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离间刘良佐与博洛,清军撤离南京
又是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天色渐渐昏暗。
两个盔甲鲜丽的满人甲士走进来,也不行礼,横眉竖目地对刘良佐说道:“贝勒爷要见你!”
满人对大明人一向趾高气扬,刘良佐早已习惯,急忙起身离开。
两个满人甲士一前一后,如同押送犯人一般把刘良佐带到府衙正堂外。
府衙正堂内点了蜡烛,两侧各站着一排威武的甲士,这架势好像即将开始三堂会审。
刘良佐心里直打鼓,进了正堂后膝盖不由自主地弯了下去,跪地磕头道:“末将拜见贝勒爷!”
博洛冷眼望着刘良佐,朗声质问道:“刘良佐你可知罪?”
博洛的话就像晴天里的一记霹雳,直轰得刘良佐‘外焦里嫩’,整个人愣住了。
好一会后,刘良佐才反问道:“不知末将有何罪过?”
博洛面露冷笑道:“江阴城内只有普通百姓,并没有明贼的正兵,本贝勒之前还在想为何你在那里三个多月没有丝毫进展,原来是因为你与明贼早有勾结!”
这话一出,刘良佐整个人如坠冰渊。
咽了一口吐沫后,刘良佐语无伦次地辩解道:“贝勒爷,末将是冤枉的。”
“江阴城内有义军十几万,都是悍不畏死之徒。”
“末将攻城期间尽心尽力,损失部下近三万,真的没有和明贼勾结。”
“贝勒爷,末将……”
博洛不等刘良佐继续往下说,直接打断道:“你给本贝勒闭嘴!”
紧接着,博洛把桌案上堆积有两寸高的书信扔下去。
书信像秋天的枫叶片片落下,随风落在刘良佐的眼前:“近来不过十天,江阴城的明贼阎应元就给你写了超过十封信,他还感谢你对江阴城手下留情,让明贼援兵把粮草输送入江阴城。”
博洛这番话就像刀子一般刺入刘良佐的心脏。
刘良佐双手在空中飞舞,像是在抓救命稻草般想接一封信到手里。
但他的双手实在是颤抖得厉害,竟然一封信也没接住。
这些信刘良佐明明藏在军营中最紧密的地方,只有最亲信的家丁才知道,为何会落到博洛手里。
博洛望着刘良佐,冷笑道:“狡辩,再继续狡辩啊!”
刘良佐连连磕头,磕得额头殷红一片:“贝勒爷,末将曾与阎应元相识,所以他写信前来劝降,但末将对大清忠心耿耿,从未给他回过一封信。”
博洛听了后,脸上的冷笑更浓,他拍了拍,对亲兵吩咐道:“带人证进来!”
博洛的亲兵快步走出正堂,片刻后,他们押着两个血肉模糊的士卒走进来。
刘良佐扭头望去,从这两个士卒穿的衣甲来看,他们应该是自己营中的士卒。
博洛嘲讽道:“他们两个已经招了,你在镇江府驻扎时,阎应元曾经亲自到军营拜会你,你和阎应元倒是打仗打出交情来了!”
刘良佐这才看出来,这两人是他亲兵队中的两个。
刘良佐一颗心跌落谷底,又是连连磕头辩解:“贝勒爷请相信末将,末将是冤枉的。”
“末将确实见过阎应元,但绝没有对大清生出过背叛的念头,否则末将也不会进南京城。”
刘良佐在战场上闯荡十几年,不知为何,自从降了满清后胆子变得越来越小。
“本贝勒知道你进南京城的目的!”博洛一张脸黑沉得快要滴出水来,对亲兵吩咐道:“来人,把这厮押入大牢!”
江南战役打到现在,满人和明军降卒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极点。
从刘良佐让阎应元进入他的军营并放阎应元离开那一刻起,刘良佐的命运便已经注定。
李毅特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满人,他不知道博洛会如何处置这件事,但至少有一线希望能让刘良佐走投无路。
郑芝龙明天就要到了,南京城外的江南军加紧攻城。
这样做有做样子的成分,但李毅真正想要的是博洛主动退出南京,这对满清和李毅都是一个解脱。
李毅需要好生整顿兵马,安顿江南,准备练就一支能与满人野战的军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靠守城和偷袭侥幸获胜。
南京城的城防坚固,城内粮草储备充足,以江南军不到两倍的数量和称不上多强的战力,怕是围困半年也未必能如愿攻下南京城。
新募的义军士气涨的快降的也快,一旦在南京城外死伤惨重,这股劲头就没了,到时候将胜负难料。
更关键的是,李毅对郑芝龙没有信心。
从郑芝龙谋取闽粤总督的官职,就知道这人对内陆不感兴趣。
一旦局势转变为僵持或者恶化,郑氏水军极可能会再次返回福建。
在战场上可以幸运一次,但如果在战场上一直指望幸运之神的加持,终有一天要品尝苦果。
李毅喜欢幸运,但不想依赖幸运。
三更时分,李毅披了一件袍子站在距城十里处远眺南京城。
在李毅的记忆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再没有人能从南往北北伐成功,而他想成为第二人。
江南的富庶让人满足,秦淮河畔消磨了众多文人士子的锐气。
李毅在思考,要如何做才能激起江南民众的雄心。
李毅背着双手踱步,半个时辰后他没有回兵营,而是在等待。
郑氏水军今天在吴淞口接受补给,比预想中到达南京要晚一天。
郑芝龙在磨磨唧唧,李毅知道他和洪承畴一直暗中有联系。
李毅不确定郑氏有没有把情报送入南京城,但只要郑芝龙想,一定能找到办法,就像李毅能让人在城内举报刘良佐。
在李毅的授意下,王之仁的水师在靖江岛和扬中岛严防清军渡江。
博洛如果今晚不出城,江南的战火不知要持续多久。
夜更深了,秋露渐渐平息了李毅所有的焦躁。
无论结果如何,李毅都只能承受,因为他的实力还没强大到可以主导整个战场的程度。
直到现在,李毅才得到一片能让他茁壮成长的沃土,只要给他时间,一定能培育出参天大树。
也不知过了多久,不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个信使在李毅面前翻身下马:“启禀国公爷,我军探子发现清虏大军从北城门离开,如今正往长江边赶去。”
李毅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吩咐道:“命韩总兵、杨总兵、张副总兵(张定远)各率本部兵马追击。”
信使得令,翻身上马快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