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解除海禁,逼郑芝龙低头服软
南京城归于宁静,朝政的忙碌才刚刚开始。
新内阁初立,第一条朝令公布——解除海禁。
海禁早已名存实亡,福建的海路一直掌握在郑芝龙手里,广东落入郑芝龙手中后,粤海与南洋的贸易开始扩大。
海禁其实只是困住浙人的手脚,在此之前,唐钰便一直在舟山做海贸生意。
但朝廷公然解除海禁,意义完全不同。
从表面上看,这是对郑森参与刺杀案回应的一部分,浙海离日本的航线只有泉州到日本航线的一半。
永安年间,宁波府外的双屿岛是天下海贸的中心,大海商汪直、许栋都是徽州人,闽人可没有现在这等气候。
朝廷不仅仅解除海禁,同时间,福顺昌商号宣布成立钱庄——日升昌号。
日升昌号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宁波府设立分号,凡是愿意打造船只入海的海商,只要有田产财物抵押,便能从日升昌号借款。
这就不仅仅是解除海禁,而是鼓励海贸了。
朝廷专门在宁波府设立船舶司,负责征税及协调造船及贸易,担任船舶司首任主官的正是唐钰。
浙海近来商贸稍有起色,但要想与郑芝龙在水上争雄,从打造大船到战法演练难以一蹴而就。
但总体而言,浙海的潜力不亚于粤海。
江南物产丰富,从宁波出海比走陆路要便捷的多。
李毅此举正是放开门槛,先让浙人乃至徽州人再走先辈在海上争雄之路。
海商和海寇不过是一字之间,李毅坐拥江南,还怕那些人发家后不为自己效力吗?
二月底,江南各处嫩绿,浅草刚没马蹄。
郑芝龙从福州点一万兵马出仙霞关,在衢州府边境停了下来。
衢州前面便是金华府,那里就属于李毅的地盘了。
新任浙江巡抚张煌言调集三万府兵在金华城内严阵以待,宁绍总兵贺渊领一万兵马驻扎在东城外高地以做外援。
大帐内,郑芝龙阴沉着脸。
郑鸿、郑彩小心翼翼陪在郑芝龙身边,他们去年随郑芝龙征战一年,没想到福建老家过个春节也不能安心。
郑森的信使一到福州,他立刻点了一万兵马北上。
带多少人马是个学问,带兵太多,像是在兴师问罪,带兵太少,又显得底气不足。
张煌言已经命使者前来警告了,只要进金华府一步,便意味着开战。
郑芝龙愤恨大骂:“早该把那小子调回来!”
郑鸿和郑彩都不敢说话,尤其是郑彩,郑森惹祸他逃不了干系。
郑鸿劝道:“王爷,朝廷的圣旨下来了,并没有提及世子,也许形势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李毅一直在与清虏交战,投鼠忌器不敢再与郑氏对立!”
郑芝龙恨铁不成钢道:“若非如此,本王早已收到那小子的人头了。”
郑彩比这二人都要冷静:“如今李毅加封楚王,控制朝政,又在浙江开海禁,各种目的都达到了,但朝廷迟迟没有下文给王爷……”
郑彩顿了顿,后续的话他不敢说出来,这是要让郑芝龙主动上书低头。
李毅显然在装聋卖哑,这样僵持下去对郑氏不利。
“南京城下还有本王三万兵马,李毅吃人不吐骨头吗?”郑芝龙的不愤不仅仅是对郑森,也在对李毅不满。
南京城的局势是去年收复江南时留下的隐患,迟早要解决,他唯恨自己年初行事不坚决,结果把儿子折进去了。
郑彩主动请缨道:“王爷,不如我去南京城走一遭!”
郑芝龙沉吟片刻说道:“也好,李毅抓到了把柄不会那么轻易撒手,你先去探探底,只要能把三万兵马带回来,本王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郑彩点头,他与郑芝龙、郑森都很亲近,知道郑芝龙嘴上虽然骂得狠,其实心里很看重这个儿子。
郑家子弟,能继承郑芝龙家业的也只有郑森。
一队人北上,郑彩备下厚礼,南京城内那些人的府上难免都要拜一拜,尤其是那个柳随风,听说只有他在楚王李毅面前能说上话。
从衢州出发,六天到南京,郑彩没敢先去镇江府兵营。
南京城的戒备没有解除,只有各地的府兵解散了一半,说是回去准备春耕。
郑彩先依次拜见新上任的五位内阁大学士,再往柳随风的府上走一遭。
柳随风的宅子最简单,只有一个小庭院,家中两个门人,四个仆从,凌震担心他安全,专门给他配备了一队侍卫。
郑彩的礼物全被退回去,柳随风是不屑于他这点钱财的。
郑彩执礼甚恭,柳随风也很随意。
柳随风曾经在福州住上过有段日子,居然用闽南语与郑彩交谈:“你的来意我已知晓,但郑森这次犯下的乃是死罪,若非看在延平王曾经共抗清虏的份上,早随何腾蛟被斩首了!”
郑彩心头一紧,连忙赔笑道:“是,是,世子到底年轻,被妖人所惑!”
柳随风满口胡话:“楚王殿下恼怒,你去拜见不可为郑森求情,只需请楚王殿下严罚,或许楚王殿下心软便会绕他不死。”
“是,是,王爷说了,此次把世子领回去后必然严加管束!”
“还想把他领回去?”柳随风哼哼两声。
郑彩见柳随风脸色不善,心中有些恼火,他在福建呼风唤雨何曾受过这样的气,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与柳随风这样的老油条说的越多,郑彩心中恐惧更甚,谈了一个时辰后郑彩落荒而逃。
得知郑森被关押在大牢内,郑彩又找上才到南京城五天的凌震,求他在狱中通融,不要让郑森吃苦头。
上下都打点够了,口信探听得差不多了,郑彩才敢拜访李毅。
郑彩走到楚王府前,看见门口摆着两个瞪大眼睛的石雕麒麟兽,原本被柳随风说的只剩下五成的底气又少了两成。
郑彩不擅言辞,但郑芝龙却不像李毅这样与士林搞好关系。
福建有名的大儒黄道周视郑芝龙如仇寇,在郑芝龙割掉何楷的鼻子后,多半有点学问的人都对郑芝龙敬而远之,郑芝龙手底下最缺的其实就是柳随风这样的人。
给几位大学士、柳随风和凌震送的礼物都是茶点,送到楚王府的东西才是正宴。
白花花的纹银加上各种南洋的珍奇异宝,总价足有两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