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许义阳指点陈友,众将齐聚分封限权
长沙府,陈友率五千士卒驻扎在湘水一侧,他一直没有返回武冈,因为奉命执掌两湖兵马的监税使许义阳没有命令他返回武冈。
楚王令传到长沙时,他立刻前来找许义阳打探消息,他不是李毅亲信,或多或少与何腾蛟还有些联系,奉命入京心中没有底。
许义阳哈哈大笑道:“这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可惜我只是个参将,没有参加军议的资格!”
陈友长相粗鲁,手段血腥,但心思可不简单,连忙又问:“刘总兵也去吗?”
陈友在长沙府驻军后,与曾经的上官刘承胤表面还和睦,其实已经决裂。
李毅派锦衣卫拉拢他,又把他提拔到与刘承胤同样的高度,他担心自己离开长沙后刘承胤在背后使出什么伎俩,毕竟他的部下曾经也是刘承胤的部下。
许义阳笑盈盈地反问:“休要问刘总兵,你对朝廷忠诚吗?”
陈友拍着胸脯说道:“末将对朝廷一片忠心,否则也不会自愿领兵北上征伐清虏!”
许义阳笑问:“既然如此你担心什么?”
陈友心中的担忧不好说出口。
许义阳一只脚翘起来放在桌子上:“世道再变,但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你对楚王殿下忠诚,只要你有本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若相信我,只管去南京,希望日后你升官封侯时莫要忘了我这番话。”
许义阳是李毅亲信,陈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八月底,陈友率一百亲兵乘船东上,刘承胤则称病不出。
二十二镇总兵齐集南京,这是大明在隆武三年军方最大的盛事。
只是,如此宏大的聚会与大明皇帝却没有什么关系,以至于后来人一直把这件事当做李毅擅权自立的标志性事件。
追随李毅北下的将领有陈靖玄、韩必先、杨国忠、贺渊、张定远、秦虎、赵信,在宁绍军镇收服了水师统领洪志和张大彪。
在反剃发令时追随李毅的有原大明将领王之仁、方科,浙东义军头领郑遵谦和孙敬。
从满清反正归降的有杨守壮、金桓和张天禄。
归附的忠贞营将领有李过、李亨和袁宗第。
湖南两总兵只来了陈友一人。
所有大明的武职总兵以上只缺两个人,一个是驻守泰兴的阎应元,另一个就是称病的长沙总兵刘承胤。
南京提督凌震负责接待诸将,因为诸将多多少少都带了一些随行士卒,所有人都被安排进驻南京城西营。
凌震从山西率义军返回后没有担任总兵,凭布衣之身走上文官之路,显示李毅对他格外器重。
当初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属于刺杀案引发的结果。
当时朝堂诸臣都不敢违抗李毅的意思,而凌震又带着诱反山西秦鸿,引三万山西义军南下的功劳返回两湖,李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南京提督人选,他可谓时运亨通。
诸将到达后,原来熟悉的武将聚在一起,讲述分别后的趣事,少不了说些荤段子取乐,不熟悉的将领则在刻意结交朋友,期待能在军中打通人脉。
三天后,李毅在凌震的陪同下来到西营,诸将规规矩矩地以韩必先和杨国忠为首前来迎接。
李毅从前看到后,都是熟悉的面孔,突然指着陈友说道:“你可是武冈的陈总兵?”
因为只有这个人李毅从未见过。
陈友受宠若惊,出列躬身行礼:“参见殿下,末将正是!”
李毅又道:“许义阳曾向本王说过你在湖南的威名!”
陈友连称不敢,他这才醒悟过来,许义阳鼓动他来南京原来早有准备,心中对许义阳的亲近又多了一分。
李毅收敛笑容突然发问:“刘承胤不来南京,是真的病了吗?”
李毅前面神态温和,令人如沐春风,问到这一句话时口气突然变得严厉而且冷漠。
陈友心中咯噔一下,暗自为刘承胤叫不好,他正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毅却不等他说话,继续往前走,诸将紧随其后,一行人进入中军大帐。
李毅坐在当中的虎皮大椅上,凌震陪在他右手侧,诸将各自归坐,帐中一时间安静无声。
“诸位都是大明的柱石,一定都在猜测本王为何要把你们都召集来南京!”李毅的声音很平缓,他端坐在那里的姿势沉稳如南京城的石头城墙:“今年能收复襄阳,两湖诸将功不可没,这是两湖战事的终点,也是北伐战事的起点。”
台下诸将精神振奋,韩必先瞄向杨国忠,杨国忠则看着地面。
“最快明年,大明将出兵北伐,在座的每个人都可能要与清虏对阵厮杀。”
李毅目光如炬扫视帐下,因要把兵马掌握在楚王府下,所以明军一直没有设立文官监军。
各地武将既不受文官统辖,又没有监军监督,权限可谓极大。
李毅此番聚集诸将到南京,既有大事要办,又要借此震慑诸将。
李毅向凌震轻轻招手,凌震取出一份诏书呈上。
“本王才向陛下请了一份圣旨!”李毅坐在座位上展开诏书,那不像是圣旨,倒像是他的家书:“张定远,封榆林将军,陈靖玄,封广平将军,贺渊,封抚远将军,秦虎封东阳将军,赵信封靖安将军,金桓,封太平将军,李过,封荆州将军。”
“李亨、袁宗第、郑遵谦、孙敬、张大彪、陈诚皆升总兵!”
“从今天起,总兵不加地名,镇守各地另有命令。”
被念到名字的人都心中欢喜,他们接到来参加此次军议的命令后,心中已经有了预感,但真到听到这个命令时,各人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
陈靖玄、贺渊、秦虎、赵信继韩必先和杨国忠之后被册封将军之名,四人都感到意外。
在韩必先、杨国忠迅速崛起后,陈靖玄、贺渊、秦虎、赵信虽然也得到李毅的重用,但不像韩必先、杨国忠领军坐镇一方。
张定远才因刺杀案被贬到荆州,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竟然还能升官。
金桓倒是觉得自己理所当然,他献出南昌,在两湖征战中一直不遗余力,他的功劳李毅都看在眼里。
至于李过,他是忠贞营的代表人物,理应得到一个将军的职位。
张定远抬头看李毅,李毅却没有看他,他虽然不在乎这个将军的名号,但心中还是涌上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