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为科举改制奔走,徐明义的条件
国子监。
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黄宗羲和方以智并肩往外走,学生们远远地避开。
方以智是书院的院长,但士子更怕的是整天板着脸的黄宗羲。
方以智看着黄宗羲说道:“你终于愿意出来帮我了!”
“帮你?”黄宗羲冷哼一声。
“哈哈哈……”方以智大笑:“我是苏州书院的院长,你不是要在天下开办学院吗,苏州书院搬到北京城就不是苏州书院了,而是天下书院,可以在各地建立分院。”
黄宗羲停下脚步,黑漆漆的眼珠盯着方以智:“你不是脑子坏了吧,书院冬天连买煤的钱都没有,你还要去开分院?”
“钱不是问题!”方以智胸有成竹。
他向停在国子监大门外不远处的一辆马车招手,马夫驾着马车到门口。
方以智走到近处,掀开车门帘,扭头对黄宗羲说道:“里面很宽敞,足以坐两个人。”
黄宗羲看方以智不怀好意的笑容,伸头往里面瞅了瞅,确信没被骗才登上去询问:“你这是要去哪?”
方以智紧跟着他上车,放下门帘道:“去拜见徐丞相。”
“找他做什么?”黄宗羲脸色颇为不屑:“不过是个刽子手。”
方以智坐在黄宗羲对面,懒懒地说道:“年前我拟了个科考改制的章程给陛下,陛下一直没有答复。”
“我以为徐炳把它不知丢到那个犄角旮旯里了,没想到前天内侍前来传旨,命我去徐丞相那里听命,并商议开办公学、改科考一事。”
方以智像是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眼神中掩饰不住得意。
“尚书省大门不好进啊,为了涨面子我特意借了这辆马车。”他上下指点,朝黄宗羲显摆道:“不错吧!”
这辆马车装饰确实很豪华,彩绸缝制的垫子软软的,还有蓬松的靠枕,一看便知主人很知道享受。
黄宗羲不说话,他对这辆马车没兴趣。
马车启动后,黄宗羲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的就是你想的!”方以智收起玩笑的神色:“开办书院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南京和北京城的国子监,另一部分是各地的府学和县学,但关键是科考改制。”
“科考改制分三步走,今年仍然考八股,明年开始废八股考策论,五年后另加格物。”
黄宗羲默默地听,从在苏州城听说李毅在北京城登基起,方以智就一直在给他画饼,一个个如比蜂蜜还甜的毒饼。
黄宗羲深恨李毅谋逆,但他还是忍不住跟到北京城,那种施展心中抱负的渴望胜过一切。
黄宗羲知道现在他和方以智在东林党中已经臭名昭着了,即使那些人也会参加朝廷科考,但不在背后骂他们几句难解心头之恨。
苏州书院有四百五十二个学子,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寄予厚望的孩子,他们被朝廷兵马强行迁徙到北京城,各个家族会怎么想?
这也是朝廷的一种手段吧。
摄政王李毅登基后,许多人都感觉到皇帝变了,不再像从前那般仁厚。
许多人一厢情愿把责任推到残暴的丞相徐明义头上,但方以智和黄宗羲这样的人物不会犯这等错误。
刻有中军都督府印记的马车在北京城畅通无阻,一直到尚书省门口停下。
守卫看清楚马车的模样,对从车里走出来的两个布衣人虽有疑惑,但不敢冒犯。
“书院方以智求见徐丞相!”方以智不卑不亢。
黄宗羲很佩服他这位好友,没有他,自己最多也就结一草庐,教授三五个弟子。
黄宗羲想到自己的学识要不了多久就能传遍天下,心里就像是有一只小老鼠在钻来钻去。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从里面出来一个侍从,老远便拱手行礼:“方先生,丞相大人有请。”
方以智拉了一把黄宗羲,随接人的侍从往尚书省里走去。
几人在路上都不说话,在尚书台门口又等了一刻钟,黄宗羲所有的不耐烦都写在脸上。
终于有人前来通告:“丞相大人有请。”
两人走进安静的尚书台,沿途见到的大小官吏都是脚步匆匆,神色专注。
就是这个地方在统治着整个帝国,迄今为止,据方以智所知,皇帝李毅还没有驳回过徐明义一条奏折。
众人看见的徐明义,永远是忙得不可开交的徐明义,他正处于人生精力旺盛的时候。
方以智与黄宗羲都是躬身向徐明义行礼,他们有前明进士的功名,按照大雍新律,前明的功名可以延续,他们有权见官不跪。
徐明义笑着对方以智说道:“密之,你再不在我眼前出现,我都想不起来你了。”
他没有看黄宗羲,作为一人之下的帝国丞相,他没必要强迫自己给不喜欢的人笑脸。
方以智同样用玩笑话答复:“相国大人,陛下多半也觉得如此吧,所以命我来尚书台。”
“陛下的批复已经送到尚书台了!”徐明义转身从身后的架子上拿出厚厚的一沓公文:“这是内侍根据密之的奏折拟出来的章程,命尚书台实施。”
说着他把公文递过来:“两位身份特殊,不在朝堂为官,这份章程请两位在尚书台阅完,不能带走。”
方以智双手接过来。
“密之以为科考改制公告天下,无需朝廷出钱也能把书院办遍天下,但就像当年东林书院一样,书院拿了谁的钱,就会被谁左右,所以书院还是要归于朝廷管辖。”徐明义指着自己的桌子:“官学就设在尚书台,由密之专筹,户部和各地官府都能拨下银子。”
大雍皇帝李毅的决定本不是如此,但他硬是说服了李毅。
“科考改制,陛下同意了你的说法,六年后以策论和格物各占一半。”
黄宗羲刚做出要说话的姿态,方以智暗中拉了拉他的衣袖:“陛下和相国大人目光长远,密之受教了。”
“密之真不要为官?”徐明义笑的很阴险:“官学才是天下的根本,私学可存,但要想改变天下习气唯靠官学,就像你知道科考的威力,又何必掩耳盗铃。”
方以智心中矛盾之极,丞相徐明义居然不能容忍书院脱离了尚书台的控制。
徐明义又道:“陛下已经同意了你的主张,难道你相信别人能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好吗?”
方以智不再轻松,也无法伪装的轻松。
“你好好想想,我本有其他人选可担此重任,但陛下说这件事唯交给你做他才放心,能得陛下如此信任的,我再没见到第二个人了。”
这回黄宗羲也不想说话了。
要么此事归尚书台管,要么他们被排除在外,这就是丞相徐明义的决定。
方以智明白了,大雍皇帝李毅不直接召见他,而是让他们来尚书台,说明李毅已经做出了决断,他不是不可或缺的人。
他突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是那么幼稚,他比身边的黄宗羲还要幼稚。
拿朝廷的钱,利用朝廷的威严,做自己的事?
真是愚蠢啊!
徐明义说出最后一句话:“密之,陛下让我传话,给你十天时间考虑,十天后他要召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