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南明朝廷内部不和,继续韬光养晦
李毅收留方以智其实不算什么大事,一开始也只有黄宗羲知道。
但两个月过去,竟然被东林党人大肆宣扬,闹得江南士林皆知。
不久前,更是有复社儒生借机找上门来,目的当然是为了‘清君侧’这件大事!
外敌当前不思抵御,内部竟然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江北四镇支持马士英,如果李毅和左良玉联手,这南明朝廷怕是很快就要分崩离析了。
对此,李毅很是不爽。
东林党人斗不过马士英,那是他们自己之前不开眼。
李毅好不容易与马士英搭上线,这一闹腾,马士英对他又该不放心了。
没办法,谁在这种事情上也不敢心存侥幸。
或许这就叫算计别人的时候都在偷着乐,被别人算计的时候都很不爽。
“走,下山!”
一行人离开海边,径直赶往定海城。
三天后,李毅回到定海城。
复社儒生们还在,方以智每天被徐明义使得像个拉磨的驴子,实在没多少功夫来陪他们几个吟诗作赋。
再见面时,复社儒生们又是老调重提,李毅不好把这些人大棒轰走,只得留下一句话:“左侯(左良玉)若动,我当相随。”
复社儒生大喜过望,离开前把李毅夸成大明第一忠臣。
李毅前脚送走他们,后脚便命林宪磨墨,然后在宣纸上挥毫:……因新募士卒缺乏训练,战力低微,下官将前往台州设立兵营,朝廷若是有命,令至即出,下官静等圣上召唤挥师北伐……”
笔墨干涸后,李毅小心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林宪:“快马加鞭送往南京兵部。”
“遵命!”林宪恭敬回应。
台州的兵营早就建立好了,李毅写这封信真正的目的是要告诉马士英,他要前往浙东偏远山区练兵去了。
朝廷的召唤令不到,他是不会出来惹麻烦的。
现在还不是李毅走上前台的时候,他可不想成为南明朝廷的麻烦。
因为一旦成为南明朝廷的麻烦,四面的大军立马就会开入浙东。
李毅只在总兵府待了一天,在把积攒的事务处理得差不多后,匆匆回到新建的安远伯府。
今天的李毅表情很严肃,一次沉默的晚饭,李毅在家里时从没像今天这样沉闷过。
一直等仆从收拾完餐桌,李毅才舒展眉头对林汐说道:“夫人,你到我书房来一下。”
李毅的书房一直是用来商量大事的地方,在这里,李毅很随意,其他人很拘谨。
林汐也不例外,虽然她每天都到这里擦拭灰尘。
“夫人坐这里!”李毅扶着林汐坐下。
半月前,林汐多次出现头晕、乏力、想要呕吐的征兆,大夫一把脉,发现林汐这是又怀上了。
李毅得到这个消息后,可是高兴坏了。
尽管不是第一次当父亲,但有了自己的孩子,李毅还是很高兴。
林汐心思聪慧,见李毅今天有些反常,当即小心问道:“夫君可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
李毅点点头,犹豫良久才开口道:“夫人,我想安排你回南京!”
“啊!”林汐惊呼一声,然后疑惑地望向李毅。
李毅没有立即解释,而是继续吩咐道:“夫人到了南京后,只需待在家里养胎即可,副总兵陈靖玄也在南京,他会带人护着你的安全。”
“因为我现在的身份特殊,你到了南京后应该会有一些官家的夫人来和你套近乎。”
“你可以陪她们闲聊些裘衣、珠宝,有人来送礼全部收下,但说到朝政之事时,你便一问三不知。”
林汐闻言有些紧张起来,自嫁给李毅起,李毅从未让她抛头露面应酬过。
李毅微笑着握住林汐的手,柔声说道:“夫人莫担心,我之所以这样安排,只是想让朝廷对我放心点。”
李毅心里很清楚,只凭一封书信无法完全让马士英放心,而安排林汐去南京城,等于给马士英喂上一颗定心丸。
林汐知道李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安排,于是体贴地回道:“夫君安排便是,我都听夫君的!”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林汐的温柔体贴让李毅很是感动。
一月十日,李毅的亲兵队长林宪带着一百精骑护送林汐前往南京。
一月十六日,陈子龙带着内阁首辅马士英的手谕,以及十万两白银到浙东犒军。
台州兵营,陈子龙看着从容威严的李毅,看着纪律严明而又朝气蓬勃的宁绍军,不禁为如此强军却只能窝在山沟沟里而感到可惜。
惋惜之余,陈子龙对李毅说道:“玉成兄,会有你北伐那日的!”
“当然!”李毅抚掌大笑:“如果卧子兄当了内阁首辅,也许会有那一日。”
“这种事玉成兄可开不得玩笑!”陈子龙有些心慌。
“不,卧子兄之才当个大明内阁首辅可谓是绰绰有余,可惜……”
“玉成兄与其惋惜我,不如惋惜你自己,如此大将之才却埋没在了浙东。”
“埋没?不,浙东是个好地方,卧子兄不知道浙东现在有几位王爷吗?”李毅弯着手指数了一遍:“周王、崇王在绍兴,鲁王在台州,难道不是好地方吗?”
弘光皇帝登基后,这几位王爷原本想请命留在南京避难,但弘光皇帝不许,把他们发配到了浙东各地。
皇家的事情怎么能擅加评论,陈子龙苦笑一声,不再说话。
李毅送走陈子龙,新到手的银子还没捂热,很快被放入宁绍总兵府的总账中,购买粗铁打制铁甲与火器,采购战马,打造战船……
李毅借着围剿白头军的机会,把金华府和衢州府的工匠全部征集到台州军营,日夜不停地打造军备。
这个春节宁绍军镇没有假期,海风肆掠下,士卒仍然要在主官的催促下熟悉练习各种兵器和战阵。
林汐留在南京渡过了除夕,她与李毅之间有书信来往,但李毅不敢让她回来,因为几乎可以确定,左良玉在开春之后很可能要顺江而下进犯南京。
朝廷的军饷按时到达,往南京军器局和兵仗局领取兵甲也还很顺畅,只是那些兵甲和火器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宁绍军镇工匠有限,今年才募集的这一万将士暂时没办法配上盔甲。
李毅知道马士英一定在盯着自己,所以很少回宁绍总兵府,多数时间待在台州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