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潘峰刁难,孙可望骄狂
白文率两百兵丁护送,山路仍然崎岖难行,坐在轿子里摇摇晃晃,柳随风一路打盹。
午时左右,一行人在一座丛林密布的山谷中歇息,就着清冽的清泉简单用完干粮。
吃完饭再往前走,道路逐渐平坦,半下午光景,前方传来密集的铁蹄声。
柳随风感觉轿子停下来,外面穿来白文的声音:“柳侍郎,孙府主派人来迎接了。”
轿子落地,柳随风没有回话,也没有动作。
马蹄声越来越近,远处传来喊叫声:“白统制吗?孙府主命我前来迎接使者。”
白文见柳随风没有出轿的意思,只能返回队伍前列接应。
白文与来人在距离轿子两三百步的地方嘀嘀咕咕的说了一通,柳随风听不清楚。
短暂的停歇后,队伍继续前行。
奉命来迎接柳随风的是去年去过南京的潘峰,孙可望考虑到他与柳随风有过几面之缘,特意让他前来接洽。
柳随风见来人不到轿子前见他,心道此行怕是不那么容易。
往前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天色渐黑,士卒们点燃火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
也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听见外面有说话的声音,随后轿子落地。
轿子门口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柳侍郎,到了!”
柳随风打起精神掀开轿帘走出来,只见四周屋舍环绕,才知道不知何时已经进了昆明城。
一个身穿文士服的人站在轿子旁,刚才那句话就是他说的:“柳侍郎,还记得我吗?”
那人在火光下现出一张长脸,天下文人是一家,柳随风宁愿迎接他的是个武将。
柳随风捻须微笑道:“潘特使!”
见人过目不忘,也是一个优秀的使者必备的素质。
潘峰皮笑肉不笑道:“柳侍郎果然好记性。”
柳随风收敛笑容,板着脸不再说话。
说话越少留下的破绽越少,在看到潘峰神色不善后,他何必配合对手找没趣。
两人对立站了一会,潘峰见柳随风鼻孔朝天,似在闭目养神,就这么站着也不是事,便给白文使了个眼色。
白文连忙上来解围道:“天色已晚,还请潘先生安置住处,早些休息。”
潘峰冷哼一声,带路往前面的一排房屋走去,孙可望仍然没有出现,也没有设宴接风。
白文护着柳随风到达那座宅子门口,潘峰拦住他道:“白统制到驿营去歇息吧,柳侍郎交给我们了!”
白文看了片刻,无奈向柳随风告辞。
柳随风对白文没有半点留恋,头也不回走入宅子,两个侍卫随在身边。
不一会功夫,潘峰带着两个随从各提着一个食篮走进来:“天色已晚,请柳侍郎将就用些膳食。”
“多谢潘先生!”柳随风仍然没有多话。
他今天没有走路,肚子不饿。
两个侍卫是习武之人,食量甚大,把八碟小菜吃了个底朝天。
吃饱饭,柳随风也没问其他,让守在门口的大西军士卒打来一桶井水,清洗后倒头便睡,表现无比淡定。
潘峰站在院子外,直到见屋子里的灯火都灭了,脸色黑的如猪肝,走向沉寂的街道。
孙可望还在等着他的答复,大西军高层几乎都知道郑芝龙前来寻求联盟之事。
去年潘峰在南京求神拜佛,最终灰溜溜回到昆明,让孙可望大失所望。
今年形势逆转,孙可望也想借机杀杀南京来使的威风。
尤其是潘峰派人在安南卫外等候柳随风,没想到柳随风竟然悄悄溜到李定的兵营,这让孙可望十分不爽。
一夜过去,次日清晨,有兵丁送来早饭。
柳随风用完膳后,拿着一本《皇明经世文编》在手,颇为专注地阅读。
这本书是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家赋闲时编着,现已印刷逾千本,苏州书院中就藏有三十套。
柳随风眼在看书,心在数数,不现半点焦急之色。
辰时过半,门外传来脚步声。
潘峰进门,也不施礼径直道:“柳侍郎,孙府主有请!”
柳随风合起书,交给侍立一旁的卫士,起身抬脚往门外走去。
有举着旗帜的兵丁在前引导,柳随风夹在人群中步行,两个侍卫被间隔在外。
拐过两道弯是一片开阔地,云南巡抚衙门当前而立,柳随风这才发现昨天原来住得离孙可望这么近。
府衙门口站立着两排雄壮的士卒,右手长刀出鞘顶着地面,左手持长枪直指天空。
走到离府衙百步之外,护送的兵丁停下脚步,闪出一条道路,柳随风摇摇晃晃走上前。
府衙门口站立的一个武官高喊:“请柳侍郎入内觐见!”
觐见?
柳随风心中冷笑,且看你能猖狂到几时。
孙可望对他如此无礼,应该是不做投靠朝廷的念想了,否则,以他大明吏部侍郎的身份,孙可望应该不敢得罪。
柳随风经历丰富,不是那些把大明当做天朝自我感觉良好的东林党士子,这点阵势吓不到他。
只见柳随风从容地从威武的兵丁中间穿过,慢慢登上台阶,随后见到一个两腮消瘦的人坐在当中的座位上,向外梭巡的眼神如毒蛇吐信。
那就是孙可望了。
一看便知是个精明的人,柳随风遥遥拱手道:“孙府主!”
“柳侍郎!”孙可望从座位上站起来:“从南京到昆明千里迢迢,柳侍郎一路辛苦,不知到昆明所为何事?”
“本官性子直爽,不喜欢说弯弯绕绕的话,去年孙府主曾命使者到南京求降,本官正为此事而来。”
孙可望嘴角扯出一点笑意:“封赏秦王的诏书带来了吗?”
柳随风笑道:“朝廷有诏书,不仅给孙府主,大西军四府府主都有封赏,等其他三府将军到齐,便可宣旨。”
他没有正面回答孙可望的话,但他话中的意思好像是默认了孙可望封秦王一事。
孙可望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难道大明朝廷真肯封他为秦王?
对了,这说明南京朝廷内部空虚,李毅不得不做出让步。
是接受秦王的诱惑?
还是与郑芝龙一起起兵?
在这瞬间,孙可望的心神有一丝波动,但他很快缓过神来,声音严厉道:“大西军的事情本府主一人可定,诏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