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重新启用徐明义,皇帝按捺不住想动手
徐明义轻轻把门掩上,拱手道:“拜见王爷!”
李毅抬起头:“你来了!”
徐明义一身长衫,隐藏在棉衣下面的肌肉轮廓堪比军中强壮的士卒。
经过一年的修身养性,徐明义比去年要胖上一点,两边腮帮子半鼓起来。
宁波府的生活安逸,不像以前当总管时那么劳累,每天除了看看书,就是在海边钓钓鱼,生活极有规律,不长些肉才奇怪了。
“王爷!”徐明义重复称呼。
“本王后日要回南京,你就留在两湖,与姚启圣和堵巡抚协调军中粮草补给!”
“遵命!”徐明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接到李毅召集的命令时,徐明义连钓鱼的鱼竿也不要了,飞一般冲回家中。
徐明义在两湖忐忑地过了十几天后,此刻心中大石头终于落地。
按照李毅的安排,接下来由他协调姚启圣和堵胤锡供给军中粮草,不是协助,他的地位并不低于这两人。
在李毅正考虑是否要多嘱咐徐明义几句,这时徐明义轻声发问:“王爷真要回南京?”
李毅点点头:“不错!”
徐明义又低下头去,没有再多说什么。
张名振事件或多或少还是影响了他的处事方式,在此之前,他在李毅面前风光如意,但禁足一年的处罚让他明白了更多的道路。
李毅的目的达到了,但未必是好事。
在李毅返回江南之前,徐明义重新主事,他不再以镇国大将军府总管之名,但镇国大将军府的官吏有七成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与总管的差别不大。
两湖的每一条消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江南。
元宵节次日,洪志率水师战船二十艘,护送李毅以及三千亲兵返回南京,同行的还有秦虎和柳随风。
信使走陆路快马加鞭,先行往南京城传递消息。
李毅此行非常低调,沿途经过各州府只让船上的军士领取一些补给,自己一直没有下船。
两湖大军未动,由韩必先任兵马总指挥,徐明义管理后勤。
徐明义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代替李毅担任两湖大军的监军,每一步都是算计和平衡。
一路上,李毅一直藏在船舱中,两岸都是光秃秃的荒山,与前两次在江中航行见识的风景不同。
柳随风坐在李毅对面,案桌上黑白棋子分明。
李毅笑的很开心:“这是你输的第三局了!”
柳随风陪笑道:“属下已非王爷对手,只能为王爷消除旅途寂寞!”
“此次回江南,本王一定要找陈卧子对弈几局!”李毅一边收拾棋盘,一边用不服气的语气说话,他这般模样和一个赌气的年轻人差不多。
“王爷棋术一日千里,在属下看来,陈卧子如今也不是王爷的敌手!”柳随风笑着奉承。
徐明义受处罚后,在外人眼里,柳随风俨然成为李毅身边最亲近的人,尤其他在两湖战场建立的功劳,在李毅的幕僚中已不做第二人之选。
李毅摇头道:“陈卧子的棋术……”
摇头的时间延长,李毅不再言语,言下之意自己还不是陈子龙的对手。
常赢不输,李毅不愿再与柳随风对弈,把棋盘和棋子收起来。
所有的局都已经布好了,就看猎物会不会自己往陷阱里跳。
柳随风心中如明镜,李毅此次带他回江南,把徐明义留在了两湖,将奠定他在李毅一系幕僚第一人的位置。
南京城,春节的喜气还剩一点尾巴。
有钱人家屋檐下大红灯笼还没有摘掉,这几天北风肆虐,街道上行人稀少。
今天隆武皇帝在皇宫内大摆筵席,招待内阁大学士,还有两位京营总兵。
张定远有些纳闷,隆武皇帝很少有这般举动,而且隆武皇帝既然有这个打算,为何不放在元宵节前,反而弄得如此之晚。
宴席上,几位内阁大学士坐在靠近隆武皇帝的位置,张定远和郑森只能陪末座。
大堂内见不到多少喜气。
隆武皇帝一番祝词说的没精打采,马士英等人明显处于焦躁中,有些坐卧不安。
只有郑森一如往常,依次敬酒,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像练习过千百次。
张定远靠在椅子上,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酒过三巡,马士英抬起酒杯,出列对隆武皇帝说道:“陛下,镇南王就要回来了,恭贺大明收复两湖,驱走清虏指日可待。”
马士英把酒杯举过头顶,眼睛却偷瞟向右手侧的张定远。
“还差个襄阳!”隆武皇帝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是高兴还是遗憾。
张定远脸上闪过诧异,镇南王要回来了吗?可他为何不知道?
还有,镇南王为什么不在春节前,而要赶在元宵节之后?
今年有不少事违背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
宴会厅中光线明亮,马士英把他的表现都看在眼里。
南京城内一群人在算计一个人,张定远对朝廷之事一直很迟钝,这是李毅埋下的隐患。
一顿宴席吃了两个时辰,张定远没怎么喝酒,与这些人喝酒要讲究诸多礼仪,无法让他尽兴,还不如在家里找顾眉喝。
张定远与郑森比起来,像是个粗鄙的乡野俗人,什么都不懂,在着装品位上更是相差甚远。
张定远觉得是自己陪这些人,这些人觉得是他们在陪张定远,一群人各有各的不自在。
宴席之后,张定远被宫中侍卫拉去教习弓箭,郑森也没有急于离开,同时留下的还有马士英,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在宫中几位公公的陪同下说话。
宫中房屋连绵,分不清道路,马士英和郑森在小太监的引导下转入一座偏殿。
隆武皇帝换了一身衣服,已在里面等候,小太监自动退出去,殿中只留下了三个人。
两人依次见礼,齐声道:“拜见陛下!”
隆武皇帝神情很严厉,像戴了一张面具,与刚才在宴席中的温和辩若两人:“李毅要回来了!”
马士英瞄向郑森,可郑森却是两眼看天。
稍作迟疑后,马士英出声应和道:“陛下,镇南王确实要回来了!”
马士英用这个称呼暗示自己的态度。
马士英和郑森都知道隆武皇帝召见他们的目的,但这件事一旦失败,就是身死族灭的大祸事。
应天府的事情瞒不过这三人,马士英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协助隆武皇帝,但绝不会亲自插手刺杀。
因为这事收获和付出不成比例,马士英的确是个没有实权的内阁首辅,但这不足以让他为此赌上整个家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