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明政府决定在行政上对川蜀地区进行三分,而军事上则是完全可以统一。

因为岷江以南地区的复杂民族情况,还有大理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包括明国今后对大理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经营目标,川蜀兵团的成立和长期存在有了实际的意义。

苏海生和他统领的齐鲁兵团未来的目标是与姜良平统领的河西兵团一起进取西域、吐蕃、羌塘地区,对这一地区存在的各族军事势力,还有一个尚且统一完整的西辽帝国展开军事战争。

最终目的是为大明夺取西部边陲的防线,建立足够的缓冲区以实现对人口密集地区的保护。

这两个兵团的二十万大军是未来明帝国西部边陲的主要维护力量,是国家的屏障,更是进取中亚地区增强影响力的重要存在,并不能长久停留在川蜀地区。

而同时期存在于江南地区的河南兵团和江西兵团在未来的使命则主要是负责维持明军在东南沿海山区、岭南地区的军事存在,确保江南地区的安稳和不动摇,同时也要对南越地区展开经营。

既然如此,川蜀兵团的存在就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

将来川蜀兵团的驻地和防区应该以岷江沿线各州府为宜,驻军当地和一些军事要害地区,主力负责震慑维护云贵行省的稳定,但凡出现什么军事冲突危机,应当立刻出击。

之后苏咏霖又安排了财政部参加这场会议,让财政部列席会议一起讨论设立川蜀兵团的必要性。

在川蜀兵团之前,明军已经有了河南兵团、河北兵团、燕云兵团、齐鲁兵团、辽东兵团、河西兵团、江西兵团七个兵团,川蜀兵团若挂牌成立,则是第八个兵团。

朝廷拨款养兵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尤其明军的待遇较高,一名士兵本身拿到的军饷和福利之外,还有很多直接间接的配套军事待遇,综合下来,养一个兵团的军费还是相当可观的。

若要增加一个兵团的军人额度,就需要财政提高军费的拨付比例。

财政对此当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和自身的为难之处,这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枢密院方面,孙子义直接提出了黄河工程即将完工,这样一来将减少一大部分的财政支出,且随着黄泛区农业生产的恢复,未来财政收入只会不断上升,而不是削减。

所以财政完全可以提高军费支出帮助国家养兵。

川蜀兵团存在的必要性他们已经讲了很多,枢密院讲过之后参谋总部也加入进来讲,参谋总部讲了之后军务部也加入进来讲。

刚刚返回中都述职没多久的林景春正打算再次南下,在这个档口参加了这个会议,他自然是有点不爽的,不过面对这种局面,他知道这个钱财政部也是必须要拨付出去的。

“朝廷赚钱不容易,军队一旦行动,钱就和流水一样哗啦啦的流出去,你们不心疼,我还心疼,川蜀兵团我不反对,但是你们各部还请把审计工作做到位,不该花的钱别乱花,否则年终审核的时候,我绝不让你们好受。”

以林景春这个不算威胁的威胁为结尾,明中央朝廷基本上决定了筹建第八个兵团,也就是川蜀兵团的事情。

苏咏霖开始下令枢密院和复兴会军务部做先期准备工作,并且让这两个部门就军队人事问题做一下准备,拿出一个方案来。

然后苏咏霖又开始对另外一个军队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的准备。

军队番号问题。

长期以来,明军的兵团级番号都是以兵团成立地区的地区称谓作为番号的。

而更下一级的军级番号甚至可以追溯到光复军时期形成的一些番号,比如玄甲军,比如天兴军,比如武毅军等等。

往下的师旅营级别的番号倒是采用了没什么象征意义只是方便统计的数字番号。

苏咏霖从挺早以前就有了将地区番号改成数字番号的想法,相比于地域性较强的地区番号,数字番号更加没有象征性意义,更没有地区番号的那种象征性的甚至会产生地域意识而不是国家意识的问题。

不过是当初建军建国初期,苏咏霖没那么多功夫管这些事情,所以一直以来都按照惯例来安排,可现在明国都快要一统天下了,很多事情也的确应该做一些改变。

事实上不仅仅是苏咏霖有这样的看法,枢密院和复兴会中央军务部当中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地域名称式的番号可能会引起军队内部的地域意识,不利于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军队的和谐。

孙子义写给苏咏霖的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到过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枢密院还提出过一些有意思的议案。

比如将招募新兵、新兵训练与考核分配等等这一系列的军队建设工作全面收归中央枢密院处置,在中都地区各个中直辖地区设置全国性质的新兵招募中心和新兵训练营。

这个工作原先在名义上是属于枢密院的工作,但是限于实际情况,还是以枢密院的名义下放权力到各个兵团,由各兵团后勤部门下辖的新兵训练处训练。

一般来说是枢密院下令授权兵团募兵,兵团则在驻扎地区进行募兵行动,招募一定员额的新兵之后由兵团本身负责训练和选拔考核,枢密院负责军费支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各兵团快速就近补充兵力,在过去较为频繁的战争时期,这样做是有现实意义的。

但是随着国内局势的平稳和各地交通状况的大加改善,还有各兵团内部出现的地域化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样搞不太好了。

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还是各兵团内部的复兴会组织。

他们发现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一个兵团内的新入士兵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同一个地区。

这固然可以让士兵团结起来比较容易,却也容易造成军队内部出现一些老乡和老乡之间互相抱团、与其他地区的战友有明显距离的现象。

彼此之间的矛盾倒是没什么凸显,不过这种情况若是继续发展下去,恐怕会有这方面的风险,不利于军队的大团结。

这种情况被上报军务部之后,引起了军务部和苏咏霖的注意。

考虑到军队内部地域化的问题,虽然士兵进入兵团前都会进行革命教育,军队内部的革命教育也不曾间断,不过同乡之间天然的亲近感是很难消除的。

时间一长,很容易在军队里搞出一些地域派系,就算士兵们主观上不存在什么地域矛盾,也难免会让其他矛盾染上地域色彩。

兵团地域化可绝对不是苏咏霖想要看到的局面,这很不利。

封建时代,因为对抗外地官员和强权中央以求自保的必要,宗族纽带和地域纽带成为了一个地区的人们心中重要的共识,交通阻隔等等问题也是这一认同强烈的原因之一。

这一共识之强烈远超国家认同,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很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苏咏霖知道若要消除这个地方层面上的认同,就需要更强大的生产力和更强的技术力来做到,用发展和生产将全国各地连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

但是就目前明国的状态,想要从发展和生产层面彻底解决这种认同是很难的,但是通过妥善的宣传和教化,削弱这种认同,还是不难的。

而作为重中之重,军队内的这种情况就必须要予以改变。

之前,这个问题被多次提出来要进行解决,却始终因为现实问题而迟迟难以动手,现在国内情况基本稳定,可以着手进行处理了。

70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