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苏州书院,方以智与黄宗羲的分歧
李毅处理完李亨军中之事,下令召苏州书院方以智和黄宗羲入京。
半个月来,摄政王替代了皇帝,南京城的朝廷已经正常运转起来,有关摄政王的茶余饭后谈资也不再显得那么新奇。
各地的士子都在准备马上要进行的科考,除了郑芝龙的问题还在悬而未决中,大明各地一如从前。
信使把命令送到苏州,方以智接令苦笑。
这一个月来,江南只有一个地方对李毅登上摄政王之位反响最大,那就是苏州书院。
方以智在苏州书院中说一不二,把学生和士子们的咆哮声全都压制下去了,他昨天才和黄宗羲吵了一架,黄宗羲要返回余姚,但被他阻止。
一份公文,还有一份私信,李毅登上摄政王之位了,但对他还是很亲切。
方以智突然有些想念李麒,摄政王世子是他精心雕琢的样品,那几年他没什么事,在把平生感悟着书立说的同时,也尽心尽力在教导他。
现在想想,如果李麒有一天登上皇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书信字迹潦草,应该是一气呵成。
公文上则全是端正的小楷,右下侧盖有摄政王的印信,没有用玺印。
方以智先看书信,再看公文,脸色渐渐变得非常严肃。
思考了片刻之后,方以智把书信收好,手里拿着公文往黄宗羲的住处走去。
门外无人,他轻轻推开门往里看,黄宗羲正盘膝坐在屋子朝远处的太湖方向发呆。
书院前方是农田,再往前便是碧波荡漾的太湖,稻田里一片翠绿,江南的晚稻才刚刚抽穗。
黄宗羲知道有人进来了,他没有回头,苏州书院中敢不敲门走进他的房屋的只有一个人。
黄宗羲身躯未动,背身说道:“密之兄,我会留在这里完全是看你的情面!”
方以智手里捧着敕令道:“我当然知道。”
“李毅狼子野心,我原以为他是大明的周公,没想到是操莽一般的人物。”黄宗羲犹然愤愤不平:“清虏未灭,他火急火燎从江北回到南京原只是为了夺权。”
方以智回道:“太冲兄,你我既然下定决心做这传道解惑之人,何必再揪心于朝中事,再说了,你也曾说过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密之兄此言差矣。”黄宗羲双手按住竹床转过身来,见方以智手里拿着一份公文,后面半句话缩回去,一脸防备的模样:“你找我有何事?”
方以智把公文递过去,笑道:“若是你愿意,你可以得到一个当面责问摄政王的机会。”
黄宗羲接过来,草草看了一遍,扔到身边道:“此乃乱命,我不会听从,你也不许去,否则你我割袍绝交。”
方以智走过去把公文收好:“太冲兄,你不想知道摄政王召我们去南京干什么吗?”
黄宗羲非常倔强道:“不论做何事,你我既然决意只做传道解惑之人,那就不必再去朝堂。”
他用方以智刚才说过的话来反驳。
方以智笑道:“此行正是摄政王要我们去解惑。”
黄宗羲冷笑道:“他如今贵为当朝摄政王,有何疑惑需要我们去解?”
“摄政王要发行宝钞,专门请我们二人前去问计!”方以智透露实情。
“什么?发行宝钞?”黄宗羲突然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你是看我痛苦,特意来让我开心的吗?”
方以智神情严肃道:“真真确确。”
黄宗羲突然变得很开心:“好,好,他要发行宝钞,就让他自取灭亡吧!”
他二人不是只通八股的书呆子,对大明现存问题的弊端都很清楚,方以智问道:“商号可用银票,朝廷为何不能用宝钞?”
黄宗羲转过身去,面朝窗外不再说话。
“我决定往南京一行,你真的不去吗?”方以智于心不甘。
“你当真要去?”黄宗羲又掉过头来。
方以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我受摄政王大恩,摄政王有召,当然要从。”
黄宗羲怒斥道:“你只记得李毅救你,却不知道大义之所在,救你的人在朝廷,要杀你的人难道不在朝堂?”
方以智总算明白过来,黄宗羲真正痛恨的人是马士英,他父亲黄尊素曾在马士英当政时被下狱处死。
“大义?”方以智冷哼一声道:“我若说我曾经投靠了顺贼,你信吗?”
黄宗羲忍不住道:“那是马士英对你的陷害!”
“朝廷连顺贼都能谅解,我那点冤仇算得了什么?”方以智不想重提往事,再劝道:“摄政王尚未决定何时推行宝钞,召你我前去正是垂询此事,以保万无一失。”
李毅也正是看了黄宗羲写的有关税赋和田亩方面的书稿,知道他是有才之人,才请他前去。
黄宗羲长叹一声道:“宝钞是李毅无法控制的魔鬼,如今朝廷兵事频繁,李毅动了发行宝钞的念头,只怕是军中缺少银子和赏赐,长久以往,宝钞滥发不可避免,此乃饮鸩止渴也。”
他近年编写税费改制书籍,看过不少前人总结的宝钞发行利弊。
两人的争论如从前一样没有结果,黄宗羲最终没有随方以智前往南京,但他也没有真与方以智割袍断交。
黄宗羲对李毅的感觉很复杂,他说过“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但自己说出来的话,自己也未必能完全体会和履行。
清军南下对东林党有识之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早在清军南下前,陈子龙已经走向经世致用之路。
黄宗羲的方向不同,他的思考在于天下剧变的本源,即制度与人心,这是个在几百年后也没能得到完美答案的问题。
儒以一物不知为耻,方以智在这两个方向都有涉猎,他们研究的东西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在许多的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五年了,从那次在秦淮河畔被义愤填膺的士子殴打后,方以智首次回到南京城。
五年过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相好也不知嫁做哪家商人妇了。
秦淮河已不复往日模样,河坊边冷冷清清,南京城内最好的地方已经变成玄武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