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率先杀入敌军的骑兵是刘璀率领左骑兵三千人,敌军的大阵是面朝东排列,但骑兵却是从南侧面杀入,这就要求右路一万伪齐军的长矛大阵要改变方向,但改变方向并不是向南转身就能完成,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间距问题,长矛长度为一丈五尺,也就是四米五,这就要求士兵的前后间距至少在一丈左右。

但侧面士兵们却是肩挨着肩,根本就没有任何间距,如果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会立刻调整间距,一排五百人立刻转变成五排一百人,间距就出来了,但前提是训练有数,但对于缺少训练的军队,这种阵型调整绝对会乱成一团。

这种侧面进攻的战术并非陈庆发明,它其实是辽金骑兵对付宋军的传统战法,宋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训练,所以每次辽金骑兵从侧面进攻,宋军都会乱成一团。

伪齐军虽然训练比宋军强一点,但骑兵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变更距离,宋军就杀进来了。

伪齐练一万右军迅速转换方向,但他们中间一丈宽的缝隙来不及填满,被宋军骑兵突杀进去,三千宋军杀入步兵内部和他们激战,这时候阵型就没有意义了,原本整齐的队列被搅乱,渐渐变成各自作战,战场也不知不觉变成越来越大,。

步兵是靠密度和骑兵作战,使骑兵的高速机动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步兵的密度一旦渐渐变得疏松,骑兵的优势就显示出来。

比如说一个步兵和骑兵在一丈范围内作战,虽然骑兵占据高度,但步兵也并不会吃亏,他可以刺人或者刺杀,刺杀的范围广,骑兵也躲不开,这个时候其实是步兵占据上风。

但如果步兵和骑兵是在三丈范围内作战,骑兵的活动范围稍微变大了,这个时候是骑兵占据上风,可一旦变成十丈范围内作战,那骑兵对步兵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但这个道理步兵都懂,但真的打起来,就很难把握住了,这就是一支精锐步兵和一支普通步兵的区别,我们说阵型多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一个高密度的阵型,一个骑兵是和十名步兵作战,其他骑兵攻不进去,都在后面闲着。

可惜伪齐军只是比腐朽不堪的宋军要稍好那么一点点,但也不是什么精锐,否则就不会在西北被西军虐杀了。

现在的伪齐军只是一支普通的步兵,但他们遭遇的却是宋朝历史上最强悍的一支骑兵之一。

仅仅半个时辰,战场就由一千多亩,扩大到四千亩,除了王铎和折彦质统领的一万五千步兵和敌军一万前军战成胶着状态外,其他三支步兵都被宋军骑兵全面压制,骑兵以百人为一队,穿插分割,将步兵割得七零八落,三支步兵明显不是骑兵的对方,尽管兵力三倍于对方,但依旧被杀的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这个时候,两支步兵的僵局就需要一条鲶鱼来打破,陈庆亲自率领的一千最精锐骑兵,就是扮演这个角色。

陈庆率领的一千士兵是从后面杀进了敌军大阵,他们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利斧,硬生生将敌军大阵劈成两半,陈庆一马当先,所过之处血肉横飞,人头乱滚,杀戮极为血腥,伪齐军士兵对他恐惧之极,看见他杀来,便吓得跌跌撞撞奔逃,大喊大叫,“人魔来了!人魔来了!”

陈庆杀透敌军大阵,随即又从对角线杀去,一千骑兵无坚不摧,所过之处就像割草一般,一片片敌军被杀死,冲透了五六个来回,原本密集的阵型已经变得一盘散沙,一万多宋军步兵就像冲破了一个薄薄的外壳,杀进了内部,本来兵力就占优势,有了骑兵的相助,更是全面占据了优势,杀得敌军哭喊连天,四散奔逃。

董先见宋军已经占据了七成优势,他们很难挽回颓败之势,与其全面溃败,不如主动撤退。

他大喊道:“传令军队向北撤退!向北方撤退!”

‘当!当!当!’的钟声敲响,董先率领千余人率先向北方奔逃,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溃败,伪齐军士兵的作战意志崩溃了,全军大败,每个人都只想着逃命,丢盔卸甲,没命地向北方奔逃。

这时,李纲也下令开城,解潜率一万军杀向敌军大营,大营主将刘真却比较聪明,开启大营出来投降,他们宁可向李纲的军队投降,也绝不向陈庆的军队投降。

不过这一次陈庆没有杀俘,一万骑兵负责追杀敌军,只要投降都可以放过,由折彦质的步兵负责接收投降。

骑兵一口气追出三十多里,这才停止了追击。

这一战,除了后勤营全部投降外,四万敌军被斩杀了一万三余人,投降者超过两万人,董先在五十里外收集残军,只收到五千余人,他心中惶恐,不敢久留,带着残军向襄阳仓惶逃去。

而陈庆也同样伤亡不小,他骑兵阵亡八百人,受伤两千人出头,步兵阵亡一千五百余人,受伤超过两千人。

这时,折彦质带着陈庆来见李纲,这一战,陈庆本人表现出来的统领能力和洞察战机的能力心服口服,他们不仅有一个睿智果断的主帅,也有很多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还有精锐凶悍的士兵,组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不愧是西军精锐中的精锐,恐怕这也是宋朝最强悍的军队了。

陈庆向李纲见了礼,李纲笑眯眯问道:“陈都统能否教我,下一战该怎么打?”

陈庆沉吟一下道:“下一战我认为应该分兵两路,一路由宣抚使率领,收复郢州,准备向襄阳进发,另一路由卑职率领,率本部前往峡州,进攻蒋彦先的军队,卑职建议宣抚使不要急于进攻襄阳,毕竟他们还有两万多军队,最好等卑职前来汇合后,再攻打襄阳不迟。”

李纲点点头,“我知道了,我就先夺回长寿县!”

陈庆又道:“我已派郑平率两千军队和三十艘车船前往襄阳,夺取敌军的四十艘运粮船队,从时间上算,郑平应该在襄阳附近了,如果得手,他会带着船队到长寿县和宣抚使会合。”

“我很期待郑统领的水军,它一定会成为我们夺回襄阳的翅膀。”

现在李纲也很看重水军,也多亏陈庆提前摧毁了敌军水军,才能保证他们不再腹背受敌,有了郑平的水军,还能切断襄阳各种援军。

陈庆把伤兵留在汉阳调养,休息一夜后,重新补给,他率领七千骑兵和四千步兵乘船前往峡州。

码头上,李纲望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远去,他笑着问折彦质,“这次决战,折都统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折彦质感叹道:“各种感受都太深了,我可以举个例子,宣抚使就明白了。”

“请说,我洗耳恭听!”

折彦质沉吟一下道:“这次和我配合的五千军队,我很熟悉,他们原本是岳州军队,我曾经统领过,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一支很平庸的军队,但现在他们给我的印象完全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军,个个奋勇杀敌,悍不畏死,完全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我感觉他的军队就像一个熔炉,一把平庸的砍柴刀也会被锻打成一支锋利的战刀。”

折彦质叹口气,又对李纲道:“恕卑职直言,这样的军队应该留在西军,那里才是他们的天地。”

李纲点点头,“我会向官家建议!”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无敌万岁爷封州王围棋传奇南明谍影顾陌智脑抗日之全能兵王农民将军抗战之烽火燃血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我成了大明勋戚一剑吞鸿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春风玉露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皇孙白手起家大乾暴君误入红楼,修仙人生穿宋,造反!【变宋】隋唐之乱世召唤抗日之陆战狂花夺宋:水浒也称王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华兴传朕的大秦不可能亡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黜龙嬴政偷听心声:我的大秦有亿点强极品大昏君大唐:我太子李承乾,截胡武媚娘三国:征战汉末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小军阀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从某科学开始的日常生活镇国少将军江海潜寻佛缘盛世耀明章红楼梦中人:贾环要翻身三国:杨卓来了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