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多尔衮心态崩了,清军撤明军来
多尔衮的脑袋在枕头上轻轻地晃了晃,用很虚弱的声音说道:“不用了,本王没事!”
济尔哈朗担心地看着多尔衮,满清现在还离不开他。
“你以为本王要死了吗?”多尔衮想笑,但他的脸部肌肉好像被冻住了,动弹不得。
“你知道吗?当初在宣大,在京畿南,本王本有机会杀了他,只可惜那时死的只是卢象升。”多尔衮像是在说给济尔哈朗听,又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那时,卢象升对大清的威胁比他大多了,没想到他会成为我大清的宿敌。”
“唉,天下之事又有谁能说得准呢?老天爷既然不让我大清得天下,又何必让我们看见希望。”
多尔衮感觉到嘴角的腥味,伸出右手抹去嘴唇一角的鲜血。
“你说,本王下剃发令是不是错了?”多尔衮问出了满清朝堂中所有人忌讳莫深的问题。
济尔哈朗依然不敢直言:“摄政王好生安歇,我大清尚有甲士十万,忍得一时一定能重取天下!”
多尔衮摇头道:“完了,我们要走了!”
“我们攻不下济南城,李毅很快就攻破徐州了,到时候,我们在此地腹背受敌,别把八旗的勇士都折损在大明人的土地上。”
济尔哈朗先是吃惊,听多尔衮说完后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多尔衮这是想通了吗?
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如此吧!
济尔哈朗没想到,多尔衮现在恨不得一刀斩去他的头颅。
一万多甲士在济南城下眼睁睁看了三天,等着城内的明军加强城防,筹集补给,眼睁睁看着山东的义军和明军在城内聚集成坚不可摧的城防。
多尔衮痛苦地闭上双眼:“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传令,命博洛和李成栋放弃徐州,沿运河北上!”
“命洪承畴和勒克德浑退到黄河以北!”
“命阿济格从陕西退回山西!”
“摄政王!”济尔哈朗没想到多尔衮一旦做出决定,竟然放弃得如此彻底。
多尔衮长叹一口气道:“徐州守军都是败兵,本王体虚无力已无法掌控大局。”
“你命人把今天看见本王吐血的将士都看住,决不能让消息走漏。”
“李毅集合淮扬军北上,庐州李亨所部五万人也已经渡过淮河,丢了济南后,山东是守不住了!”
多尔衮首次感受到自己的虚弱,那种无力回天的虚弱,他摆摆手示意济尔哈朗尽快去传令。
直到大帐中空无一人,多尔衮右手揪住白色的床单,口中喃喃:“让我们在北京城下决出胜负吧!”
因为兴奋,多尔衮的脸上稍微恢复了点血色。
济南城外的清军像是在表演一样,每天在济南城下列阵驰骋,再悠悠远去。
贺渊无聊地敲打着城墙上的砖石,发出“笃笃”的声音:“你说多尔衮为何不攻城?”
施琅也很是不解,细细一想迟疑问道:“不会是多尔衮真的中暑了吧?”
话一出口,他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笑。
第一波清军越过济南向北,士卒扛的战旗像是被晒蔫吧的芭蕉叶片。
济南城头响起炮声,十几个铁弹在空中划过黑色的轨迹,落在距离撤退清军遥远的地方。
明军像是在示威,也像是在欢送。
其实,只是贺渊忍受不了城外的沉寂。
两天后,多尔衮仍然躺在大帐中,他可以起床站立行走,但动作稍大脑中就是一片眩晕。
一个眼睛细长的汉子跪在他的床前,他是多尔衮的近侍穆济伦,才从徐州来到济南城外。
穆济伦怎么也想不明白,短短数日,多尔衮为何变成这副模样。
多尔衮问道:“你接到军令了吗?”
穆济伦满脸忧色道:“奴才在途中遇见传令去的信使,摄政王走后,徐州的形势很不好,大军连打败仗,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嚷嚷着要退回塞外老家,徐州城外的明军又增添了许多,徐州就快守不住了!”
病榻上许久没有传来回话,穆济伦抬起头,见多尔衮正在看着他,但眼神游离,正在发呆。
“摄政王!”他壮着胆子喊了一声。
“本王一离开徐州,就有人敢出头惹事了吗?”多尔衮面色阴沉,他不在徐州也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穆济伦已经知道军令,大着胆子说道:“没有,只是明军炮火猛烈,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将士死在城头,徐州的确守不住了!”
穆济伦是来求援的。
济尔哈朗在淮安时,经常提携两黄旗将士。
多尔衮替换济尔哈朗后,又重新启用自己信任的正白旗侍卫,两黄旗和两白旗的矛盾已然势同水火。
多尔衮当然知道穆济伦在撒谎,现在追究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一队又一队骑兵往北而去,许多山东的乡绅赶着大车夹杂在兵马当中同行。
又过了两天,运河中木船相连,一眼看不见边际,满人和大明人顶着头顶的烈日,拥挤在船头。
正白旗侍卫穆济伦和苏克萨哈在沿途维护军纪,多尔衮下令,再有胡言乱语蛊惑军心者立刻斩首。
济南城头的义军每天紧张兮兮地看无数八旗兵北上。
贺渊手里拿着千里镜,对身边几个义军统领吹吹牛:“看见了没,这些都是被我大明的摄政王打败逃回来的满人!”
“可惜啊,多尔衮没上当,不肯来攻打济南城,我们那些东西都白准备了!”
张甫等几个义军统领不敢接话,根据他们为数不多的几年流荡经验,满人要比明军可怕得多。
“要不然,我们出城去偷袭?”贺渊突发奇想。
张甫等人脸色都白了,他们不怕死,但看到城外满人雄壮的战马,锃亮的盔甲,他们知道出城等同于送死。
施琅忍不住指着城下道:“贺将军,清虏早有防备,那边有几千骑兵一直在绕着济南城转,哪能偷袭成功。”
“本将军早看见了!”贺渊嘟嘟嘴:“本将军也就是这么一说。”
清军骑兵依次远去,直到看见城外那比烈日还要灿烂的“明”字大旗,贺渊忍不住仰天长啸。
施琅更是振臂高呼:“大明威武,摄政王威武!”
许多人有意或者无意,都忘记了南京城的皇宫中还存在一位隆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