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佤邦(上)
又过了三日,陈兰伯终于到了。
他是跟随中路大军前来的,眼下中路三万人马正在沿着大其力到东枝这条新路上疯狂洗劫,他作为汉人领袖,对于掸邦高原这些人口财物显然看不上眼。
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亲自拿下缅甸王国的夏都东枝更有意义了。
不过,当康庆苗看到陈兰伯所部的景象后还是有些不满。
只见该部百夫长以上的军官几乎都抢了一个以上的女人,还有最少十名士兵为其背着抢来的财物,士兵们虽然没有携带女人,但每人身后都有包裹,显然都是抢来的!
“这还怎么打仗?”
不过,很显然,暹罗人的战斗方式与特鲁琴人不同,抢劫和杀戮似乎让其更为兴奋,而且,他们之所以愿意舍弃掸邦高原而来到东枝,就是因为东枝是高原上最富庶的城市啊。
还有,由于特鲁琴军围城打援,几乎全歼了前来支援的孟族军队,又让城内的孟族大将孟拱肯定不会反水了,这回是彻底站到孟红一边了。
至于钦奈,虽然不知晓其下场,但就算他回到了自己的军营,由于上次也惨败于特鲁琴军之手,也不可能反水,没准三方势力在机缘巧合之下又联合起来了也说不定。
得知特鲁琴人准备让自己的大军作为攻城的主力后,陈兰伯倒是没有作态,一口就答应了,他显然从自己的军队身上看到了希望。
不过,此时康庆苗也收到了从各方面传来的最新电报。
“旅长,殿下那里收到了最新的消息,是关于清国方面的,清人在得知我国进入缅甸后,便将整个云南省的土司制度恢复了,条件是土司必须带领土兵进入缅甸作战,看来是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啊”
“土司兵已经进入了老街,协助当地部族对邓思图的部队展开了游击战,由于险关要隘太多,邓部时下还没有抵近老街”
“蜡戍那里的情形差不多,由于后续的暹罗大军烧杀劫掠惹恼了掸邦人,他们的抵抗十分顽强,时下邓部、岳部都与暹罗军合兵一处了,不准备奇袭老街、蜡戍了,而是准备稳扎稳打,缓慢推进”
“殿下得知这个情况后也改变了作战方式,决定提前拿下曼德勒,他让陈兰伯围困攻打东枝城,让你率领我旅直扑曼德勒,与印度第一师合围该城”
康庆苗此时已经点了一根烟在帐篷里抽起来。
拿破仑见状便问道:“旅长在担心什么?”
康庆苗吐了一个烟圈,“看来我军的战略要改一改了”
“旅长也是这么想的?”
“哦,看来你也有想法,说来听听”
拿破仑说道:“事已至此,加上已经进入雨季,提起拿下曼德勒,抓住孟云也算是一个策略,不过,陛下定下的方略是我们打下缅甸后让满清八旗进入,现在看来,倒不如自己占了算了”
“哦?”
“我套过陈兰伯的口风,似乎暹罗人也想将缅甸下,当然了,有我们在,他们想独吞缅甸是不可能的,我估计他们是想将勃固谷地和整个掸邦高原拿下,而将伊洛瓦底江流域让给我们”
“这么说我军迟迟没有拿下东枝城倒是让其小觑我们了?”
“也有可能”
“不行,缅甸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虽然部族众多,但除了伊洛瓦底江两岸的平原,大部分是山地,他们随时可以跑到山上过活,拿下此地容易,征服此地并不容易”
“这么说您还是倾向于陛下的决策?”
“那是当然,陛下谋划的方略从来没有看走眼过,以满洲人的凶残,正好是缅甸人的对手,他们不像我们,有许多羁绊,而且缅甸人本身就是农奴、半农奴的规制,有些类似于印度和西藏的综合”
“他们来之后,施行起八旗制度毫无违和感,当然了,他们肯定会从人数较少的部族中挑选一部分进入八旗,对于人数占优的缅族、克伦族则是采取打压的措施”
“如果没有我们的协助,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就能推翻他们,但由于我们的存在,他们的国度支撑个一百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我们就明日一早出发?”
“这就看你的参谋水平了”
“怎么讲?”
“还怎么讲?此去曼德勒,最好走的道路便是先北进,然后越过勃固山脉进入伊洛瓦底江流域,但你难道没有看到,北面有一条狭长的山谷,长达一百多里,既然孟族人、果敢人、克钦人都来了,难道那里就没有埋伏?”
“若是向南,同样要穿越重峦叠嶂,路途更为险峻,越过勃固山脉就是缅甸人的根本之地了,各处的险关要隘肯定布置的比掸邦高原还要牢靠”
“那就让陈兰伯跟着,等后续的大军抵达后我们再出发”
“你觉得可能吗?曼德勒城方圆三十里,有外城、内城、皇城,周围也有不少卫星城,孟云的精锐显然都在那里,没准还有英国人暗藏的兵力,哪有那么容易拿下来的”
“反倒是东枝可以先拿下来,陈兰伯带着十万大军西出掸邦高原,靡费钱粮无数,他是汉人,本就在暹罗国内面临强大的反对声音,若是还没有尺寸之功,恐怕他这个元帅也当不成了”
“故此,他不可能跟着我们走的,他非拿下该城不可”
“而且,一旦我军离开,他必定召唤后续大军尽快前来,一旦拿下东枝城,他这一路就可以在东枝附近休整一阵子,然后再前出伊洛瓦底江流域”
“那您的意思是......”
“好了,歇了好几日,我不相信你就没有思考过当前的处境,还楞着做甚,赶紧说吧”
拿破仑点点头,“旅长,这几日我我确实想过此事,我们的目标本来是尽快拿下东枝城,断绝孟云经此地逃亡掸邦高原的通道,眼下东枝城仓促间难以拿下,不如另辟蹊径”
康庆苗似乎也来了情绪,他摆摆手,“先别说出来,你我都在手上写下几个字,看有没有区别”
拿破仑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也兴奋起来。
两人写完后同时摊开,只见两人的手掌心都写着一模一样的字!
“蜡戍”!
拿破仑笑道,“没想到职部竟与旅长想到一块儿去了”
康庆苗说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旅长,这次前来救援东枝城的有克钦人、果敢人,却没有佤邦人,这说明佤邦对孟云并不感冒,而佤邦的老巢就在蜡戍,当然了,蜡戍新城里肯定有不少缅族士兵,但也少不了佤邦之人”
“佤邦的人数虽然不如掸族、克伦族,但比果敢族还是多一些的,我们进入掸邦高原差不多半个月了,佤邦首领杜文英显然知道了他面临的情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准备作壁上观那是一定的”
“这些个土司都没什么大局观,战火没有烧到自己时绝对不会做出以前他们不敢坐的事情,而且,我们兵分三路的情况多半已经被他探知了,于是整个掸邦高原的不足防御的重点就是那三条新路”
“而从东枝城出发,返回孟榜后往北还有一条路可以直扑蜡戍,由于这条路不是他们防备的重点,很容易突破,一旦突袭到蜡戍城下,我们一来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二来也可以促成杜文英反水,将蜡戍城献给我们”
“这第三嘛,既然陈兰伯跃跃欲试,那就让其在东枝城碰一鼻子灰再说,暹罗人从未见过这种棱堡结构,虽然外围的棱堡被我军攻克了,但一旦突入棱堡,立即会面临城头火炮的打击”
“陈兰伯想要轻轻松松拿下此城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好让他得到教训,最终还是要请我们过来协助他们攻城”
康庆苗眉头紧皱,“嗯,不过还有一点,一旦我们离开,孟云大军突然出现在这里,然后将陈兰伯击败,那我们的形势也不妙了”
拿破仑摇摇头,“孟云怎么过来?不可能直接翻过东枝附近的勃固山脉,只能从被北面或者南面的缺口进来,我等离开前告诫陈兰伯,让其时刻注意北面就是了,最好让起后续大军能在三日内赶到这里”
“自然不寄望三万大军全部过来,但若是能过来一万人,陈兰伯也能支撑一段时间了”
康庆苗想了想,“也罢,不过要说服殿下并不容易,如何措辞,你可得掂量掂量”
拿破仑说道:“那是自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