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有时候总是这样,越着急做什么事,总会有些意外发生。

郭浩从泰州北上回中原,结果发现庐州分舵出了问题,作为丐帮的副帮主,郭浩没有不管的道理。

郭浩任命秦安为使者,代替他巡查江南各个分舵,同时飞鸽传书给洛阳总舵,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安。

这时候消息传递很不方便,即便有信鸽,一来一回也要好几天,郭浩在心里报了平安,同时说自己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就回去,让家里不要担心。

各个分舵不断有消息传来,确实还有个别分舵问题很大,郭浩果断的处理了那些人,此时的丐帮不仅仅是一个帮派,还是陈家商业的基础,如果丐帮出了问题,整个商业项目都会受影响。

此时郭浩好像又回到了后世,当回了那个雷厉风行的老总,虽然处理一些弟子会引起动荡,可如果不处理后果更严重。

丐帮的动静很大,整个江南都知道了,南唐朝廷也警觉起来,最终发现丐帮不但没造成什么坏的影响,反而帮他们抓出不少贪官污吏。

整顿丐帮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此时已经是乾佑三年的三月,郭浩终于可以回家了。

……

三月初九,刘承佑过生日,皇帝的寿辰,百官自然要祝贺。

这一天来的人很多,很多地方节度使都入朝了,他们有邺都留守高行周、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常思、安远节度使杨信、安国节度使薛怀让、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彰德节度使郭谨、保大留后王饶。

刘承佑大宴群臣,官员们齐声恭贺道:“恭祝吾皇,万寿无疆,圣体康泰,国运隆昌!”

刘承佑很高兴,给官员们赐酒,官员们献上贺礼,刘承佑更加开心了。

“今日诸位爱卿给朕祝寿,朕十分高兴,大家都不必拘束,都尽情畅饮!”

刘承佑说完,有的大臣知道皇帝这是客气,不敢真的太放肆,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

史弘肇就是一个,他本来就酒品不好,而且已经得罪了郭威和苏逢吉,其他官员相互敬酒时,知道他脾气不好,于是先给他敬酒,史史弘肇很得意。

刘承佑冷冷地看着这一幕,明明是他的寿宴,那些大臣竟然去巴结史弘肇等人,几个托孤的重臣无一例外,他这个皇帝反而被凉到一边。

刘承佑坐在高坐上,没有人敢去也很正常,而且是他自己说让大家别拘束,没想到这帮人真的肆无忌惮。

五代以来,权反在下,皇帝的权利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已经变得很微弱,尤其是那些武将,他们没受过儒家教育,根本不懂得什么君君臣臣。

一场酒宴下来,刘承佑强忍着没有发作,郭允明在旁边看的清楚,知道他已经起了杀心。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承佑想到一个办法。

三月十七日的朝会上,刘承佑下诏:“先帝继大汉正朔,礼应营寝庙于高祖长陵、世祖原陵,以时致祭,着礼部准备。”

诏书下达,大臣们面面相觑,王章皱了皱眉,觉得有些不妥,但祭祀是国家的大事,他阻止还不太好。

而满朝大臣,除了礼部答应外,其他人都没表态,下朝后礼部尚书找到王章,王章根本不搭理他,祭祀是要花钱的,他好不容易攒点钱,军队开销还不够呢,怎么可能举行祭祀。

礼部尚书碰了钉子,太常寺卿都没敢上前,二人见面相顾苦笑,没有钱让他们拿什么操办。

“王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太常寺卿问道。

“我怎么知道,咱们一起上书,就说花费太多,请陛下定夺吧!”

二人打定主意,没有立刻上书,而是回去做了个统算,一起给刘承佑看。

刘承佑看到统算,知道王章不会给这么多钱,虽然心里不愿意,可是也没有办法,国家财务这一块,他还需要王章。

不过祭祀没办成,刘承佑心里的芥蒂更深了,郭允明看在眼里,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

然而还没等刘承佑想清楚怎么办,契丹军队又来了。

契丹入寇,横行黄河以北地区,诸藩镇各保自身,没有出来抵抗的,刘承佑与大臣商议,决定任命郭威出镇邺都,让他督率诸将来防备契丹军队。

谈到郭威的官职时,有了不同的声音。

刘承佑道:“郭侍中镇守邺城,这枢密使的职务,是不是可以免去了。”

刘承佑说完,史弘肇道:“陛下,臣觉得不妥。”

苏逢吉站出来道:“怎么不可,自古以来并无这样的先例,郭威镇守在外,还要这职务何用!”

史弘肇道:“陛下,郭威兼领枢密使,就可以在外根据情况机断行事,各路军队因此畏惧服从,号令便畅行无阻了。

如果免去了他的职务,名不正而言不顺,郭威就无法督促朱军,陛下又何必派他出去呢。”

史弘肇说完,刘承佑点点头,虽然他想削弱郭威的势力,可这个关头不行,契丹可不是闹着玩的。

史弘肇见状看了一眼苏逢吉,苏逢吉冷笑道:“用内朝官节制外朝官,是名正言顺的;如今反过来用外朝官来制约内朝官,难道可以吗?”

“你!”

史弘肇有些恼火,刘承佑见二人要吵架,有些不悦地说道:“够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

郭威始终保持沉默,

朝会散去,二人不欢而散。

过了几天,朝廷下制书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使之职照旧。

同时颁布诏书到黄河以北地区,所有军队、武器、钱财、粮草,只要见到郭威签署的文书,立即都应接受命令负责提供。

第二天,朝廷权贵在窦贞固的宅第聚会宴饮,史弘肇举起大杯向郭威劝酒,厉声道:“昨日朝廷的议论,竟是何等的不同!今日我与贤弟痛饮此杯。”

苏逢吉、杨也举杯道:“这都是为国家之事,何必介意!”

史弘肇又厉声道:“安定国家,靠的是长枪大剑,哪里用得着毛笔啊!”

王章道:“没有毛笔,那钱财军赋又从何而来呢?”

矛盾再起,这酒也没法喝了,文武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几天后任命左监门卫将军郭荣为贵州刺史、天雄牙内都指挥使,刘承佑算是表了态。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初三这一天,郭威向刘承佑辞行。

“陛下,太后随从先帝很久,经历许多天下之事,陛下年纪尚轻,有大事应当接受太后教导再行动。

亲近忠诚正直的君子,远离谄谀邪恶的小人,善恶的界线,应当仔细分清楚。

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都是先帝的元老旧臣,尽忠报国,希望陛下放心任用他们,必定不会坏事失误。

至于边疆征战之事,臣下愿竭尽绵薄之力,或许可以不辜负陛下的委托。”

郭浩说完,刘承佑认真的拜谢,郭威走后却是有些不耐烦,心说我就是信你们这些大臣,结果我就成了傀儡。

“就先让你们得意几天吧!”

第二天,刘承佑下敕书命令:“各防御使、团练使,如果不是军务机要,不得擅自直接向朝廷进奏言事,都须先申报各地观察使斟酌后再来奏闻。”

又过了几天,任命皇弟山南西道节度使刘承勋为开封尹,加官兼任中书令,刘承佑打算收回权利,所以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都用上了。

起用郭威,是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只有郭威能够节制各地藩镇,不用他不行。

而朝中那帮大臣,迟早会解决他们,在郭允明的参谋下,刘承佑渐渐打定了主意!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