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闹剧终落幕,李毅的反思
张定远脸上挂着冰冷的笑容盯着徐明义,像是第一次认识他。
张定远慢慢抬起手指向徐明义,转头问张煌言:“你会听他的命令?”
“我奉浙江巡抚陈子龙的命令平叛,陈巡抚的文书在此!”张煌言从怀中掏出一张文书。
张煌言的脑子不像长相那么耿直,所以能一直得到李毅的信任,这是追随李毅之后第一次冒险。
“徐明义,你会后悔的!”张定远大踏步离开,他要立刻见到李毅,这样的京营总兵不当也罢。
徐明义站在原地,目送张定远的背影消失在火把后的黑暗中。
张名振的确不该死在这里,可难道扬州城的百万百姓就应该死在清军的刀下?
江南的大明人应该因拒绝剃发被枭首?
道德不能束缚徐明义的手脚,如刘宗第和黄道周那样的道德圣人,对大明又有何用?
宁绍镇的兵马在黑暗中退出南京城,驻扎在城外。
城防士卒清理皇城外的尸首和血迹,再过两个时辰,将是内阁上朝时。
天明的时候,皇城前恢复到干干净净的状态。
地面有些水渍,冲洗鲜血的井水让青石砖两侧的土地陷入一片泥泞。
几个内阁大学士走在潮湿的道路上,他们没有像往日那样轻松的交谈。
徐明义又回到他那条小巷中阴暗的屋子里,昨天晚上,信使已快马加鞭奔向安庆府。
徐明义知道李毅会早一步得到消息,但他必须要亲自禀告这件事情的经过。
也许这件事与李毅预想的有些出入,张名振死了,谋反这样的大罪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非死不可。
巳时,传旨的锦衣卫出皇城。
“升镇南王李毅为镇国大将军,进少保,统领对清虏的战事。”
“令两湖总督何腾蛟立刻率军东征,与镇国大将军李毅呼应,一同光复荆襄。”
南京城内恢复了平静,少不了有流言蜚语在坊间传播,秦淮河畔更加热闹。
“张名振挟持鲁王殿下反叛,兵败在皇城下自杀。”这是朝廷对外公开的说法。
很奇怪,隆武皇帝没有下旨追究张名振家人的罪过,也没有再提到鲁王。
他们同是江南总督府的牺牲品,隆武皇帝明知道徐明义不会把鲁王交出来,当然不会自找没趣。
安庆府地界!
六十多门大炮一齐轰鸣,这是安庆城被围的第十五天,明军正式攻城的第六天。
从荆州来援的清军前天在潜山被韩必先率军以逸待劳击败,安庆彻底断绝了外援。
李毅亲自督战,贺渊、方科和杨守壮领兵马轮番攻城。
有杨守壮在外招降,城内有不少明军降将过去与他熟识,这里又没有满人压阵,清军军心不稳。
四月二十二日,安庆城求降,张天禄剪去辫子,领兵出城跪伏在李毅面前。
安庆府是李毅在江北取下的第一块地盘,这里是通往南京的门户,也是进入九江的入口。
出兵二十多天终于取得战果,李毅松了一口气,终于回过神来关注南京城发生的剧变。
暗卫的消息确实要比徐明义的信使来的快一些,但安庆城离南京太远,来时快马加鞭,回时顺水乘舟,来回需要六七天。
隆武皇帝比他想象的要坚强,徐明义比他预料的要大胆。
张名振死了!
李毅胸口像是被一块巨石压上,做出如张定远一样的叹息:“他不该死在那里的!”
正如卢象升不该死在嵩水河畔!
光鲜亮丽的朝堂比阴暗的污水沟还要肮脏,那些冠冕堂皇的朝臣,一个个浑身上下散发着腐烂的气息,他现在也是其中之一了。
“我们是本来就这么愚蠢呢?还是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才变得这么愚蠢?徐明义,你太过火了!”
只是,李毅自己没有责任吗?
近几年,徐明义让李毅最省心,也让李毅最担心。
李毅太看重与放任他了,忽视了他已经成长为有自己主见的一方统领,而这不正是李毅的目的吗?
个性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助李毅,亦可伤李毅。
江南诸将云集安庆府,张天禄作为新降的将领,位置归在他曾经的下属杨守壮之下。
李毅扫了众将一眼,吩咐道:“诸将听令,本王要回南京一趟,大军向九江府进军,军中诸事暂由韩必先统管。”
匆匆交代完军中事务,又命姚启圣暂领安庆知府一职,负责安抚安庆各县百姓,招募义军和镇守安庆。
洪志派出最好的水手和最快的战船,五艘战船载着李毅如梭鱼顺江奔向南京城。
江南虽然还安稳,但这场剧变带来了无数隐忧。
李毅如果不出面,任由各种流言蜚语传播,军心、民心乃至士子之心都将处于一片混乱中。
如果清军借机南下,可能会酿成更大的危机。
在两湖的战事全面铺开前,李毅需要清除后院所有的隐患。
两天两夜,在战船上的日子很无聊也很清闲,李毅有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布局。
收复江南后,李毅为了保证各方势力的平衡,先忽略了江南总督府内部的各种问题。
如松江府的田赋归王之仁和张名振平分。
如太平府和池州府的田赋归方国安。
这是李毅对依附江南总督府前大明各总兵的回报,也是不想在外部重兵压境时,引发内部剧烈的矛盾。
但李毅忽略了一件事,这是对江南总督府直属将领的一种不公平。
江南总督府对诸将赏赐丰厚,但远比不上其他几位总兵克扣军饷,搜刮地方百姓所得。
李毅划分江南十五万正兵,诸将亲信家丁只剩几百人,这是对大明现有混乱军制的改革,但那些人还是把自己的兵马当做私兵。
江南总督府诸将都已是各镇一方的大将。
李毅无意中对亲者严,对疏者宽。
张名振之死虽然由徐明义主导,实际上是这一矛盾激化的后果。
张煌言插手。
杨国忠旁观。
李毅要怎么做?
难道要把所有的亲信都清除干净吗?
他们未必是对自己不满,他们只是觉得,如方国安、王之仁和张名振等人要乖乖的听话。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几个总兵在收复江南之战中的表现不足以得到如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