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李毅返回浙东,先不推行官绅纳粮制度
李毅、韩必先带着八千将士上船离去,一同前往宁波府的还有六千多松江府、苏州府的青壮。
这些青壮将进入萧山行营进行训练。
对李毅来说,收取这些义士的好处是对军饷没什么过高的要求。
只要一天三顿饭填饱肚子,他们憋着一股劲想要杀回松江府、苏州府。
说起来,李毅其实没想着这么快回浙东,前天收到柳随风的信件才让他改变了主意。
李毅暗暗算了算日子,拿到这封信时,唐王小朝廷的内阁首辅黄道周应该已经进入衢州府了。
暴雨放晴后的海面很温柔,战船行驶三天后在钱塘江口的萧山靠岸。
萧山行营比李毅离开时扩大了不少,韩必先从松江府、苏州府带出来的三万壮丁当中有两万人在萧山行营。
郑谦和孙敬在杭州城守了七天城后,也返回了萧山行营。
陈靖玄、徐明义、贺渊领着行营高层前来迎接。
李毅兴致颇高,把韩必先、张大彪在黄埔江畔伏击李成栋那一战给帐中诸将说了一遍。
让郑谦和孙敬眼中冒光,恨不得亲身经历这场战事。
李毅借着这股劲给众人鼓气道:“诸位,萧山行营中有三万名新兵。”
“只要按照行营制定的训练计划,一年后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战场上的悍卒。”
“清虏不敢在江南招募新兵,只要我们能撑几年,何愁清虏不灭?”
众人闻言,齐齐点头表示认同:“正是如此!”
之后,各将禀告军务,李毅静听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众人退去后,唯独徐明义留了下来。
李毅招手领他到偏帐,林宪在外守卫。
徐明义先恭敬向李毅行了个礼,然后眉头紧锁地说道:“国公爷,我们宁绍军原有五万兵马。”
“起兵抗清后,宁绍军相继增兵三万,陈子龙又在杭州城募集守城壮丁两万。”
“换句话说,需要萧山行营给付军饷的将士至少有十万。”
“我们虽然从一些与清虏勾结的士绅那里收了一些银子,但比起浩大的支出仍旧是杯水车薪。”
“属下前几天统计了一番,福顺昌和海贸收益今年降了八成,而支出却翻了三倍。”
“若是没有其它收入来源,依靠我们现有的积蓄顶多支撑到明年年初。”
“浙江虽然有一半的地方颇为富庶,但那里现在归于满清治下,我们现在真正掌控的唯有浙东。”
“浙东地域虽然不算小,但大多是山林,只有绍兴府是产粮的好地方,可偏偏绍兴大多数水田为乡绅所有。”
“这些乡绅明明家中粮仓堆积如山,却少有人体察我们宁绍军抗清的难处。”
“他们屡屡想方设法瞒报田亩(明朝官绅有免赋的田亩份额),侵夺本就不多的田赋。”
“如此行径,着实可恨!”
说到这里,徐明义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起来,大声建议道:“国公爷,官绅必须要纳粮,否则这个家谁也当不了。”
“库存的那些银子花一两少一两,只有田地每年都有产出,才能维持巨大的消耗。”
李毅微微一叹道:“徐副总管,你说的困难我知晓,可眼下还不能推行‘官绅纳粮’制度,否则我们立刻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李毅这么说倒不是有意推脱。
在大明朝,‘士绅不纳粮’这是官绅作为统治阶层所拥有的最大特权之一。
李毅现在若是按徐明义说的推行‘官绅纳粮’制度,只怕大部分江南官绅会主动选择剃发投靠满清,就连唐王小朝廷也不敢再接纳李毅。
徐明义没有想得这么深远,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失望。
李毅将徐明义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仔细考虑片刻后说道:“徐副总管莫要失望!”
“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够强,无法做到想改变什么就改变什么。”
“不过,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大明的一些糟粕终将被我们清除。”
“眼下银子还能缓缓,但粮食却是急需。”
“现在正在收夏粮,你立刻安排将士封锁各处水陆道口,一粒稻米也不能出浙江。”
“另外,我会上一份奏折,今年的田赋改为直接征收稻米,不再收银子。”
“你派人往浙东各府县监收,发现有玩猫腻的,杀一儆百。”
徐明义听了李毅的解释,心情好了不少,恭敬应道:“遵命!”
都是形势逼着人走!
‘田赋直接收稻米,不收银子’这条举措无疑会断去不少人的财路。
李毅本来想等自己准备充足点,形势再好转些再对那些人下手。
可严峻的局势似乎不想给李毅这个机会。
李毅回到萧山行营的第二天晚上,林宪领着两个黑衣人进入行营。
天气很热,这两人身上捂得严严实实。
林宪一句话也不敢多问,走在前面的那个人他是认得的,林宪一直很怕见到孙镇,虽然他没做过什么亏心事。
走在后面的那个人从面色上看,年纪稍大一些,但有孙镇在,林宪同样不敢多看。
两个黑衣人进入李毅的中军大帐,林宪自觉退到二十步外守候,里面说话的声音一点也传不出来。
李毅看着两个黑衣人在大帐内显出面目,笑着说道:“孙统领、徐副统领,多日不见了!”
两人跪拜行礼:“末将拜见国公爷!”
“能顺利攻下杭州城,你们功不可没,而唐王登基之事你们没有打探清楚,也是情有可原。”
李毅这句话既有夸赞,也有责备之意。
孙镇、徐胤两人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毅摆摆手:“起来吧!”
孙镇、徐胤并肩站了起来。
“你们都是随我从北境到了江南,现在还记得北境的风景吗?”
两人异口同声回道:“记得!”
李毅从案桌后面走出来,站在两人面前:“我需要有个人替我往山西走一趟!”
两人对视一眼,都拱手回道:“末将愿往。”
李毅打量两人片刻,说道:“孙统领,你和杨国忠、陈子龙他们打交道比较多,这件事还是由徐副统领去办吧!”
徐胤立刻答应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