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广陵来报,四天之前,广陵王家中设宴,诱骗广陵国丞相刘志远和太守谢昌,将二人残忍杀害,夺得兵权,又释放广陵国的囚犯充当士兵,连夺三县,正式造反,目前拥兵三万,往长安杀过来。”
蔡义的话,算是正式通告,广陵王刘胥谋反无疑了。
三万兵马,已经是很大的一支部队了。
蔡义又道,“刘胥自称是孝武皇帝之子,该是汉室正统,说陛下窃取大位……”
“他放屁!”
刘贺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就凭他一个庶出的小小广陵王,皇祖父弃之不顾的杂毛,也敢妄称汉室正统?”
刘贺给汉武帝立庙,宣扬了他作为孝武皇帝的正统性,此时他说他是嫡出,谁敢不认?
幸亏给孝武皇帝立了庙,不然他作为霍光扶持上位的皇帝,地位上跟刘胥一样,从孝武皇帝那里算,都是庶出。
立了庙就不一样,他是传承,是孝武皇帝和孝武皇后的嫡孙,继承大统的正统性毋庸置疑。
刘胥拿这一条来反他,理论上就说不过去。
现代人不理解这个正统的必要性。
但是在古代,这个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名正。
名正了才能言顺。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从一个落魄皇族开始,建功立业当皇帝,并且跟其他皇帝争夺天下,这其中,一直都在强调自己的正统性。
还利用图谶谚语等等,在百姓当中流传强调,可见这正统性,对于一个天子来说,有多重要。
他刘胥就是利用这一点,以孝武皇帝的儿子这个身份,来给自己正名,把造反这种反贼行径,当做正义的事情来做。
刘贺的一番话,说得众人齐声叫好,刘贺又道,“朕当皇帝,实乃天授,凭他也敢窥测神器?他兴兵造反,就是不孝君上,不孝孝武皇帝,不忠不孝之徒,枉费朕对他的一片好心,他造反,朕必伐!”
刘贺说这个话不是要驳了霍光的拥立之功,而是显示自己的正义。
站起身来说道,“广陵王刘胥,举兵造反,有负朕恩,朕决意亲率大军征讨。”
刘贺此话一出,满堂哗然,霍光出来奏道,“陛下,刘胥区区三万兵马,成了不时候,陛下九五至尊,不可轻动!臣愿率军,替陛下讨之。”
张安世也出班奏道,“陛下,臣请出战,杀刘胥一个片甲不留!”
“陛下,你是一国之主,刘胥区区反贼,不劳陛下亲自动手,臣有三寸不烂之舌,愿出使广陵,说得刘胥负荆请罪,来见陛下!”
“陛下!”
“陛下……”
说什么的都有,意思就一个,皇帝乃是九五至尊,不能亲身犯险,只需要坐在未央宫居中调度就可以。
不管他们是真心实意,还是说话有水分,刘贺决定一件事,那就是率兵亲讨。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平定刘胥的反叛,势在必得。
他就算是个庸才,也是手到擒来,刘胥那点兵,怎么够看?
如今工厂工业园已经开始发展,多开几个工厂,凭简单的工业,很快国力将上升一个档次,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同时,也有对外强大的钱财。
底子都打好了,如果手中没有实打实的权力,又能有什么用?
只能是赶快亲政。
自己的抱负才能得到长足施展。
而要想让霍光这种贪恋权力的人赶紧放权,那他这一仗就必须打,必须亲自打。
必须亲自打一场势如破竹的大胜仗。
到那时,就像李子晴说的,霍光就算不想放权,恐怕大臣们都得反过来,劝霍光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刘贺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爱卿无需再进言,朕意已决,亲讨逆贼刘胥。”
刘贺说完,看了看霍光“大将军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留下,其他人都退了吧,丞相,你回去之后,要迅速筹备粮草,便于用兵!”
大臣们还要说话,刘贺已经摆手让他们退,就怕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最终把他亲征的事情弄黄。
蔡义赶紧答应下来,带着文武百官离开。
霍光和张安世留了下来,霍光看着淡定从容的刘贺,心中微微一思忖就明白了刘贺用意。
不禁暗赞刘贺聪明,善于把握机会,这都能被他找到办法,实在是高。
他之前怎么都没想到皇帝会有亲征的打算。
因此刘贺乍一说出亲征打算,他急急忙忙之间,组织不起来无懈可击的反对理由。
说皇帝九五至尊,不能犯险,可皇帝觉得没啥,意志坚定的要去,他还能怎么说?
一味阻挡的话,触怒皇帝不说,其他大臣也能看出来猫腻。
也不能说皇帝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去了打不赢这种不吉利的话。
霍光知道,他辅政大臣一把手的权力生涯,怕是正式进入倒计时了,自己再怎么不想让他亲政,也挡不住人家亲政的计划。
自己能想办法拖延,可这皇帝,也会找机会突破,就比如今天,直接就说要御驾亲征,明着是对付刘胥,暗里,就是对付自己。
偏偏自己还不得不配合,总不能给皇帝制造困难,让皇帝输了战争,丢了皇帝宝座吧。
他是拥立皇帝的,若是让刘胥成功了,刘贺第一个死,他就是第二个。
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支持。
“岳父大人,咱们可以调用的兵马,大约有多少?”
霍光算了算,“陛下,可用之兵,大约五万,其余的还要镇守各个地方。”
五万兵,并不多啊。
刘贺有点失望。
不过算了算也确实如此,精锐尽出,全去攻打匈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地方调兵,全部加起来也有一二十万,但又不可能全部抽调。
因此能挪出来使用的,有五万,很不错了。
还是要搞义务兵役制啊,刘贺心中不禁想了想。
“五万兵马,有没有算上朕的南北两宫卫尉?京师之兵?”
“陛下,卫尉可以调用三千人,不能再多了,加起来,大约五万三!”
刘贺点点头,“嗯,有这么些,足够了,刘胥一个造反的诸侯,所过之处人人喊打,各州各县必有抵挡之兵阻他脚步,他想打到长安,下辈子都不一定成功,朕所发之兵乃是天兵,虽少,也必胜!”
想了想,又说道,“明日朕发旨意,昭告天下,刘胥造反,必不得人心,未央报也会大加批判!”
这时候,媒体的用处也显示了出来,他发明了造纸,李子晴办了报纸,天天报道忠君爱国的文章,抓一抓人们的思想建设。
批判刘胥的造反行径,报纸所到之处,刘胥的名声很快就会臭掉,谁还会跟着反贼走?
说不定就是刘胥手下的兵,看了报纸之后,都会反戈。
别小看媒体的作用,这玩意儿,比刘秀的那个图谶谚语,实用多了。
搞臭一个人,不需要用嘴骂,用笔杆子骂,更有效。
霍光眼睛微眯了眯,刘贺这主意不少啊,说不定他就等着刘胥造反的这一天呢。
是了,宴会上刘贺那么不给刘胥的面子,当场驳斥,说不定就有故意激怒刘胥,逼他造反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这个刘贺,那是一点都不能小看啊。
张安世听皇帝安排如此周到,也是佩服,他的儿子掌管了北军卫尉,并且跟着刘贺微服过两次。
让他面对这个皇帝时,也从原来的心中不安,担心皇帝会找他麻烦,转变到相信皇帝不会那么小心眼,自己只要不出差错,不会步田延年的后尘。
“陛下英明神武,区区一个刘胥,绝不是陛下对手。”
张安世拍了个简单的马屁。
刘贺说道,“那是当然,朕搞定一个小小的广陵王,吹灰之力,张爱卿,朕封你讨逆将军,领兵一万,做朕的先锋。”
张安世微愣,没想到皇帝会给自己安排工作,这征讨刘胥,说难听点,其实就跟玩一样,皇帝能让他领兵当先锋,实在是太看得起他。
感觉受到了十万分的器重一般,张安世赶紧下跪,“臣,遵旨!”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效果。
张安世带兵多年,让他领兵协同,有功,是自己的,有困难,张安世顶住。
这才是绝妙主意,否则自己一个不会打仗的外行,万一一不小心玩脱了,岂不是闹笑话?
雄心要有,可是谨慎也要有。
又跟霍光和张安世讨教了点带兵用兵之道,刘贺忽然想起一事,对霍光道,“岳父,朕还需要遣一个使者前往楚国,你看谁人合适?”
霍光皱眉,“陛下的意思是?”
刘贺道,“朕突然想起,当日宴会之上,闹事的诸侯王有两个,一个广陵王,一个楚王,哎二人共同闹事,目的肯定一样的,他们又是亲戚,平时必有联络,既然广陵王反了,那朕所料不错的话,楚王也会反叛,响应广陵王。”
霍光眉头更皱,想了想,“陛下所虑之事,臣深以为然,臣认为,于定国和丙吉二人,都可担当此任,陛下可召他们二人,选一个出使楚国。”
霍光心中明白,如果刘贺猜的没错的话,楚王刘延寿应该也会起兵响应刘胥,说不定现在已经起兵了,只是消息没有传到长安而已。
这时候派使者,明显去看看情况,刘延寿反了的话,就指责,刘延寿还没反的话,就告诫。
不管是哪一点,这个使者,都会得罪刘延寿,很可能被刘延寿杀了祭旗。
此等情况下,当然不能派自己心腹,而是让刘贺最近提拔的人上了。
搞定了,那是刘贺运气,被杀了,那是他们倒霉。
刘贺抬眉看了霍光一眼,他倒是好算盘。
想了想说道,“朕倒是也想起一人来,似乎比丙吉和于定国更合适。”
“谁?”霍光见刘贺提反对意见,心中生出不妙。
“京兆尹左边,大将军不是说他为官正直,办事谨慎吗?出使楚国,前往楚国,必须要有胆有识之人,这左边,朕看,特别合适。
刘胥之所以造反,很难说左边没有责任,他不用酷刑对待杜婉,不打草惊蛇的话,刘胥未必现在敢反。
让左边去楚国走一趟,将功赎罪!”
霍光见刘贺说出左边,既惊讶,似乎又不惊讶。
早看出来了,刘贺这个人没那么大胸襟,左边用假口供糊弄皇帝,这皇帝能放过他,有鬼了。
要说左边不合适,可皇帝说了,左边正直,有勇有谋,这还是自己举荐左边时,亲口对皇帝说的,难道此时能改口说左边是糊涂蛋,去了要把事情办砸?
“陛下,京畿重地,不能少了京兆尹!”霍光只能用这话来劝刘贺不要如此。
“你刚刚提到的丙吉,于定国,可以暂代京兆尹的职务嘛,等左边回来,继续做京兆尹就是了,或者岳父有什么合适人选可以暂代,都可以看着安排。”
霍光听的心中冒火,又发作不得,刘贺这是趁机要进一步培养亲信啊。
真他妈会钻空子,见缝插针的本事,玩得真溜。
偏偏自己还不好拒绝。
张安世是知道这其中关节的,看皇帝如此安排,对这个皇帝更加佩服了,这陛下,年纪不大,却很有两把刷子嘛,能把霍光搞得进退两难。
人才啊。
看来,自己往后,还是要适当跟大将军保持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