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道:“二哥莫非心中已有计较,不妨直说。”
“以我之见,殿下入宫与陛下详谈一次,可声称放弃争取民部一成股份,以换得陛下同样不再动民部的心思。如此一来,两相抵消,殿下与陛下都回到了原点。而我长孙氏的半成股份,也可依照此例,选择中立,不致让陛下记恨长孙氏。”
李沐心中一动,这方法确实可行。
长孙涣道:“扣除民部和长孙氏一成半的股份,总计还有八成半,陛下掌握二成半加上四姓手中二成,已是四成半,殿下所有股份加起来,也只有四成,陛下便足以占据优势,故我若提出中立,想必陛下不会拒绝。”
李沐听了,点点头,“二哥所言确实可行,只是若真成了这种局面,我岂不是毫无胜算?”
长孙涣诡异一笑,“既然陛下可以争取民部和长孙氏的股份,殿下为何不能从四姓中想想办法?四姓绝非铁板一块,只要争取其中一家,此消彼涨,殿下便可瞬间扭转局势。”
李沐一怔,自己还真没有考虑过此事。
从李世民派刘洎延揽世家豪族以来,四姓一直游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
连二崔都无法收揽其中任何一家,自己有何办法,在短时间里去争取其中一家呢?
看着李沐思忖,长孙涣道:“据我所知,荥阳郑氏乃隐太子妃娘家,现任家主郑之玄还是隐太子妃的亲兄长,虽然听说族内纷争连连,但若殿下出手相助,郑之玄掌控实权应非难事。殿下可借入宫于陛下商议之时,将联席会议时间延后十天半月,便有时间去趟荥阳,襄助郑之玄掌控郑氏,这是属下拙见,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李沐听闻沉思起来,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只要将郑氏半成收入囊中,那李世民就只有四成,而自己则有了四成半。
关键在于,郑之玄是不是可以扶持之人,万一是个刘阿斗,那可就满盘皆输了。
李沐心里很是怀疑,郑之玄坐家主之位已经有些年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搞定内部呢?
以致使此次荥阳郑氏完全脱离与二崔的联手,直接投到了李世民的怀抱。
李沐看了一眼长孙涣,心情有些转好。
虽然长孙涣没有如自己所愿,但正如他所说,他同样不想与自己为敌。
这总比一头扎进李世民阵营要强得多。
“二哥此计甚妙,那就按你所说的,我去荥阳游说郑之玄吧。”
长孙涣心头一块石头落下,“那就请殿下先回京与陛下商议,我在此滞留一日,再入京不迟。”
李沐点头道:“也好,那就委屈二哥在此逗留一宿了。”
“殿下慢走,恕我不远送了。”
“自该如此,若你我在此会面的消息传到陛下耳朵里,怕是与你不利。留步吧,你我长安再会。”
……。
回去之后,李沐便入宫请见李世民。
将民部一成股份之事与李世民一说,李世民正犯愁如何应对韩仲良遇刺和民部一成股份的事。
不管是李世民派禁军,还是李沐派神机卫,满城差不多翻了个遍,可凶手的踪影全无。
坊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都道是在皇城之中行刺,凶手定是皇城中重要人物指使,否则凶手如何能从皇城数万禁军的搜捕中逃脱。
言中之意,这个重要人物自然是指向李世民这个天子。
当然,李沐是心知肚明的,这本就是在他授意下,散布出去的流言。
经过这些年的耳闻目染,加上李沐天赋又高,现在施起这些个小手段,越来越驾轻就熟了。
所以,李世民如果要平息流言,就只能选择放弃掌控民部一成股份的打算。
可他同样知道,如果这一成被李沐掌握,那就等于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出。
这是万万不能如李沐所愿的。
就在为难的时候,李沐进宫突然给了他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双方都放弃民部的一成股份,如此一来,等于是天冷送棉袄,肚饿送馒头了。
李世民焉有不答应之理。
就连边上刘洎,也悄悄地示意李世民答应李沐的建议。
于是,李沐在谈妥了此事之后,谏议延迟联席会议召开半个月。
李世民并无异议,时间对双方来说,都很关键,于是便首肯了李沐的谏议。
说来也怪,本该敌视的双方,就这么轻易达成了一致共识。
出宫之后,李沐直接回了王府,去西院见郑观音。
“孩儿见过母亲。”
“沐儿,你来得正好,娘选了几个黄道吉日,准备前往韩府行纳采问名之礼……。”
“这些事母亲做主便是,孩儿另有事想与母亲讲。”
“哦?我儿何事这般急躁?”
李沐将心中的打算对郑观音诉说了一遍。
“以母亲之见,舅舅可有能力掌控郑氏?若真不能掌控,孩儿以为从他的子嗣中选取一有能为之人,继承郑氏家业,也不至于郑氏被陛下所用。”
郑观音有些为难了,郑之玄打小就是个死读书的老实人,心性确实不善于争斗,否则家主之位也不会如此容易被郑之桓夺了去。
可做为已经出嫁多年的妹妹,所谓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干涉娘家之事,确有忌讳。
见郑观音为难的神色,李沐心中基本上已经确定了,郑之玄可能还真是个衰老版的刘阿斗。
于是李沐起身,向郑观音施礼道:“母亲不必为难,此事孩儿知道该怎么办了。”
郑观音心中一惊,急道:“我儿可不敢伤了你舅舅。”
“母亲尽管放心,孩儿怎会伤害舅舅,那岂不等于伤了母亲吗?孩儿只是想亲自去荥阳一趟,看看为何舅舅迟迟做不了郑氏的主,如果可能,孩儿会帮舅舅夺回对郑氏的控制权。”
郑观音道:“那就好,那就好。虽然娘许久未见兄长,可清楚兄长自小性格懦弱,沐儿此去,若能助兄长一臂之力,那是最好,若真觉得兄长难担重任,那就好言相劝。娘这就书信一封,劝劝他,你将信带在身上,或许有些效果。”
“孩儿谢过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