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南明朝廷的回应
一个阮大钺,当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更别说马士英根本没有给魏忠贤等逆党翻案的心思。甚至在上个月,弘光元年的二月,朱由崧还下令“逆案无得滥雪”。
可这一切,东林党人却当作视而不见。因定策失败,东林党在朝失势成为必然,不管新上来的皇帝是谁,就算要用东林党,也不会过分倚重。
不能拿到朝廷决策权,对于东林党人来说,就是失败。于是他们开始攻击阮大钺,攻击江北四镇,想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可依旧败下阵来,只能自行离朝。如兵部侍郎吕大器、大学士高弘图、姜曰广、吏部尚书张慎言。
当然也有明白事理,想着相忍为国的人,就比如自请总督淮,扬的史可法。他是真的想为国出力,只是因为在拥立问题上出了大纰漏,只能离开中枢,前往边境督军。
有相忍为国的人,自然也有见风使舵的人,比如东林党魁礼部侍郎钱谦益。迎立潞王不成,立刻捧朱由崧和马士英的臭脚。
他在南京立国前竭力鼓吹立潞;马士英、阮大铖得势后,又摇身一变,为马、阮唱赞歌。在奏疏中说:“臣观三十年来,文臣出镇,克奏肤功者,孙承宗后马士英一人耳。”
靠着这份不要面皮的劲,钱谦益从礼部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如今太子朱慈烺的消息传至南京,终日在后宫与爱妃饮酒作乐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很难得的召集大臣朝议。马士英坚决否认太子身份的态度,让朱由崧倍感满意,看似眉头紧皱,实则想的是“不愧是朕看中的首辅,想法与朕不谋而合。”
马士英宦海浮沉多年,那里不知道朱由崧的意思?“仲及贤弟,话不是这么说的。如今大明正统在南而不在北,吾等举正统之旗,内平寇外御虏,方可早还北都。”
“若吾等承认其先帝太子身份,其所作所为,将满朝公卿置于何地?大明还要不要了?所以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如何呢?”
好久没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了,偏偏说话的人还是自己的直接下属,马士英只好耐心解释。左懋第官居兵部右侍郎,正是马士英这位兵部尚书的下属,而且左懋第的兵部右侍郎还是他马士英给提拔的,
按理说,马士英都给出了理由,寻常人也给顺着台阶下了,可耿直的左懋第却不认同马士英的说法,出班辩驳道:“马阁老,我看不尽然,朝廷大可以说太子及定、永二王为北虏所拘,其授封爵位并非自愿,又何必诬指其为假冒?”
“陛下,依臣之见,应布告天下,让百姓知晓先帝子嗣尚存,只是受北虏胁迫,不得南归。而朝廷应当厉兵秣马,整备边事,遣一得力之臣,领军北伐,效太祖高皇帝之故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造大明天下!”
朱由崧听的直点头,若真能再造大明,死后必定能得一个世祖的庙号。可随后左懋第的话有些刺耳了,让朱由崧面色一沉。
“早日迎回先帝子嗣。”
迎朱慈烺回来干嘛,抢朱由崧的皇位吗?
同为兵部尚书,但没有入阁的阮大钺说道:“仲及老弟糊涂啊,我们说三位殿下是受北虏胁迫,可若是北虏让三位殿下自白,说是自愿怎么办?到时候陷入被动的,不还是咱们吗?”
阮大钺白了左懋第一眼,说太子和永王受胁迫,这是把大伙儿都当傻子看吗?人家三宫皇后并立,长平公主位居其一,连一开始授封淑妃的昭仁公主都晋封贤妃了。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看在周皇后以死相逼要求先帝嫁女的份上,看在两位公主的份上,北边的小皇帝都不可能苛待几位皇子。
“我看马公说得对,现在朝廷最妥帖的应对方法,就是不管太子及永王真伪如何,一概认定他们为假。如此,才能避免北虏借题发挥,借太子身份兴风作浪。”
马士英连连点头:“集之所说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他这个首辅也不好做,可以说是如坐针毡。现在的弘光朝廷内忧外患不断,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外边军头跋扈。江北四镇总兵自持拥立之功,谁的命令也不听,就连他本人也使唤不动他们。
史可法名为督师,实际上就是个老婆婆,得哄着几位总兵。自土木堡以后,武夫什么时候这么嚣张了?
更让人心忧的是各地奴变不断,尤其是北边均田的政策传开后,奴变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国家稳定,下令各色户籍世袭,不得更改。农户世代务农,匠户世代为匠,军户世代从军,乐户就更惨了,是奴籍,和娼没什么区别。
随着江南经济稳步上升,诞生了不少富户,蓄奴之风甚嚣尘上。有的富户蓄奴多达一两千人,一旦沦为奴仆,永世不得翻身。
然而自万历﹑天启以后﹐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富户的私奴也开始起来反抗。北边各起义军首领杀官造反,江南富户家的奴仆乘势暴动。
许多地方的奴仆占据主家田产,散发主家粮食,并捆其主人,斥问“奈何以奴呼我?”他们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口号,高呼“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
福临的均田政策,实际上就是劫富济贫,对富户和士绅很不友好,但却能得到底层百姓的支持。而江南的奴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甚至连佃户都比不上,他们渴望恢复自由身,渴望能够分田。
无休止的党争和奴变,牵扯着朝廷的精力,再加上使唤不动几个军头,厉兵秣马,举兵北伐只能在嘴上喊喊罢了。
左懋第还想说什么,礼部尚书钱谦益站出班来:“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以为马阁老所言甚是,朝廷应当立刻作出回应,向臣民宣布北虏所封承恩公及奉恩公皆系贼人假冒,并非先帝子嗣。”
“同时再诏令天下,若有发现太子踪迹且上报朝廷者,一概重赏。”
“就依钱卿之意。”朱由崧说完以后,就宣布退朝。事情自有内阁去办,他这个皇帝只用享福就好。
很快,经过几位文采出众的大臣润色,一篇雄文横空出世,对福临封朱慈烺兄弟二人为公之举,隔空作出回应。
诏书从甲申之变说起,说太子被李贼所掳,不知踪迹,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借口,说北边二人均系假冒,真太子依旧不知所踪。
诏书最后说道,朕非眷恋权位之人,若太子来投,朕愿退位称臣,尊奉太子为君。治下诸民,若有发现太子踪迹者,朕不吝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