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敲打柳随风,苏州书院现状
林宸心中咯噔,李毅此举恐怕不仅是为自发火铳而来。
军器制造向来是国家大事,也是国家大忌。
李毅放权之前,军器制造一向由大明兵仗局和军器局执掌,因此造成兵甲质量常年低下,甲不能护体,铳不能杀敌。
李毅放权之后,虽然没有明文公布,但实际上已经解除了工匠的匠籍,短期内让江南的火器生产达到巅峰。
但由商家制造军器,存在军器外流的隐患,楚王府派人监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个监管使的权限如何,会不会干涉军器经营。
“正该如此!”柳随风在一旁表示赞成。
“你回去后约见朱家和秦家主事人,由你林家主导自发火铳的研发,集思广益,两个月内拿出一个成熟的样品出来,然后加工生产,争取在年底之前至少要制造出一万杆这样的火铳!”
“遵命!”林宸大喜,虽然不能独吞其利,但李毅让林家主导已经认同他的成果,林家隐然能借此压秦家和朱家一头。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过头顶往西。
从林宸来访,一直到试铳完毕,足足用了两个时辰,李毅兴致颇高,周边也没有人敢来打扰。
直到此刻,李毅才感觉到腹中饥饿,他招呼柳随风和林宸说道:“已到午时,你们就留在府里用膳吧!”
柳随风倒在其次,林宸欣喜不已,楚王李毅位高权重,他一个商人之身能与其共进晚餐,这是何等的荣耀。
李毅用餐速度很快,林宸在席间见到了楚王的二世子李麟,那是个调皮伶俐的小孩,吃饭的时候围在李毅周围转圈,这消除了席间的凝重和紧张。
林宸吃的很轻松,也吃的很饱,心中不禁在想:“外界都说楚王殿下是个很和善的人,果然不假!”
未时,林宸告辞离去,在南京歇息一晚次日返回杭州。
富阳几家兵器作坊合作之事,还需等李毅派人前去主持,至于柳随风则被李毅留了下来。
书房中。
李毅面无表情地发问:“秦家的自发火铳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下没有巧合,如柳随风这样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更不能将其当做巧合看待。
柳随风面色如常,干笑道:“我只是昨天听秦泰所说,并不知道实情!”
“真的吗?”李毅似笑非笑:“军器乃是国之重器,本王解除了绑在工匠身上的枷锁,是想得到能压服四夷的利器,幸好,本王今天见到了自发火铳,若是林宸辛苦经营却不能从中得到利益,还有谁会去做这种事?”
柳随风面色尴尬,不敢辩白,他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他了解李毅,但他不该利用李毅的心思。
自发火铳不可能由林家独自生产,但这个决定必须要由李毅做出来,无需别人暗示。
上位者,最忌讳别人揣测他的心意。
“你只是吏部侍郎啊!”李毅从没有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对柳随风说过话。
柳随风背襟湿透。
李毅心中烦透:“为何一定要让本王变得严厉,变得没有人情味,才能让你们知进退!”
自发火铳只是引子,还有江南各地的流言让他很失望,失望到渐渐失去耐心。
如果暴力和血腥能解决问题,李毅就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属下知错了!”柳随风垂头认错,因为他了解李毅。
隆武四年。
南北的战事处在胶着中,重新安定下来的江南处在新旧势力交汇点,新兴的商人群体在李毅的扶持下逐渐壮大。
在大明,商人还很弱小,他们只有依靠李毅才能在朝堂中得到一点话语权。
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
他们同时又是最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驱使,他们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苏州书院。
黄宗羲站在讲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既有刚接触书本的蒙童,也有嘴上才长茸毛的少年,更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宗羲这几年着书立说,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李毅,在江南的名声比方以智更响亮。
“大明一直以农为天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天下之本,民以食为天,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
近几年,黄宗羲一直在思考大明险些被满清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果不是方以智力邀,他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小孩儿认真在听,认真在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加上年纪比较小,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它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以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着的《物理小识》。
不过这几天来,真正愿意随方以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以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宗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
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方以智从不勉强。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宗羲等人的想象,其实他们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鑫前来教习徐光启当年所着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以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高台上,黄宗羲说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以智为首,其他讲授者都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楚王府都有备案。
苏州书院是李毅借助方以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李毅的心思,但方以智猜到李毅隐藏在其后的目的。
书院成立的头一天方以智便说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
当然,弟子们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东林党将慢慢变为历史。
方以智曾经说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只有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李毅,也只有李毅才能配上方以智这样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