冷的指挥部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古寿三坐在桌前,面色阴沉得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手中紧紧握着姜无发发来的电报。
他眉头紧锁,双眼死死盯着电报上的字,仿佛要把它们看穿。
随后,他缓缓站起身,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室内格外突兀。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核心参谋,那目光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愤怒在眼底暗暗燃烧,不甘如同火焰下的暗流涌动,而决心则像那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三者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被这股无形的压力凝固了。
窗外,夜色渐浓,厚重的乌云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深邃的寂静之中,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更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
古寿三的指挥部内,吊在屋顶的灯光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随着灯泡的晃动,这些影子像是张牙舞爪的怪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安。
他慢慢走到窗前,凝视着外面那片被黑暗吞噬的世界,思绪却如翻涌的海洋,波涛汹涌,难以平息。
“诸位,”
古寿三的声音在静谧的室内响起,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远古的钟声,带着沉重的回音,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
“我刚刚收到恩师的电报,要求我们遵守‘四四协定’,为那支所谓的‘科学考察队’让路。”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扫视着在场的几位核心参谋。
参谋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疑惑与不解,他们不明白,为何在这个看似平常的任务面前,一向果断自信的古寿三会显得如此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大人,这没什么难度啊?为何您看起来并不高兴?”
一位参谋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回荡,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古寿三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不甘。
他缓缓走到桌边,拿起一份电报,轻轻展开,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是他心中的纠结与挣扎。
他将电报递给那位参谋,声音低沉而复杂:
“恩师的决定自有他的道理,我们作为下属,自当服从命令。”
他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然而,服从并不意味着放弃。
这次,我要借此机会,向恩师证明我的价值,也向所有人展示,我古寿三,绝非池中之物。”
说着,他大步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那片广袤的西北大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服从,这次,我们要暗中部署,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将这支‘科学考察队’截获下来。”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蘑菇弹的研究成果,若能被我们掌握,那将是何等巨大的战略优势!
足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计划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几位参谋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震惊与犹豫。
他们深知这个计划的冒险与危险,一旦失败,破坏统一战线的帽子,就有可能戴在自己头上,这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可是,主任,”
一位参谋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这样一来,岂不是违背了协定,是否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和不必要的牺牲?”
古寿三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
“冲突?不,我们会做得天衣无缝,不留任何痕迹。
而且,只要掌握了这项技术,我们就能在与各方的较量中占据主动,这是关乎我们未来命运的大事,我们对此势在必得!”
他握紧了拳头,仿佛要把所有的阻碍都捏碎,
“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荣耀,我们必须冒险一试。
再说了,谁说我们是挑起冲突的一方?
就不能是对方先挑起冲突,我们被迫还击吗?”
参谋们看着这位年轻的主任,眼中闪烁着会心的笑容,选择了沉默与默认。
于是,一场围绕着 “科学考察队” 的暗流涌动悄然展开。
古寿三开始暗中调动兵力,部署计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力求万无一失。
指挥部内,参谋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低声的讨论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紧张的战前奏曲,预示着一场不为人知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