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对于突如其来的制度修改,坐在孔拯身边的曹凯觉得必须要说一下这个问题。

他觉得这个事情上不能让苏咏霖太过分。

把人事权拿走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搞这一出。

且不说人力成本需要付出多少,需要增加多少官职,这些都是钱,而且这样一来,地方官员想做什么就有了更多的掣肘,失去了相当强大的一个威慑性武器。

这侵犯的是大家的利益啊。

但是他刚准备动弹,孔拯眼疾手快的拽了一下他的衣袖。

曹凯不解地看向了孔拯,孔拯紧着眉头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多嘴。

曹凯很是疑惑,不知道孔拯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大家既然决定同进退共奋斗,他就不能乱来,以免遭到同僚的不满和抛弃。

在这个大家需要抱团才能生存的时代,他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仕途。

所以曹凯还是忍住了。

但是曹凯忍住了,有人没忍住。

比如现任财政司员外郎、燕云汉人出身的旧金国官员张文义就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将军重视法律固然是好的,但是这一设想未免太难达成,过往地方邢狱事件都是交由地方官府执行,若是全部单独放置出来,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官员、吏员,增加多少耗费了。”

这话一出口,孔拯注意到霍建白皱了皱眉头,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张文义,显然张文义的行为没有事先和他通气。

孔拯暗暗觉得欣喜,感觉这群燕云汉人到底还是粗鄙了,连手下都控制不住,于是他又看向苏咏霖,期待看到苏咏霖的不快。

但是苏咏霖还是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得体微笑。

张文义所说的的确也是问题所在。

过往只有一些重大案件和死刑案件需要用到中央朝廷的司法部门来处理,一些地方上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直接交给当地主管官员来处理就可以了,没有听说要在地方专门设司法机构的。

往大了说这叫侵夺地方职权,说出去不好听。

往小了说这也是耗费大量钱财和精力的事情,且遍数全国,也未必能组织起那么多司法方面的人才,怎么设置这些部门,怎么安排那么多司法人才负责办事,这都是难题。

要花钱的,要花很多钱的。

不过苏咏霖还没有回应,霍建白就站起来反驳张文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军想要为未来的国家立下法度法规,这是好事,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且有宋以来冗官之现象有多严重,张员外郎,你不知道吗?何谈没有充足人力?”

张文义看着霍建白,似乎感到了一些什么,于是他面带尴尬之色的低下了头。

不说别的,霍建白所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有宋一代冗官现象之严重,导致朝廷官位严重不够,新人上来了没有足够的职位,老人时刻担心职位被新人取代。

因为录取的进士太多,朝廷官位不够,引发了很多政治事件,而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更为后来北宋的新旧党争提供了充足的人力。

所以朝廷有多大的招募需求,民间就能提供数倍于之的应聘人员,难道朝廷需要官员,还会有招募不满的情况发生吗?

场面一时间变得有些尴尬。

派系头头不说话,你一个下面人站起来越俎代庖,是不是有点过分?

眼看着张文义涨红了脸,就要社死了,苏咏霖微微一笑,开口说话了。

“就是因为地方官府的不专业不敬业,才会出现那么多冤假错案,民间才会出现六月飞霜之说,可见冤情之多,这一类的事情,就我本人走遍多地所见到的,难道还少吗?

这样的错误前朝犯了,我绝对不会再犯,缺人才,那就办理专门学府,培养人才,问题出现就要改正,不改正难道就放任如此儿不管不顾吗?民间冤情就当没有看到吗?

我知道这样会耗费大量事件,耗费很多的钱财,但是这样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能因为做起来难就不去做,这不是为政之道,更不是为人之道。”

苏咏霖看着张文义,缓缓道:“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也是朝廷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这是确实存在的,你没说错,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去解决,不是吗?”

苏咏霖的态度显然十分坚决,不容动摇。

于是众人连连称是,不再反对。

张文义也暗暗松了口气,意识到自己的社死危机勉强度过了。

倒是一直没说话的孔拯注意到了一个华点。

一个被苏咏霖一句话带过的华点。

办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这……

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苏咏霖打算培养专门的法学人才?

要另外办学?

教授的还不是传统儒家经典,而是法学相关的内容?

孔拯很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苏咏霖看上去没有深入讲解的意思,他也不敢现在就问,只能把疑惑藏在心底,准备之后在合适的时机询问。

行政和司法方面被苏咏霖确定下来之后,接着就是重头戏军事方面。

苏咏霖没有设置那个形同虚设的兵部,而是保留了枢密院,依然设置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不过把枢密院的职权限定在了日常军事管理和后勤管理方面,以及军队人员的升迁、奖惩,都由枢密院负责办理。

而真正的军事策划与军事指挥权则转移到了新设的部门参谋院当中。

参谋院将由军队内的参谋司扩充而成,所有人员都有军事经验,是从军队里晋升而来的,首脑是参谋总长和参谋副长,专司军事指挥。

现在的光复军将在未来改编成国家军队,五大兵团和禁卫虎贲军包括全部的军队部门都在编制上属于枢密院,但是真正的指挥权在参谋院,而枢密院和参谋院又直接向皇帝负责。

当然了,这种结果在众臣属看来没什么意外的。

苏咏霖本身就是光复军最早的创始者之一,后来的三巨头之一,更是在最后挽救光复军的救世主,现在的光复军是苏咏霖一手改组的。

军队方面本来就是苏咏霖个人为所欲为的环节,谁都没有想过能在军队方面和苏咏霖讨价还价,除非——他活腻了。

军队怎么安排,怎么设置,怎么培训,怎么作战,那都是苏咏霖可以一言决定的事情。

原因无他,因为他的功绩,他的威望,他的军事才能。

别说他,当年赵光义驴车漂移之前也都没有干出以文御武的事情。

当初的枢密院很多高官都是武将出身,干仗之前赵光义也是甩开文官政府,单独和枢密院商量,不跟文臣勾勾搭搭。

对于开国皇帝和拥有进取之心的皇帝,军队都是不容外人染指的存在,只要他们可以指挥,必然是他们自己来指挥。

但是如果皇帝本身是个无能之人,在军队里面失去了威望,社死了,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各种手段都要用上,决不能让军队失控。

行政司法军事三个大头解决了,接下来一些边边角角的中央机构其实并不重要。

什么国史院、宣徽院、弘文院、集贤院、天文院、国子监等等机构的设置都仿照前朝,金宋都有,一脉相承,所以并不重要。

中央制度已经基本确定,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地方制度。

苏咏霖对地方制度进行了一番很大的变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行尚书省】制度。

简而言之,苏咏霖要把金国时只是权宜之计的行尚书省制度变成定制,乃至于将其作为国家之下的一级行政区划,予以固定。

这番变动确实很大。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