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有人造反了,造反的人是个盐贩子,名叫王仙芝,不是黄巢。

据说黄巢也参与策划了王仙芝的造反工作,但并没有和对方一起举起义旗,黄巢的加入要在半年以后。

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巢在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观望,毕竟造反这项运动从来都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所以说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造反都要先拉来一个探路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起义的原因,这很重要。

原因和往常一样,可以归结为两点:天灾、人祸。

我们知道,唐朝在安史之乱前的国策是“实外而虚内”,也就是说军队都放在边境线上搞对外扩张,内地的军队是比较少的。

而安史之乱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北方边军调转枪头往内地打,一路打到长安,让唐王朝吃尽了苦头。一个王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所以说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节度使开始遍地开花,内地的军力也得到了充实(特别是中央禁军,多达十几万)。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养兵是要花钱的(之前也花,但没这么多,还可以到周边小国去抢)。

军队中的步兵需要铠甲、武器,还要吃喝拉撒每天消耗,如果是骑兵还要供养马匹,这还没有计算打造防御工事、日常操练、官兵宿舍外带官吏贪污的费用。总体来说养这么多军队花销是不菲的。

钱从哪里来呢?羊毛出在猪身上,跟百姓要呗!

但问题是百姓日子也不好过,或者说十分难过。

安史之乱使百姓户口减少,而**供养的军队又在增加,此消彼长之间再加上贪官污吏的催化作用,直接导致国库空虚,地方上土地兼并又十分严重,民无余财,现在的大唐已经禁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了。

但该来的风还是会来的。

公元874年(起义爆发前一年),关东地区发生了大面积旱灾,这次旱灾和以前的旱灾相比来的更迅猛一些。

当时的翰林学士卢携对此有一句话评论:“常年之不稔,则散之邻境;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

也就是说往常遇到天灾,百姓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讨饭,但现在每个地方的人都在挨饿,百姓没有地方可以去了,只有在家等死。

等死是不可能的,中国百姓虽然温顺,但在死与造反之间进行选择,他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唐**显然明白这一点,那就救灾吧。

救灾可以,但国库没钱;国库没钱,那就向有钱的人要;谁有钱呢?贵族、地主、官宦有钱,但那是统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人。向自己人开刀?大唐中央**自问没有这个习惯。

那就继续找,哪些人又有钱,又不属于自己人呢?

还真找到了,就是那些该死的,挨千刀的盐!贩!子!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将每斗盐的价格从10钱提升到了110钱,即便是这样**收入还是入不敷出,原因在哪里呢?大唐**想当然认为是盐贩在搞鬼。

对于这些挖大唐帝国墙角的人不能手软,更何况他们还有钱,这些钱不正好用来救灾吗!

说干就干,大唐皇帝李儇(唐僖宗,又称“马球皇帝”,我们后边会经常提到)下了一道旨意,要求各地把盐贩子往死里整。

各地的官差像打了鸡血一样,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灭盐贩运动中。抓到一个盐贩可以赏千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平常懒洋洋的官差们开始认真了,他们认真起来强悍得吓人,黄巢同学就被他们捉住过,花了大价钱托关系才把人赎出来。

现在的官差们不怕盐贩多,就怕盐贩不够捉。

盐贩们太难了,市场没了(都是流民,饭都没得吃谁还买盐呢),还要应对官府的穷追猛打,没辙了,反吧!

这群本来就不怎么安分的人扯起了反旗,其中王仙芝开了个头,提出了“天补平均”的口号。在灾荒的年代,造反有了挑头儿的就不怕没人依附,因为遍地的灾民都是鲜活的兵源。

起义队伍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专挑一些防守薄弱的小城池下手,攻不下来就跑,攻下来了就抢,抢完了还是跑。这样有个好处,机动力强,不容易被围捕。

话说回来,大唐的皇帝李儇也没有下命令围捕他们,因为现在的皇帝在打马球,对造反的事情他还不知道。

现在朝廷当权的人是田令孜,这是一个大太监,李儇亲切地称呼其为“阿父”,这个“阿父”很厉害,在朝廷里能够一手遮天,以宰相们为首的文官团体只能做他的小弟。而地方上盘踞的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藩镇节度使,这些节度使身边的监军是这位“阿父”的干儿子们(也是太监)。

造反可是天大的事,谁的辖区出了事那就要被问责,这时候的大唐中央**对地方还是很有控制力的,抓个把办事不力的软蛋节度使砍个头什么的不是问题。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可笑的情况:王仙芝的起义军刚闹开的时候,各镇节度使也在焦头烂额地围追堵截,但没有一个人向朝廷报告,因为那是流寇,消灭干净就完了,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麻烦;真消灭不了那就赶出自己辖区了事,也能够把事情抹平。

但起义不是过家家,这种事情也不是想瞒就能瞒得住的,朝廷还是知道了,但田令孜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皇帝李儇,因为这位田公公怕起义这件事对自己的政绩不利,虽然他也没什么好的政绩。

以上这些人的骚操作给起义军发展壮大提供了宝贵时间,事实证明起义的烈火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扑灭,那它今后也就不会被轻易扑灭。

消息传到唐僖宗李儇耳中的时候王仙芝的义军已经在河南、山东境内打了几个来回,大唐朝廷震怒了,至少李儇是愤怒的,虽然他的主业是打马球,做皇帝怎么看都像是副业,但祖宗基业不可丢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接下来,到了集中力量镇压的时候了!

李儇任命青州的宋威为剿匪总司令,并用出分子的方式拼凑出一直剿匪大军,其中中央军(禁军)数千,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个藩镇也都出兵数千。这支军队也就万把人,不见得战力多么雄厚,但对付草军(义军自称草军)也足够了。

这时候的黄巢发现王仙芝在起义半年后还能活蹦乱跳的,最终也带着自己的亲信投靠了过去。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草军队伍,黄巢特意作了一首反诗让义军传播:“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现在的草军聚众达到数万人。

双方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展开了第一次大碰撞,草军人数众多,但毫无章法,他们武器不统一,也没有防护装备,更不懂得战阵,打顺风仗可以,一旦遇到正规军就不够看的了。一战下来草军大败,溃退而走,但是主力却保存了下来。

这一仗虽然暴露出了草军的弱点,但也显示出了他们的优势——不愁兵源。

像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号称几万,其实战力也就几千,其他人大多是依附于草军的老弱妇孺。但这几千战力却是起义的核心成员,只要这支队伍不被打散,他们随时能够聚集起更多的队伍,毕竟流民遍地都是。

所以几天之后他们又聚集起大批流民风风火火的攻打起洛阳来了。

这次玩的有点大,帝国的东都洛阳如果被攻陷了将会天下震动,所以李儇火速派兵支援。这边援兵还没到,草军在攻克了洛阳外围的阳翟、郏城后哄抢一番,又打到湖北去了。

对大唐来说这两年确实祸不单行,这边起义军还没有平息,那边蝗灾又来了,这次蝗灾范围同样很大。

应对蝗灾的手段是作假。

长安一位姓杨的官员很无耻地向皇帝李儇报告:大量的蝗虫乌压压飞到长安后并没有毁坏庄家,它们全部抱在树上自个儿死掉了,可见伟大的皇城有天神相助!

这个杨某人溜须拍马的手段让我们感觉很不适,但更可笑的是皇帝竟然相信了。然后是大家哈哈一笑,你好我好大家都很好,蝗灾的事儿就这么过去吧。

事实证明百姓很不好,蝗灾一过,流民更多,无形之中为草军提供了更多的兵员。

在草军越闹越大的时候,朝廷想到了招安,而这正中一个人的下怀,这个人好巧不巧正好是草军一把手,王仙芝。

造反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行动,还要辱及家族子孙,接受招安就不一样了,能够摇身一变变成**公务员,多半还能弄个一官半职来光耀门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草军攻打蕲州(今湖北蕲春)的时候,王仙芝和朝廷达成合作意向,朝廷任命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率军投诚。

但双方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问题就出在招安这件事王仙芝并没有和其他草军头领商量,更没有为他们争取福利。

王仙芝的想法很简单,这里合同一签,我去朝廷当官,你们就地解散,该干嘛干嘛去呗。

这不是**裸的背叛吗!这样的结果黄巢一百个不乐意,你王仙芝要当官我黄巢不要吗?要不然我当年辛辛苦苦去参加科举考试做什么!耍我是吧,耍我我就揍你!

黄巢顺手拿起棍子,“杖击仙芝”,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招安的事也就告吹了。

打都打了,面子也撕破了,再呆在一起怪不好意思的,那就分家吧。于是兄弟两个将手头的五千大兵粗略一分,黄巢带走两千北上山东去打郓州、沂州,王仙芝领了三千在淮南活动。

后来王仙芝又与朝廷商量过招安,这次朝廷负责招安的人是杨复光(这是个牛人,后面会提到),但依然没有成功,再后来王仙芝被**合围,于878年2月在黄梅战死。

王仙芝一死,草军就只剩下黄巢一家了。

而此时的黄巢也不好过,他在山东屡吃败仗,转战河南后又被官兵围堵。而朝廷也终于下定决心,从四川调来一员悍将任荆南节度使,他的名字叫高骈,这个人很猛,草军在他手上吃尽了苦头。

现在的官军已经渐渐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再不想对策,最后一支草军也将覆没。

黄巢在思考,他要带领草军走出困境,他要找原因,想办法。

黄巢找到的原因如下:中原地区离皇城长安太近了,镇压力度大,官军战斗力强横,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对策是:到南方去,那里的**力量薄弱,适合草军发展。

黄巢给这种战略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避实就虚。

黄巢开始南窜了,这一窜他窜的很彻底,从东南沿海绕了一大圈,最后到了官府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广东。

走之前黄巢撂下一句狠话:我黄巢还会回来的!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