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死战到底,援军到来
梁龙很珍惜自己的性命,否则当初不会主动离开闯王,但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机会。
多少年来,陕西贼一直在逃,如蝗虫掠过中原大地,很多人初始只是为了生存。
当义军势力愈来愈大时,有些人开始膨胀出野心。
当膨胀的欲望不断受到打击,最后便演变为颓唐,他亲眼看到闯王在短短半年时间从意气风发变得毫无斗志。
“死就死吧!”梁和尚提高声调,重复一遍,张开双臂拔出百锻刀。
城头有风,衣袍随风摇摆。
英勇的人偶尔也会懦弱,珍惜生命的人偶尔也会放纵。
梁龙一次又一次杀上城头垛口,当感到体力支撑不住时再退后休息。
九头虫跟在他身边,没有再提及逃走一事。
不知过去多久,传令兵在空旷而开阔的街道中驰骋:“报,北城城楼失守了!”
“北城失守了?”梁龙大惊,喊叫道:“九头虫,你守住西门,我去北门!”
“你去吧!”
激烈的战事不容两人再做更多的交流。
梁龙带着五百士卒奔向北门,北门已破,东西南三门也都岌岌可危中,西安城多半是守不住了。
城内百姓安静,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他们似乎与外面的那场厮杀没有关系。
清军来了,他们剃掉头发。
明军入城,他们剪掉辫子。
似乎没有不同,他们曾经拜伏在大顺皇帝李自成脚下,还有什么不能接受。
梁龙没有期盼百姓会来帮助他们,如果说清军不得人心,那么义军在西安城内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更加过分。
等梁龙赶到北城时,北城门头已经见不到义军的身影。
提督府三千明军如磐石压在近日新修筑的城墙前,不让清军攻破城门扩散。
攀上城头的清军弓箭手比辽东最恶毒的蝮蛇还要凶猛,把明军压制在土墙后面抬不起头来。
明军还有三门火炮对准敞开的城门,连绵发出巨响。
清军不断从城头跳下,拥挤的人群堆在离城墙一百五十步的空地上,守军依靠前些日子拆房屋修建的一些防御工事苦苦支撑。
五百生力军杀到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就像巨石投入水面引起的波浪,终有平息的时候。
半个时辰后,清军离火炮只有十几步远,只要攻下这几座火炮,城外的清军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冲杀进来。
也就在这时,北方传来闷雷般的声响,脚下的土地在震动。
“清虏到底调来了多少骑兵?”梁龙已经绝望,凭他的经验判断,城外新来的骑兵足有万人。
“杀啊!”明军陷入绝境,但无人退却。
韩必先带出来的兵马是骄军,骄军只能战死,不会逃窜。
义军追随在明军身边,他们本没有这么勇敢,但他们也可以变得这么壮烈。
“杀啊!”梁龙喉咙中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奋身杀入敌阵,身边的清军不断减少,他舍弃了性命,此刻心中有一股自豪:“我拼死一战,满人也挡不住!”
“清军退了,清军退了!”身后传来喊叫声,梁龙以刀尖撑住身体,才发现他身边已没有一个清军。
守军不知清军为何而退,但他们没有放过追击的时机,梁龙在亲兵的掩护下杀上城头。
七八里外,万骑驰骋,带出的灰尘威势远胜过钱塘江潮。
“蒙古人来了…蒙古人来了!”梁龙振臂高呼。
义军与蒙古人的关系并不好,但他知道盘踞在怀远卫的蒙古人是大明的盟友。
阿穆尔和格日图分左右两翼掩杀,北城外的清军列阵退去,西安东西南城外皆响起清军撤兵的号角,攀上城头的清军不得不掉头沿云梯退下。
面对如此场景,义军各部都生出一种劫后余生之感,无力再追击。
北城门大开,蒙古人没有入城,而是从北城向西城掩杀,小股骑兵如炫耀精良的骑术一般,在清军露出的空隙中不断穿插并射出手中羽箭。
“西安得救了!”
梁龙歪着身子靠在城头。
清军攻城半日,士卒疲倦。
斥候探明北方出现蒙古骑兵后,阿济格急忙把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支预备兵马派出来,用以接应攻城的兵马。
蒙古人长途跋涉也是疲军,阿穆尔和格日图不敢也不愿破釜沉舟一战,不断向南驱走攻城的清军。
一个时辰后,一万骑兵返回北城,在离城十几里外的平地上驻扎。
梁龙一直守在北城头,见三四十个骑兵护送一个文士打扮的人朝西安城赶来。
一个骑兵先驰骋过来,在城下高呼:“守军开门,我乃大明朝廷的使者,手中有韩将军的军令!”
北城门大开,信使真正的意图是让城内守将出来迎接。
梁龙不认识徐胤,提督府张参将领他出城迎接,一群人走进城门。
城门口是堆积如山的死尸,徐胤手中持有韩必先的军令,他把军令交给提督府的张参将。
军令转了一圈最后到达梁龙手里:“命梁龙与来援的蒙古骑兵协同守御西安城,与蒙古人配合作战事宜可听徐特使安排。”
梁龙揣测这道命令的意思。
徐胤在怀远卫也收服了四五千义军,察哈尔人入延安府与义军闹翻后,断绝了义军投靠怀远卫的道路。
按照韩必先的意思,徐胤的权限仅在于联络蒙古人。
“蒙古人长途奔袭而来,补给已尽,请张参将调些粮草送到城外!”徐胤说完这句话后没有任何表示,随明军进入城中的提督府。
梁龙往四城巡视,重新安排守卫,徐胤让他感到很陌生,他也无需与徐胤交往过密,现在他对大明朝廷派系分布两眼一抹黑,还是抱紧韩必先这颗大腿为妙。
一直忙到掌灯时分,梁龙才到提督府复命。
这时,徐胤正和张参将攀谈,说的是延安府的战事。
张参将心有余悸道:“徐特使,你们来的太及时了,若是再晚一点,西安城就守不住了!”
“都是天意!”徐胤感慨道:“我督蒙古人追击清涧的清虏,韩将军一到,清虏闻风丧胆,全渡过黄河逃到山西去了,韩将军随即令我们全力南下救援西安。”
“真是天意!”梁龙也在暗中感慨,从闯王兵败起,他开始相信天意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