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多尔衮想要议和,李毅会见三友
片刻之后,多尔衮发出一声如孤狼受伤后的低吼。
那个朝鲜公主强忍住泪水,先转身给多尔衮整理好衣服,再收拾好自己的衣襟。
多尔衮在椅子上呆坐了一会,大踏步出门而去,在刚才那瞬间他想通了,无论是大明,还是蒙古,只要有一方答应与满清议和,他都能答应。
要议和,就要提供对方需要东西。
明廷的摄政王一定很想登上皇位,议和后,李毅可以解除外部危机,专心处理内政。
而且,多尔衮可以割淮扬之地给大明,陕西也可以,一处是大明需要的地方,另一处是穷的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对额哲,多尔衮也许只能承认他蒙古大汗的地位,草原上还有好几个部落没有臣服,只要额哲同意议和,他可以开启互市。
多尔衮不知从哪一方能得到肯定的答复,只能两策并行,他还需寻找合适的使者。
明廷兵马调动的消息不断送来北京城,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明军今年发动战事的规模不会比去年小。
多尔衮忧心忡忡,这几年明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见识了自发火铳的威力后,他竟然对明军产生了一丝畏惧之心。
当然,这一点多尔衮不会让任何人知道。
多尔衮一边调兵遣将,在淮扬和河南布置防御,一面在朝堂诸臣中挑选使者。
前往蒙古面见额哲的使者很好找,蒙八旗有许多值得信任的额真,派往明廷的使者着实让多尔衮费了点脑筋。
那个人一定要熟悉明廷朝臣,不会让李毅反感,最好能在江南造成一定影响力。
想来想去,多尔衮挑中了一个人,前礼部侍郎钱谦益。
钱谦益是昔日的东林党魁首,在江南很有名望,钱谦益的小妾柳如是三年前从南京逃到京城,据说她与李毅刺杀案有些关联。
但李毅肯放她出来,看来传言未必是实,因为与刺杀案有关联的一些人事后都被明廷处置了。
据说钱谦益非常宠爱柳如是,这两人在江南人脉极广,到了南京后,也许能打听出明廷的一些内幕和策略。
不过,这两人都是南直隶人,多尔衮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到了南京后就不回来了?
多尔衮很快有了主意,让钱谦益去当使者,留柳如是在京城,既可用此二人的人脉,同时遥控钱谦益不敢轻举妄动。
南明从各部兵马集结到正式发兵作战,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两湖军以张定远为正将,金桓为副将。
淮扬军以杨国忠为正将,赵信为副将。
李亨军在巢湖周边盘踞了一年半,大大小小的战斗从未停止过。
明军三路齐发,今年没有像去年那样拉开摄政王亲征的架势,但给满清造成的压力更大,俨然有席卷天下之势。
大势已成,大明乃是人心所向,就像当年满清率军入关短短一年便得了大明半壁江山,如果不是剃发令……
“若是没有剃发令,本王应该在某个小岛上了吧!”李毅开玩笑似地说了一句。
春夏之际应该常出来走走,常年憋在摄政王府,会让李毅生出一种陷身牢笼的感觉。
坐在执掌天下大权的位置上,李毅从未发现现在的自己与从前有什么不同,他身前坐了三个人,三个东林党的名士。
陈子龙和方以智都能与他随意地说话玩笑,只有黄宗羲一副正儿八经老学究的模样。
也许是因为陈子龙和方以智都与他有过一段好友的经历,只要知进退,不恃宠而骄,共患难的经历便是一种资本。
陈子龙笑了两声便停了下来,摄政王李毅携方以智和黄宗羲突然来松江府登门拜访,他摸不清楚李毅的目的所在。
这半年,陈子龙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应该没有犯朝廷的忌讳。
李毅刚刚那句话很是实诚,不夸赞自己的功劳,表示这是一场很随意的聚会。
方以智接话道:“摄政王此言差矣,多尔衮不强行推动剃发令,如今的时局也许会艰难些,但摄政王注定能力挽狂澜。”
黄宗羲发出一声若不可闻的哼声,方以智也会这么势利的拍马屁了吗?
这三人中只有方以智曾经在李毅军中效力,知道许多秘闻。
当年浙东军一举夺下杭州震惊天下,可有几人知晓孙镇的暗卫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杭州布局了。
李毅好像在等着那一切在发生,方以智不止一次产生过这种想法。
江南乡绅喜爱置办园林,陈子龙也不例外。
李毅向四周看去,陈家园林不大,但很是精致,拳头大的石子铺成的小路两侧布置最多的植物是岁寒三友。
春夏本该是百花茂盛的时节,这座园里只见葱郁,不闻花香。
人以物言志,陈子龙这是真的达到这种境界了,还是以松竹梅自喻呢?
先自谦,再赞人,李毅笑道:“你们三人编纂的书本王的书房中都有,虽然没有空闲认真拜读,但其中很多内容让本王振聋发聩啊!”
听李毅说出这番话来,陈子龙、方以智和黄宗羲均有自得之意。
文人所求无非两点,初等的欲望是金榜题名,以功名改命运,更高的追求是着书立说,留名千古。
这三人都已经摆脱了第一层境界。
陈子龙年长,替那两人谦虚道:“摄政王谬赞了。”
李毅笑问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出过无数贤人,三位可知道本王最推崇谁吗?”
他轻笑一声,没有刻意留下悬念,自问自答道:“你三人必然以为本王尊崇阳明先生,但本王最钦佩的却是徐光启。”
陈子龙低下头,藏住自己脸上的神色变幻。。
徐光启以学贯东西闻名,常常与西番传教士为伴,他虽无缘拜在徐光启门下,但心中一直以徐光启为师。
方以智和黄宗羲也各有所思,苏州学院名儒不少,但精通西学并对西学感兴趣的唯有方以智一人。
这几年,方以智对西学了解越来越多,慢慢摒弃了从前轻视西学的心态。
李毅接着说道:“徐阁老实在是我大明实证学说的第一人,阳明先生开辟心学遗泽后世,但传到今天早以画虎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