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一夜,马绍瑜和袁枢宿在宁远城中,终于是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但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却夜不能寐,他急于想要将高文采传来的消息,告知太子殿下,于是第二天天不亮,他就一人三马出了宁远,急急返回关内了。

马绍瑜和袁枢上午离开,回京师复命,而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兵部武库司郎中成德就带着兵部的命令赶到了宁远:吴三桂立刻整兵,率军入关,进行操演!

接到命令,辽东巡抚黎玉田非常吃惊,眼下已经是九月,建虏随时都可能会进犯宁远,加上建虏锦州换了守将,以多尔衮好战的脾气,今冬必然会有动作,这个时候不增兵宁远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抽调宁远的精锐骑兵入关,进行什么操演?而且还是由吴三桂亲自领军,那宁远的防务,不就危急了吗?

朝廷这是干什么?

最初之时,黎玉田是反对的。

不过成德带来的不止有兵部的命令,还有崇祯帝的一道密旨,他不敢不从,加上对于宁远的防务,吴三桂也早有安排,留下了副将杨坤和一干擅长步战守城的将领,步兵一个没有带,入关的全是骑兵,而从吴三桂“摩拳擦掌”的表情看,吴三桂显然是知道某些他不知道的情报的,无奈,黎玉田最后只能同意。

不过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他还是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担心。

黎玉田隐约的已经猜出,宁远的大动静,吴三桂的入关,可能都是太子的战略谋划,这应该也是今年皇太子亲到宁远,并和吴三桂深夜密谈的原因。因此他措辞很是谨慎。

从解围开封,到击退建虏入塞,太子殿下的战略目光和军事谋略,已经是得到了证明,从崇祯帝到下面的普通官员,都已经将太子视为了洪承畴之后统兵的最佳人选,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对吴三桂被调入关很是不满,黎玉田也不敢公开反对,只能小心的说出自己的担忧,以作为宁远真的遇上了危机,他被朝廷降罪责罚的托词。

和黎玉田相反,接到命令后,宁远总兵吴三桂立刻就动了起来,召集众将,分配防务,准备率领最精锐的三千五百名宁远骑兵秘密入关。

对于入关操演的详情,除了吴三桂本人,他手下的将领连同辽东巡抚黎玉田都是不知道的,因此和黎玉田一样,他手下的将领也颇有惊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进关?

吴三桂不解释,只严令执行。

何止黎玉田?辽东督师范志完对兵部抽调宁远和山海关的精锐骑兵,入关操练,心中也是十分不满,谁都知道,宁远依仗的是吴三桂,山海关依仗的是马科,现在朝廷将这两人连同他们麾下的精锐骑兵调入关内,造成宁远山海关空虚,一旦建虏大兵来袭,那该如何是好啊?

出了问题,他这个辽东督师必然逃不了责任。

但同样的,他也隐隐猜出,这是太子的大战略,兵部既然敢下这个命令,想必陛下也已经是同意,因此最后他和黎玉田的选择一样,不敢公开反对,只能上疏朝廷,表达自己对宁远防线的担忧。

两个文臣,范志完黎玉田两人的反对,以及山海关和宁远当地军民的担忧,太子朱慈烺早有考虑,因此他早早就和兵部尚书冯元飚商议,并向崇祯帝讨了一道密旨,要求吴三桂和马科在带兵入关时,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即便是军中的将士,也不能让他们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只能告诉他们,这是一次秘密演训。

为此,冯元飚专门派了武库司郎中成德到宁远督办。

吴三桂和马科走后,黎玉田和范志完两人统兵坚守宁远和山海关,不论朝廷内外局势如何,都要做到不动如山。

朝廷命令如此,范志完和黎玉田只能遵从。

三天之后,九月初八,吴三桂安排完了宁远的防务,于当天夜里,率领三千五百名精锐骑兵,悄悄出城,入关前往秦皇岛……

第二天,锦州城。

自从祖大寿投降,交出锦州城之后,建虏不但完整接受了这座辽东要塞,缴获了城中大量的火炮火药,其中只巨型红夷大炮就有六门,是建虏历次战役中,缴获红夷大炮数量最多的一次,最重要的是,跟随祖大寿投降的有名有姓的总兵副将一共就有十几人,精兵近万,等于大明锦州的精锐,一夕之间,全部变成了建虏的兵马,现在建虏将这一万人分散打碎,揉到各个汉军旗之中,即补充了兵力,也防止了锦州守军的再叛。

锦州城是辽东最坚之城,大明朝廷花费百万两银子打造,是为辽东第一镇,现在却为建虏做了嫁衣--大明日后若是想要收复辽东,锦州坚城将是横亘在大明将士面前的第一道雄关。

黄昏时分,在原明锦州总兵府,现在建虏在锦州最高统治衙门里,一个留着辫子,身穿常服的年轻建虏勋贵正负手站立,仔细观看挂在墙上的一副明国辽西地形图---这原本属于祖大寿,地图上的很多小点,原本也是大明机密,但现在都变成建虏的战略资源了。

落日的余晖正洒在年轻勋贵的脸上,他脸色坚毅,身材雄健,不但英武而且极有气势。

原来正是建虏睿亲王多尔衮。

“宁远昨晚有动静,有一支兵马出宁远,往山海关去了……”吴三桂昨天半夜离开了宁远,虽然行动极端隐秘,刻意选择半夜,不过建虏的游骑侦探,好像还是嗅到了一丁点的风声,幸亏相隔甚远,中间隔着好几处的城寨,建虏侦骑无法判断兵力的多少,不然如果让他们探知到从宁远调出的是三千五百名精锐骑兵,回报多尔衮,那以多尔衮的智谋和谨慎,说不得就会猜出明军的用意。

具体人数不详,所以多尔衮也就无从判断明军的真实意图,毕竟宁远是前线,兵马调来调去,其实也是正常事。

两个多月前,吴三桂忽然带兵离开宁远,后来知道,原来是迎接明太子去的,等明太子离开,消息传到锦州时,多尔衮微微惊异,想不到一向孱弱的朱明皇族,居然出了一个这么胆大的皇储,居然敢跑到辽西前线来,对明太子赞许的同时,心中却也好生懊恼,早知道明太子会到宁远,他带兵出击,说不得会有半路袭击、生擒明太子的机会呢。

多尔衮是一个谨慎的人,虽然判断不出宁远忽然调兵的用意,但却意识到其间的不寻常,于是他立刻加派侦骑,前往宁远周边,想着抓到几个“舌头”,严刑拷问们,以知道昨晚宁远调兵的真相。

加派的侦骑下午派出,现在还没有回来。

多尔衮时而踱步,时而在地图面前驻足沉思,思索的都是辽西的攻略之策和昨晚宁远异动的原因。

在他身后,一个年纪和他相仿,身穿正白旗铠甲的瘦高将领悄然而立,目光随着他身影转动,屏气凝息的等待他的吩咐。

殿堂内静谧无声。

只有多尔衮的脚步。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打破了这一片的宁静。

瘦高将领转头向堂门口,也就是声音来源处怒视而去,心说没有允许,谁敢乱闯睿亲王的后堂,是不想活了吗?不过当见到冲进殿堂的是一名身材高大,风尘仆仆,穿着镶黄旗铠甲的建虏将领时,他眼中的怒意立刻就消失了---大清八旗,两黄旗由皇帝亲领,皇帝的贴身近卫也都是来自两黄旗,而现在冲进来的身穿镶黄旗铠甲,正是大清皇上的近侍,不问用,他一定是来传递大清皇帝的最新旨意或者是紧急军情的,衔有圣命,自然可以随意闯入。

镶黄旗将领疾步匆匆来到堂中,到多尔衮身后单膝下跪,叩道:“奴才伊成格拜见睿亲王。”

多尔衮转头看他:“你怎么来了?”

伊成格是黄太吉身边的心腹近侍,一般不轻易离开黄太吉身边。

伊成格恭恭敬敬地回答:“奴才奉皇上的旨意,向睿亲王禀报,皇上已经决意亲自领兵征明,各队兵马都已经从沈阳出发,十日后,就可以到喀喇沁草原。其中,豫贝勒统领镶白旗为先锋……”

旁边的瘦高将领听的脸色一变,心想,啊,皇上已经离开沈阳,我大清这就要入塞了?

随即又一喜,豫郡王重新被起用了,太好了!

多尔衮和多铎是亲兄弟,也因此,他们两人分别统领的两白旗最是亲近,多铎去年入塞失败,不只镶白旗沮丧,连着正白旗也感到脸上无光。

现在,听闻多铎被起用,重新领兵,身为多尔衮心腹亲信的瘦高将领从心底里为主子感到高兴。

多尔衮却脸色不变,对伊成格传递的信息,一点都不惊奇,不管是黄太吉亲自领兵征明,还是弟弟多铎重新被起用,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中,他脸上没有欢喜,更没有感激,只微微透出了一点沮丧。

去年入塞失败,作为主帅的多铎不但被削去了郡王爵,降为贝勒,而且还被罚去了八个牛录,补偿给入塞受损的正红旗和镶蓝旗。

降去王爵的处罚其实并没有什么,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幺儿,不论贝勒还是亲王,都不影响他的地位,但罚去八个牛录,却是实实在在的惩罚,永远都回不来了,多铎和阿济格两人都是愤恨,认为黄太吉是借故在削弱两白旗也就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力量。

多尔衮心中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比起阿济格和多铎,他更沉稳,也更远谋,不管心中怎么想,他口中从未吐出过对黄太吉的任何恶言,在多铎被贬之时,阿济格站起为多铎鸣不平,其后又屡屡为多铎求情,请求黄太吉放出多铎,令多铎到阵前立功,但他却从始至终都保持沉默,一个字也没有为多铎说过。

黄太吉将他支出沈阳,到锦州前线来镇守,他也毫无怨言。

听说,黄太吉私下里赞他识大体。

多尔衮只所以这么隐忍,一来他天生就是沉稳内敛的脾气,二来他清楚的知道,大清再次征明,已经是箭在弦上了,而作为睿亲王,从小被人称为“墨尔根戴青”(聪明)的人,他想要再次担任征明大将军,率领大军入塞,以重新振作,因为多铎入塞失败,而被压制的两百旗。

在这之前,由多尔衮领兵,而不是黄太吉亲征明国,是建虏众臣工们心照不宣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所有人都知道,黄太吉身体不好,且过于肥胖,骑马不便,去年松锦之战的危机关头,黄太吉从沈阳带兵驰援,日夜赶路,途中连流鼻血,差点晕倒,从那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实在不宜再领兵出征了。

而黄太吉之后,最能带兵的就是多尔衮,多铎兵败之后,建虏亲贵间就有一种抱怨:如果是睿亲王领军,大清去年就不至于灰头土脸的退回沈阳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多尔衮征明,皇上坐镇沈阳,以为后援,是最佳选择。

这些话,黄太吉当然听到了一些,不过他不为所动,坚持要亲自领兵。

“明太子乃是大清的劲敌,非朕亲自出马不能降服。”

“尔等不必再劝,朕心意已决。”

这是黄太吉在崇政殿上的两大理由。

见黄太吉心志坚定,众臣只好同意。

在黄太吉的激励下,老迈的代善也提出要随军出征,以为去年战死在潮白河边的正红旗勇士报仇。

建虏亲贵大部分都跟随,只有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盛京。

对黄太吉亲自统兵的决定,多尔衮微微有点失望,不过却也不意外,他早就已经看出“八哥皇帝”对明太子的忌惮和明国可能会恢复元气的忧心忡忡,如此之下,带兵亲征,讨伐明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皇上还说,吴三桂的宁远兵至关重要,请睿亲王无论如何,也要将他禁锢在宁远城,使其不能入关,而同时,睿亲王的正白旗主力却需要按时赶到喀喇沁草原。”伊成格继续道。

——————感谢“不爱会怎样”的打赏,谢谢~~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封州王围棋传奇南明谍影抗日之全能兵王农民将军抗战之烽火燃血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我成了大明勋戚一剑吞鸿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误入红楼,修仙人生穿宋,造反!【变宋】隋唐之乱世召唤抗日之陆战狂花夺宋:水浒也称王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大唐:我太子李承乾,截胡武媚娘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极品大昏君江海潜寻三国:征战汉末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马谡别传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小军阀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从某科学开始的日常生活镇国少将军佛缘盛世耀明章红楼梦中人:贾环要翻身三国:杨卓来了存储诸天演武令风起大浩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