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韩必先派使者请战,满清攻下汉中
除了燧发枪外,三家兵器作坊还铸有可放置在木车上的中型火炮,可用铁钩连接的战车等等,都是为了对抗骑兵设计的兵器。
跟李毅前来的都是军中宿将,观礼后提出各种很切合实际的建议,让几位东家大开眼界。
兵器的优劣最终要由使用它们的人来评价,李毅今天带三十多位武将来兵器坊观礼,也是想借此抛砖引玉,要三家兵器作坊常与军中将士交流,制造出军中需要的兵器。
李毅一行在富阳逗留了四天,一直都在山中火器试验场。
浙江巡抚张煌言、杭州知府和富阳县令分别求见,都未能见上一面。
五天后,众人离开富阳,十几艘大船沿来时的道路返回。
张煌言在杭州城设宴招待李毅一顿午饭,随后十几艘大船顺运河北上。
杨国忠等军中将领前往苏州,他一回到兵营立刻调配兵马,做好迎接操练燧发枪的准备。
军中改制是整个大明同步进行,军中武器的换装则从杨国忠所部开始。
李毅在镇江上岸,刚回到南京城立刻有两件事找上门来,他在南京时没那么繁忙,才离开南京五天使者接踵而至。
一位是吴三桂的堂弟吴三辅,另一位是韩必先军中参将李虎。
李毅知道吴三辅为何而来,他不着急见吴三辅,先召见李虎。
两湖今年发生了许多事,远没有江南稳定,他对那里一直不那么放心,韩必先又是个闲不住的人。
李虎第一次来南京,他到南京时李毅不在,他正好去见识了石头城的巍峨和夫子庙的繁荣。
听说李毅回到南京,李虎不敢再随意外出,一直在客栈中候命。
果然不假,辰时过去没多久,两个身穿楚王府亲卫号服的侍卫来客栈传令。
李虎暗自庆幸,没想到李毅这么早就开始理事,侍卫将他带到楚王府内一座空旷的房子中各自离去,只留下他一人。
快到巳时的时候,又有一个侍卫前来传令,李虎随他往楚王府深处走去。
李虎在大门口见识了楚王府的威严,但心里却不畏惧,韩必先麾下的勇将不会那么容易被吓到。
韩必先帐中也有能写会说的幕僚,他不识字,却被派来南京办这件大事,能耐可见一斑。
李虎七绕八转经过一个宽敞的校场,见到一排宫殿耸立在眼前。
侍卫领他绕过第三排宫殿,换了一个文士服的年轻人带他往里走。
两人走入一件宽阔的殿堂,那文士弯腰道:“两湖使者李虎带到!”
这套礼仪是楚王府在推行军中改制后发生的变化,李毅听柳随风的建议,不再随意接待外使和下属。
礼为国之根本,李毅从前不那么注重礼节,一直在被人劝谏。
在大明,君臣有别,上下有别,父子有别,所有的分别因礼而立。
李毅对一个人和善不拘小节,可以被看做礼贤下士,但他对所有人都这样,便会被看做不分尊卑。
李虎跪地,恭敬行礼道:“末将参见殿下!”
李毅的声音有些冷漠:“你追随韩必先几年了?”
韩必先已经向楚王府上书,仍嫌不够,竟然派使者亲自来南京,看来想法是相当强烈。
李虎心头一紧,回道:“末将在京畿之战时被韩将军招为亲兵!”
李毅神色不变:“韩必先命你来南京所为何事?”
李虎书写不行,口齿相当伶俐:“清虏大军半个月前开始围攻汉中,吴三桂派人来襄阳求援,韩将军已经探明南阳府守备空虚,特命末将请命,愿率大军挺进中原,牵制清虏大军!”
李虎抬起头,露出沧桑的面孔,接着说道:“今年攻下襄阳整顿军制后,军中将士战意高昂,只待殿下号令!”
李虎是军中参将,说出这番话不显得突兀,可视作军心可用,这也许是韩必先派他来南京的原因吧。
韩必先真是迫不及待啊!
有这样的下属,就像一柄鞭子在李毅身后追打,有时候会让他奋进,有时候会使他有些心烦。
李毅知道北伐一事牵动着军中许多人的心,他对军队控制很严格。
两湖停战后,韩必先只有坚守襄阳的权力,没有随意出击的权限。
“北上中原能取下南阳吗?”李毅话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信。
李虎慷慨陈词道:“殿下有令,吾等万死不辞!”
李毅沉默许久说道:“好,本王准许韩必先出兵河南骚扰,可若败,军法无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勋臣总想分个高下出来。
李毅对韩必先没有偏见,反而很欣赏,所以才在收复两湖的战争中提拔韩必先的地位和威望,但李毅不喜欢别人逼自己。
吴三辅觐见李毅后,带着满意的答复离去,他来南京走一趟,朝廷为表示四川一体,多多少少要做做样子。
正好韩必先请战愿望迫切,李毅才给两湖军松了口,但他只允许韩必先一支兵马兵进中原,又强调若失败会追究责任,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天气日益寒冷,各地兵马进入休整期,楚王府也越来越安静。
李麒和李麟都是在江南成长,远不如他们的父母那么耐寒冷,李麒从苏州书院归来,最高兴的人不是他的母亲,而是比他小一岁的兄弟。
李麟天天缠着哥哥李麒,他已到了进私塾的年纪,李毅无法给他找到方以智那样的老师,只让他在南京城就读。
白雪覆盖下的江南宁静而安详,这是大明最美好的地方,平静的表象下,江南明廷正在全力筹备明年的北伐。
与此同时,汉中攻防战进行得异常激烈。
十一月中旬,大雪纷飞,清军用巨炮轰塌汉中东面城墙,攻入城内。
守将马宝率军突围,吴三桂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剑阁接应,带回来五千残兵败将。
清军经过一个半月的厮杀,颇为疲惫,加上此时又是寒冬,阿济格率军在汉中休整,没有急于向成都进军。
以剑阁地形之险,清军难以在冰雪天继续征战,阿济格虽然张狂,但不是无知之将。
满清收复汉中,这是满清近一年来少有的顺畅胜仗,之所以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吴三桂没有坚决在汉中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