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场兵变行动之中的最后一个准备环节就是明国大军向边境靠拢,威胁西夏,逼迫任得敬出动军队予以应对。

既然要出动军队,当然需要充分的理由,莫名其妙出动军队威胁人家,南宋也好高丽也好草原也好,都会为此感到恐惧。

不利于大明接下来的操作。

所以出动军队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理由当然是有的。

之前任得敬派往中都向苏咏霖解释并且认错的使者遭到了苏咏霖的刁难。

苏咏霖不仅要求任得敬认错道歉,还提出了让李仁孝罢免任得敬国相职位、让他出镇夏州的要求。

苏咏霖认为任得敬继续留在中央不会有好的结果,只会继续威胁李仁孝做为国君的身份,所以任得敬必须要离开西夏中央,前往边境做官,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使者大惊失色,对于苏咏霖这样的要求万万不敢答应,只能含糊其辞。

而这样的态度就惹得苏咏霖大怒。

“任得敬若不去职,前往夏州戍边赎罪,朕必将发兵,以兵问罪于他!你且让他仔细思量!做出正确的选择!”

苏咏霖的态度非常坚决。

然而这个要求关乎到了任得敬的核心利益,是他无论如何不能退让的。

他一旦退让,就等于拱手把重要的中央权柄交换给了李仁孝,而自己将退居边境,再也无法回归中央执掌天下权柄。

为了自古以来的乱臣贼子都要想方设法掌控首都掌控中央朝廷呢?

这里面当然是有它的道理在的,而现在任得敬好不容易掌握了中央朝廷,想让他回去?

哪那么容易?

任得敬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觉得苏咏霖欺人太甚,这是在逼着他步步后退,逼着他自废武功放弃任氏专权。

而真要到了这个地步,对于任氏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所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任氏家族的掌权者们和趋炎附势的狗腿子们纷纷劝说任得敬不能答应苏咏霖的要求。

“国都乃国之重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绝对不能拱手让人,否则长则五年,短则三年,必受其害!还请相公三思。”

一名任得敬非常欣赏的汉人谋士这样劝说任得敬,让他千万不要退让。

任得敬当然不想退让,他根本不可能离开兴庆府前往夏州,否则和自我流放有什么区别?

但是他也很担心。

“可如果明国真的以兵来犯,我又该如何?”

谋士对此并不认同。

“明国此举悍然干涉大夏内政,必然为天下有识之士所耻笑、抵制,您且看明皇到底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不得人心的事情,我以为明皇最在乎的就是人心,他不敢真的出兵。”

任得敬于是内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但也就是那么一会会。

十二月十九日,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同时送来重要军情,说夏明边境地区的怀德州和保安州两地都进驻了数量庞大的明军士兵,明军在边境两地大规模演武,大有进犯夏国边境的迹象。

这一军情的传递让任得敬目瞪口呆,也让之前那位言之凿凿确认苏咏霖绝对不会进犯西夏的谋士颜面扫地,直接递上辞呈选择跑路,不来掺和这档子事儿了。

这可让任得敬集团的人大为紧张,纷纷推翻了之前的误判。

他们认为明皇是来真的,是真的要任得敬离开兴庆府去夏州,否则就不会轻易罢休。

为此甚至不惜动用军队。

该死,明国正在大修黄河,刚刚又打完了草原之战,照理来说不是应该国力疲敝无力再次发起战争的吗?

这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要进犯?

经历了上一次的误判,这一次没人敢拍着胸脯打包票了。

这群人当然不清楚苏咏霖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是怎么恳求林景春的,也不知道林景春当时是怎么样的一副表情。

说真的,林景春感觉都快要当场去世了。

为此,苏咏霖把林景春彻底榨干之后,还下令把缴获的一批牛羊直接送去给苏海生,让苏海生充作军用。

到时候行军打仗的时候,就带着这群牛羊一起行军,后勤跟得上就好,要是有困难,就宰杀牛羊充作军粮,尽量减少军费和地方储备的消耗,也少征发民夫。

就这样,林景春还连续多日上表给苏咏霖,跟他讲国家用度之艰难,跟他讲黄河维修工程的巨大耗费,跟他讲他的大驰道修建计划到底多么花钱。

国家赚来的钱都给他砸出去搞基础建设了,地方工程中央工程的预定都排到洪武六年了,中央财政收入的支出计划也排到了洪武六年,大明的财政真的很紧张。

你千万不要再打仗了。

林景春就是这么个意思,弄得苏咏霖哭笑不得。

虽然说林景春只在乎财政而不在乎其他的行为不太妥当,但是林景春死死把着国库口袋不让任何人打里头主意的做法苏咏霖还是很喜欢的,真的是要这样的吝啬鬼才能帮他守住钱财,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有钱可以用。

要是换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看着国库,真的会闹出事情来的。

比如朱明王朝中期往后,很多官员在手头不宽裕的时候都会向国库借钱,一开始还是有借有还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借钱不还了。

缺钱了就打个白条从国库支取,但是从来不见有人来还钱,就好像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一笔钱是小钱,但是几百上千号人缺了钱就把手往国库里面伸,岂不是要命的事情?

林景春虽然有几分守财奴的特质,可是在这个大明朝大把大把往外撒钱的时代,林景春是最优秀的财政掌门人,有他在,大明朝的财政就不会崩塌。

至少苏咏霖能理解他办事的规律。

只要他不是死死抱住一笔钱不松手,就说明这笔钱还是可以支出的,尽管跟他软磨硬泡。

他要是说什么都不给钱,连自己出面都不管用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那就说明这笔钱是真的不能动。

那苏咏霖就要考虑使用自己的小金库来补贴国家所需了。

就好比如今,对付西夏的这场军事行动,虽然林景春也是不断地反对,但是终究没有反对到底,还是捏着鼻子认了,给了一笔钱。

因为这真的很有必要,而且不是苏咏霖出招,是任得敬自己作妖,逼得苏咏霖不得不提前对西夏动手,以免西夏彻底军阀化。

那就很难对付了。

任得敬通过多年耕耘,逐渐掌握了西夏的军政大权,动用自己的亲信将西夏中央和东南部、南部的数个军司大约二十万军队都掌握在手里。

至于西部和北部那些防备草原和西域部落的军队并非主力,只要把控制军饷、物资的供给,就能轻易拿捏他们。

东南部和南部的军队是用来应对过去的金国、现在的明国,事关生死,不可不掌握,所以任得敬为了掌握这些军队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所以得知明军真的已经发起威慑行动了,任得敬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他立刻召集亲信们商议,但是争论来争论去也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只能传令边境军司严守边境,做好战备,并且决定从兴庆府和西平府调动军队南下协防。

不管怎么说,明军的战斗力摆在那儿,单纯的靠那些边防军估计顶不住,真要擦枪走火发生冲突,还是要靠手上的主力。

接着又为了确保边境稳定,任得敬又赶快把族弟任得仁和侄子任纯忠分别派往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担当监军,把持当地的军政之权,控制军队,以防不测。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