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皇帝把李毅视作威胁,徐明义将皇帝一军
李毅的上书进入内阁后,内阁很快达成一致意见,由马士英亲自草拟奏折请隆武皇帝下旨。
马士英猜到隆武皇帝的心思,只是说请何腾蛟东进,与镇南王李毅配合攻两湖,并没有直接安排谁为统帅。
奏折递上去后石沉大海,隆武皇帝没有批复也没有驳斥,这件事就这样拖着。
若在年前,隆武皇帝会毫不犹豫下这个圣旨。
但朱大典因科举舞弊案被迫告老回家,新内阁又几乎成了李毅的传声筒,这让隆武皇帝感觉到了一种比满清威胁更大的危机。
隆武皇帝现在很矛盾,两湖既不能被满清全部占据,又绝不能落入李毅之手,否则一切都会失去控制。
内阁像是一潭死水,扔进去个石头也不会冒泡。
马士英的奏折提上去,算是对李毅有个交代了,事情卡在皇帝那里,他没那个必要往死里逼隆武皇帝。
更何况,马士英因李毅的支持上台,但并不愿意见到李毅的势力膨胀得太厉害。
马士英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已经到了人臣的极点,眼下一门心思想着扩大内阁首辅的权限,而不是仅限于应天府一地。
江南总督府,这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徐明义把手头上的活全放下来。
徐明义与陈子龙首次心平气和地为一件事合作,那就是让皇帝下旨命何腾蛟东进。
李毅在安庆城下无法脱身,事情就交到这两人的手里。
五月一日,兵科给事中徐孚远上奏,弹劾何腾蛟兵败之罪,请求罢免两湖总督何腾蛟,并请巡抚堵胤锡统管两湖战事。
徐孚远是几社士子,只有陈子龙才能说动他。
李毅这是在警告隆武皇帝,要么下旨让何腾蛟东进,要么不让他安稳地坐在那个位置上。
何腾蛟督军无能的事迹开始在江南流传开,内阁大学士张之维请议何腾蛟兵败之罪。
四月三日,浙江巡抚、兵部左侍郎陈子龙,请议何腾蛟战败之罪。
徐明义到达南京,请见内阁首辅马士英,他只是个秀才,在朝廷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但走在内阁首辅的府中毫不怯场。
倒是马士英很客气,命仆从在一旁看座。
徐明义单刀直入道:“马首辅,今天我来只为一件事,我家王爷的意思必须要将这道圣旨请下来!”
徐明义的口气很狂妄,马士英很不喜欢,他到底是内阁首辅,李毅在他面前也会做些表面功夫。
马士英佯作为难道:“王爷的信我看了,只是陛下一直没有下旨,我也没有办法!”
徐明义摇头道:“陛下有心推脱,军情却耽误不得。”
马士英的脸色沉了下来:“我也没有办法。”
“马首辅!”徐明义不怒反笑:“你当真看不出来,今日的江南是何人的江南,今日的天下是何人的天下乎?”
徐明义这番话差点把马士英的眼珠子都惊掉下来,这些话只能在背后议论,谁敢在大庭广众说出来,而且还是当着内阁首辅的面。
马士英的脸色沉下来:“徐总管休要胡言乱语,传出去对王爷的名声可不好!”
对于马士英的警告,徐明义哈哈一笑道:“马首辅,今日只有你我二人怎会流传出去?”
“我知道马首辅是文人中难得的豪杰英雄,张溥死的时候,只有你为他办丧事,周延儒的后人也只有我家王爷与你会伸手帮忙。”
“那么你应当心里清楚,当江南的士子和东林党之人都与你对立时,你是如何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
马士英闻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徐总管,镇南王对我有大恩这无需多说,但事关朝廷……”
“我家王爷难道不是为了朝廷?”徐明义的语气变得缓和:“这道圣旨关系两湖战局的成败,若是两湖战事进展不顺,只怕您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也坐不安稳。”
马士英心中一跳,看着眼前这个气焰嚣张的年轻人突然想到:“这可是王爷的意思?”
在徐明义眼里,南京城内的内阁甚至皇帝都不过是傀儡,李毅称帝已是必然的结局。
军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徐明义利用自己江南总督府总管的身份,在身边聚集了一些这样的人。
“依徐总管之见,我该如何行事?”马士英的语气软了下来。
徐明义笑道:“请众阁老再上奏,对陛下施压!”
“这事不难办,但陛下仍然可以不理睬。”
“我自有办法!”
马士英看着徐明义离去的身影,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郁。
朝野间因为何腾蛟之事议论纷纷,隆武皇帝索性不上朝,躲在皇宫中不出来。
隆武皇帝很生气,偏偏这件事是何腾蛟理亏。
可不管如何,他要让李毅知道,他不是李毅的傀儡。
四五天过后,一个爆炸般的消息从浙东传到南京城,鲁王从台州到达杭州。
去年李毅在江南发布反剃发令的檄文时,到处传颂的都是鲁王的名字,他一到杭州,立刻有不少乡绅前来拜见。
几天后,从杭州传来消息,鲁王要到南京城拜祭明孝陵。
马士英慌了神。
陈子龙也慌了神。
鲁王顺运河北上,在松江地界接受张名振的拜见,一行人竟然浩浩荡荡直奔南京城去了。
有朝臣立刻上奏弹劾鲁王违背祖制,擅自离开封地。
隆武皇帝终于出面,下旨令京营总兵张定远和郑森出兵把鲁王捉拿归案。
张定远与郑森商议后,两人各派五百士卒在途中拦截。
张定远不知道这是不是李毅的意思,紧急命信使向安庆请示。
鲁王到达松江地界就不再动了,他想进南京,但身不由己,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结束也没什么。
李毅准许徐明义把鲁王抬出来,只是想借此警告隆武皇帝,他与郑芝龙之间没有废帝的协议,眼下也绝不是掀起内讧的时候。
但徐明义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如此,否则鲁王也不会落到张名振手里。
最近几年,李毅对徐明义、杨国忠二人颇为偏爱。
与杨国忠的小心谨慎相比,徐明义一直很激进,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一直会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