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先下手为强,吴三桂生擒尚可喜
商队驮马被卸下来,马车丢弃在道边,五百骑兵挟裹三十八个人往来时的路上而去,没有人主动提及两个时辰前有人离开了这支队伍。
骑兵回去时不像来时那么着急,在南阳府的边缘迎面来了一队吴三桂军中斥候。
这些人拦住去路,为首者策马上前打招呼:“前面可是尚将军?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尚艺抱拳拱手,他不认识对面那人,答复道:“外出打秋风,抓了几只肥羊!”
“是吗?”来人让出去路,他正是吴三桂的堂弟吴荣,没想到尚艺竟然不认识他。
目送尚艺等人走远,吴荣率属下斥候飞一般奔回兵营。
吴三桂大营在南阳城南三十里,尚可喜有一半兵马驻扎在南阳城内,另一半兵马依城立营,满清这样安排其实已经显示出亲疏有别。
吴荣回到兵营,直冲入中军大帐,见到吴三桂说道:“王爷果然不假,尚可喜把那些商队中人都抓回来了!”
吴三桂猛然拔出战刀,骂道:“尚贼怎敢如此对待本王!”
他看在都是大明人的份上,刻意与尚可喜结交,没想到尚可喜是多尔衮留在南阳盯着他的一双眼睛。
大帐角落一个汉子插话道:“王爷,现在可以确定小人确实没有骗你了吧!”
吴三桂刀不入鞘,走到他面前问道:“陈特使是否已经安全?”
那汉子点头道:“你可问吴将军是否看见陈特使的身影?”
吴三桂扭头见吴荣正在摇头。
吴荣已经知道吴三桂的计划,劝道:“眼下尚贼只是在怀疑,等他审问过商队中人后,即使陈特使不在,他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若让满清封住回川的道路,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此言有理,只是本王现在请尚贼出城,他难免会心中怀疑!”吴三桂陷入苦恼中。
大帐中一片死寂,那汉子也不敢再说话。
片刻之后,吴三桂把刀收入鞘中,吩咐吴荣道:“兵行险招也只能出一招,眼下只能看看尚贼到底上不上当了,你即刻派人到南阳城中禀告,就说有明军在江北登岸!”
“遵命!”吴荣拱手离去。
随后,吴三桂扭头看那汉子:“还要委屈你再在这里待一阵!”
一刻钟之后,关宁军大营如煮沸的水,大队骑兵分批出营,往南边而去。
吴三桂中军大旗一路南行,留下心腹大将方玄和吴荣守在营中。
南阳城外兵马游动,尚可喜才听说商队被带回来,立刻接到吴营信使急报,他立刻叫来尚艺询问,商队中未见半点异常。
这支商队既然进了南阳城,不可能再活着出去了。
吴三桂如果反叛满清,商队中人难逃一死。
吴三桂如果没有反叛满清,尚可喜也不敢让商队把他在背后监视吴三桂的消息泄露出去。
军情紧急,第一批信使才走,第二批信使又到:“王爷,明军在南阳登陆,汉水水道中战船如云!”
尚可喜稍稍犹豫,到目前为止,他所有的怀疑都是捕风捉影,如果明军过江,他守在南阳城中不出战,吴三桂只怕会非常不高兴。
于是,尚可喜传令道:“命城外一万兵马准备,随本王给平西王助战!”
南阳城内守军不动,尚可喜率城外兵马紧随吴三桂的旗号往南而去。
尚艺在城头观看,见吴营兵马随后而动,把尚可喜的一万大军包裹在当中南行,心头顿时生出警兆。
尚艺匆匆跑下城头,吩咐兵丁道:“把才带回城的那些商人带过来!”
城外人喊马嘶,远处传来铳炮声。
尚可喜出城后心中焦急,催促兵马加速前行,出南阳三十里,一列骑兵前来通告消息,为首正是吴三桂的心腹吴谦。
吴谦在尚可喜马前下马行礼:“王爷,明军正在登岸,前营已经接战,我家王爷命我来邀请王爷前去观战!”
“哦?”尚可喜眉头不展:“明军来了多少人马?”
吴谦对答如流:“登岸的明军已近万人,江道中有数百艘大船,因明军战船有火炮,我军将士不敢靠近!”
远处铳声响亮。
“好!”尚可喜再无怀疑,率五百骑兵疾驰出阵,先去查看军情。
往前走了二十几里,四周黑压压的骑兵把他挟裹当中,前路被堵塞不能行走。
尚可喜暗觉不对,扭头问吴谦:“平西王在何处?”
正在此时,前列骑兵如海水遇见避水神珠让开一条道路,吴三桂策马走过来:“本王在此!”
尚可喜看前后左右不见明军,只有关宁骑兵,他脸色苍白问道:“你欲何为?”
吴三桂不答反问:“你可还是大明人?”
尚可喜盯着吴三桂,右手握住刀柄,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对经历过剃发令的人来说,这个答案重如泰山,但对他这样已经融入一半满人血液的汉八旗来说,这个问题太可笑了。
其实吴三桂自己也无法理解这个问题,但要让他在满清和大明之间选择,他本能地倾向后者。
尚可喜拔刀指向吴三桂,怒斥道:“摄政王对你恩重如山,你竟然要谋反!”
“呵呵!”吴三桂讥笑道:“恩重如山?呵呵,满人的江山可是我们这些汉人给他打下来的?”
尚可喜胸口起伏:“你也不想想,当年顺贼攻入京城,你走投无路的时候是谁收留了你?”
吴三桂再问:“你可还是大明人?你若愿意随我反清,你我之间还是朋友!”
尚可喜怒不可遏,指着吴三桂大骂道:“你一定是被那些文人说坏了脑子,大明的武人是何地位你不知道吗?”
“那是从前!”吴三桂冷声回应:“再说了,本王何曾说过要冲入大明阵营?”
吴三桂抖动缰绳,四周骑兵的三眼铳对准尚可喜的五百骑兵:“选吧,生还是死!”
尚可喜举刀,刀刃闪着寒光,继续骂道:“本王绝不会背叛朝廷!”
他说的朝廷当然指的是满清,有些背叛莫名其妙,有些忠诚难以想象。
吴三桂长叹一口气,右手做手刀状在空中虚劈,他的臂膀有力,那一式如开刃的倭刀令尚可喜脖子上生出一丝寒意。
紧接着,吴三桂退后,密集的骑兵队列挡住了尚可喜的视线。
吴谦走上前喝问道:“王爷是投降还是要我们动手?”
五百亲兵都看着尚可喜,战马不安地相互挤搡。
尚可喜长叹一声,长刀坠地,他确信如果他反抗一定会死在这里,但死在这里毫无价值,这或许是他选择投降最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