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董卓要做尚父
董璜停下笔,仔细将贾诩给自己拟的奏章看了几遍,确确实实没有看错,这就是个表奏举荐名单。
除了表奏刘和升迁并州最高长官之外,还有针对其他人的表荐,当然都是霸郎军的。
甚至连董璜自己都有个毛遂自荐。
“贾文和,汝这是当真的吗?”
董璜不敢写下去了,举荐官员,这可是超越自己在董卓阵营中一直立下的废物纨绔人设了,“这么搞,我真怕叔父会误会我与霸郎军之间有所勾连。”
“汝自信些,完全可以把误会两字去掉。”
贾诩一边摇着扇子,老神在在,不慌不忙,“汝难道不是一直都和霸郎军有勾连么,雒阳坊间都说,董璜乃刘郎君一鹰犬,郎君指哪儿打到哪。对了,汝和来吉不是还有义结金兰么。”
“那不一样,我和来吉哥哥是生死相交的感情,亲如兄弟,这是私交,我叔父充其量认为我脑子混拎不清,绝不会怀疑别的。但我若出面举荐霸郎军官员,叔父就会怀疑我的目的了。他现在性子暴躁的很,我猜不透他会不会一生气把我剁了。”
董璜胖脸上冒出虚汗,他掏出绢帕不停擦拭。
贾诩也不逼他,转移了话题,“董中郎,汝最近在河南尹任上过得可还好?”
“好个屁,简直度日如年!”
一说到这个,董璜发开了牢骚,“雒阳被烧得光秃秃一片,我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孙老虎和各方兵马打来打去,满眼焦土,方圆百里都成了无人区,我的部队想抢点粮食都没处抢去,这日子没法过。还是跟刘霸郎混日子的时候好啊,躺着喝着酒就把功劳给挣了,金银财帛也是应有尽有。唉!”
“中郎将感慨颇多啊,看来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
贾诩站起身,摇着羽毛扇踱步到董璜身边,把那份奏章往董璜眼前推了一下,“董胖子,去长安见董相把奏章呈上去,我保证你不但不会受到责罚,还能受到嘉奖,从此后就能在刘郎君庇护下过上安逸的小日子,安枕无忧,何乐不为呢。”
“贾文和你说得可是真的?惹得我叔父猜忌可犯不上。”
“董胖子没良心,咱们霸郎军亏待过你么。笔别停,说话写折子两不误。要不是你这两笔字太丑不好模仿,本军师就直接给你代劳了。”
贾诩拿起笔塞到董璜手中,循循诱导道:“其实汝之所作所为,董相早就一清二楚,你装傻充楞以为他不知道么?所以你觉得离他远点安全还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更安心,汝真要是接了郿坞监工的活儿,指不定最后给活埋在工地都有可能。”
董璜打了个哆嗦,这种事不是没可能。
叔父董卓在郿坞藏了数不尽的金银珠宝还有海量的粮食,美人奴仆不计其数,那就是极致奢华糜烂之所在,以后多少年也将会是世人瞩目之处,会惹来多少人的觊觎抢夺都不用多说。
自己呆在那个风暴中心,一旦被叔父怀疑有所图谋,或者被人诬陷,下场就不是活埋那般简单了。
往更坏了想,要是叔父被人扳倒,董氏一门都没好下场,大家整整齐齐待在郿坞那里不就是等着排队被砍头吗?
大家现在都靠着叔父董卓,还没人敢动,要是叔父忽然出了意外咋办?
真是难以想象。
还是离着长安、郿坞那边远一点的好。
“好我答应你,这份奏章我拼死呈交,苍天作证,霸郎军以后可不能忘了我。”董璜下了决心,开始认认真真抄写奏章。
“只要朝廷将此奏章批复照准,汝以后就是霸郎军的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贾诩笑着鼓励他道。
写完奏章后,贾诩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又嘱咐交待一番,让董璜带着奏章离开河内返回河南郡,然后择日启程前往长安。
贾诩也处理一下事务,留下徐晃带兵守卫河内,让侯来吉选一千精兵跟自己随行,护送着蔡昭姬以及徐崇、鲜于银的车驾,择日动身,从太行陉穿越太行山来到上党,最后安全抵达壶关。
昭姬与刘和久别重逢,看他安然无恙,英气勃发尤胜往昔,这才放下心来。刘和也把昭姬带在身边,多安排婢女照顾,让她好好休养身体。
徐崇、鲜于银眼看大公子刘和坐稳了上党,心下也由衷地替他高兴,还特意给幽州牧刘虞写了书信,打发人送回幽州。
却说董璜动身往西,在路上不止一日,这一天终于抵达长安。
此时的董卓愈加骄矜奢靡,无法无天。早前逼迫天子敕封自己为太师,指使光禄勋宣璠持节代表朝廷来给自己宣读敕封诏书,堂而皇之坐上太师之位,地位更在刘姓诸侯王之上。
整个东汉也没太师这个官职啊,董卓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任太师,权力欲膨胀到何等地步。
他还疯狂试探自己当皇帝的可能,乘坐爪画两轓的青盖金华车,时人号称“竿摩车”,故意逾制来看各方的反应。
还自觉得功劳可比姜太公,想要天子称呼他为“尚父”,就差一步做皇帝了。
但后来在蔡邕的规劝下,他更换了车子的规格,也放弃了自称“尚父”的计划,可能也是觉得玩得有点太过,缓缓再说。
董璜洗漱沐浴更衣之后,便直奔太师府邸来拜见董卓,同时把霸郎军在河内、并州上党等处的行动情况,还有战报之类的情报,都呈给董卓。
彼时董卓以及一众亲信文武,正在太师府厅堂上开会议事。刘和出兵轻取上党,并且迅速安定局面的消息,让董卓、王允、荀爽等人很是震惊。
虽然之前从其他渠道已经知道霸郎军兵入上党的消息,但哪里有董璜带来的第一手消息来得震撼啊。
这消息情报经过贾诩之手的润色渲染,更是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霸郎军上下的光辉形象,唰唰唰,就立起来了。
虽然董卓、王允不会全信,但文字是有力量的,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刻画,就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这件事,董卓、王允、荀爽等文武大臣们的想法竟然出奇的一致。
出兵上党,掌控并州局面,使大汉天朝的武德再在这片土地上彰显威势,震慑外族,听起来挺提气,感觉还不错的样子。
刘子玉做得蛮好的。
这些年朝局动荡,乱贼四起,天下大乱,朝廷无力整肃并州,使这块土地都快要被遗忘了,难得有宗亲大臣还惦记着为国效命。
宗亲大臣刘和都把事情做到这份上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简直大臣楷模,这要是不给予鼓励嘉奖,长安朝廷可真就成摆设了。
谢谢书友们的订阅!谢谢玄清道君、小鲜肉、KKing投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