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冲在百济的日子过得很逍遥,只是一个月之后,当一批货运到了百济时,他便不得不忙碌了起来。
这货船的中转,几乎都是他一手安排,绝不假手于人。
直到货船停泊一段时日,和高句丽确定了交易的日期,船队方才重新。
当然,这一次为了防止意外,长孙冲甚至亲自登船,押着这船队前往高句丽和百济交汇的海域,各自抵达预定的交易地点。
对于这一场交易,高阳十分看重。
因为他很清楚,交易是他提议的,对于高句丽王高建武而言,这一笔交易,可以说是耗去了整个高句丽国库的绝大多数钱粮。
毕竟,想要迅速筹措这么多钱财,绝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而一旦这一场买卖出了任何的问题,高阳即便身为宗室,也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亲自压着大量的钱财和宝货与陈家的船队接触,双方接触之后,高阳照旧还是登上陈家的货船,一箱箱的检验。
不得不说,有一点足以让高阳放心下来,那便是这些陈家人非常的守信,所有的铠甲和马甲,都是精钢打制,绝没有缺斤少两,都是最上等的货色。
这令高阳长长的松了口气,而陈家人也登上了高句丽的舰船,开始检验货物了。
这一场交易,耗时很长。
双方为了互信,为首的几个人,都聚在了一艘船上。
在这里,早就准备了上好的酒菜,而钱财的点验,还有货物的估价,则让那些随船的人去办。
高阳和长孙冲各自落座。
其实双方都没有去问明对方的身份,因为这没有必要,大家心知肚明,如此重要的交易,负责这件事的人,一定都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可是交易只是交易,实在没有必要泄露自己的身份。
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在确认了对方守信的同时,寒暄上几句。
酒菜已在船舱中传了上来,酒水却是高句丽的佳酿。
对于百济和高句丽的酒水,长孙冲其实早已习惯了,彼此喝了一杯酒,高阳率先笑道:“朔方郡王这一次……倒是帮了我高句丽的大忙。不过……郡王在大唐,位高权重,想必一定知道,此时大唐已经做好了攻伐高句丽的准备吧。”
长孙冲听着,握着酒杯的手不由自主地紧了紧,他甚至感觉自己的衣襟都已被冷汗浸湿了。
他不但帮着陈家贩售这些军中物资,难道还要泄露大唐的机密吗?
虽然这些东西,其实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可终究还是有忌讳的。
只是话又说回来,他都在这里和高句丽进行交易了,若是还谨慎甚微,难免会被人怀疑有诈吧。
长孙冲想了想道:“自然。”
高阳却是凝视着长孙冲,继续道:“那么你认为,这一场战争胜负如何?”
还好长孙冲早已练就了一番从容交际的功夫,此时笑了笑道:“这只怕不好说,胜败之事,本就难以预料。”
高阳便笑,或许是因为喝了酒,所以便少了几分谦虚,随即道:“我看你们大唐,人人都有私念,看上去强大,实则却是一盘散沙,若是战争进展顺利倒还好,一旦不顺,势必又要天怒人怨。只怕要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反观我高句丽,虽是国力不及大唐,可为了保卫疆土,却是人人愿与高句丽共存亡。我听闻大唐天子新修了一座别宫,是吗?只是你是否知道,我家大王为了购置这些铠甲,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已颁布了诏令,自此之后,裁剪掉宫中的用度,要节衣缩食,应对此战。”
听着对方这么直白的贬低大唐,长孙冲心里自是不悦,却只淡淡道:“哦。”
高阳却是来了酒兴,大口地喝了两口酒,似乎情绪更高涨了,又继续道:“因而我自觉得,此战我高句丽的胜算更大一些,只要如当年一般,陷唐军于死地,我高句丽有五万铁骑,便足以横扫天下了!到了那时,入关而击,占据燕云、并州之地!兄台是否认为高句丽可以和大唐分庭抗礼,效仿那当初,鲜卑人的先例,入主中原?”
长孙冲心里骂,我也是鲜卑人啊。
当然,此时的长孙冲,虽知长孙家乃是鲜卑的血脉,可早已对鲜卑没有太多的自豪感了。
他早从他爹时起,便早已自称自己是汉臣,是极鄙夷各地蛮夷的。
譬如高句丽人,他便极看不起,虽说这有点大哥看不起二哥的意思,可这种骨血里尊贵感,却还是烙在了心底。
长孙冲便道:“怎么,高句丽莫非已有企图中原的志向了吗?”
高阳凝视着长孙冲,其实这个时候,他连喝了几杯酒,忽略掉了长孙冲露出来的细微不悦,笑道:“他日若得了中原,我们可以敕封陈正泰为秦王,便是关中都可以给他。毕竟若没有你们陈家的襄助,如何会有我高句丽的赫赫武功呢?你当回去告诉陈正泰,这是大王的许诺,大王一诺千金,定会言而有信。”
长孙冲心里却是越加焦虑起来,他心里忍不住地想,殿下莫非真的投了高句丽?
可细细一想,又觉得绝无可能,只是他怎么想,也实在想不出陈正泰如此做,到底有什么深意。
此时面对带着几分得意的高阳,只得道:“我看事情没有这么容易。”
高阳却道:“难道你不认为五万重甲铁骑,不可以成为中原之主吗?”
长孙冲立马就道:“中原也有铁骑。”
高阳笑着摇了摇头:“中原的铁骑,在我们眼里,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我高句丽立国,已近六百年来,从一小小的部族,始有今日,这天下之中,除大唐之外,便以我高句丽人口最多,土地最广。普天之下,有几人可为敌手呢?而大唐的弊病在于,虽是人口诸多,可是君主却大多昏聩,不识好歹,莫看大唐自夸自己有诸多的名将,可这些名将,我看也不过是尔尔,不过是大唐仗着人多势众,倚强凌弱罢了。”
“想当初,隋朝的国力,远迈今日的大唐,即便倾国而来,我高句丽照样三败中原。若我记得不错,当初便是大唐的上皇帝,也是在军中参与了征讨吧,也幸得他跑的快,如若不然,亦必死于非命。”
长孙冲心里呵呵,口里却道:“到时自有分晓。”
高阳点头:“自然。”
二人继续喝酒。
高阳随即道:“这些铠甲,竟只两个多月功夫,便已送来,可谓是神速了,其实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陈氏的冶炼作坊,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只是不知……大唐现在装备了多少的重骑,我听说,不过数千人而已,是吗?”
长孙冲忍不住警惕的看着高阳。
这高阳不经意的话,显然已经证明了一件事。
那即是在长安,肯定有人给高句丽传送消息。
虽说双方彼此安排细作,乃是理所应当的事。
可高阳显然对于大唐更为看重,这才多久功夫,就能掌握最新的数据,确实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高阳此时带着几分醉意,笑道:“陈家对我高句丽,真是够意思,先予我高句丽,而后才拿出些许货来交给大唐。只怕到了来年开春,大唐真要作战的时候,能否凑齐一万重骑也是未必。”
喝醉了酒,高阳随即在船中歇了一夜,次日清早,一切算是点算完毕了。
高阳这时回想起来,才觉得昨日的话有些鲁莽了,不过再细细地想,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陈家人……本就和大唐天子不是一条心,他就算说了什么话,也不会传出去。
于是他便和长孙冲作别,而后回到了自己的舰船上,心满意足的带着甲胄而去。
“高公。”
站在高阳的身边,一个文士模样的人回头看着越来越远的陈家船队,忍不住道:“那些船队上,有价值百多万贯的钱财,现在我们已经拿到了甲胄,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呢。”
这杀人越货的意思已经够明显了。
高阳只笑了笑道:“不必和陈家反目,这陈家将来还有大用呢,他日我高句丽的铁骑破关而入的时候,对这陈家还需借重,再者说了,双方旗鼓相当,此时真要打起来,你就确保赢的定是自己?即便我们赢了,这些人若是发狂起来,索性凿船自沉,这些钱财,只怕也要葬入海底了。”
他一副深谋远虑的样子,口里继续道:“不要做这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赶紧回去见大王,有了这些甲胄,我视中原为我等手掌之物,那亿万钱财,不过是暂让大唐李氏寄存罢了,他日我们自当去取。”
…………
长孙冲同样下令回航,一路很是顺利,等抵达了仁川,便命这船队暂时停泊在仁川港。
他则回到了监察府,却是立马手信,大抵的描述了这几日的经过,便令人先送去给天津的娄师德,让他想办法给陈正泰捎个口信。
只是信,长孙冲却是愣愣的坐着,回想着昨日那高句丽人的话,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倒不是他胆小,而是此事牵涉实在太大了。
他闭着眼,犹豫了很久,本是想修一封书信,密告今日之事的详情,可是良久,他却是搁笔,最后只是叹息了一声……
………………
那高阳却是踌躇满志的回到了国内城。
刚刚抵达港湾,这里早有数千个征募来的力士,负责搬运这一箱箱的宝甲。
等到这些甲胄送到了国内城之后,高句丽满朝震动。
显然……大家早就期待着这些甲胄来了。
在交易之前,大家都觉得这一场交易可能会有风险。
即便在一个时辰之前,依旧还有人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陈氏的诡计。
可当高建武亲率百官,抵达了府库,而后让人一箱箱地检验这些甲胄时,所有人却已喜笑颜开。
高建武带着笑容,感慨道:“看来这陈正泰,倒是个守信之人。”
高阳便道:“这陈正泰听闻最擅长的便是经商,经商之人,若是没有信义,将来谁肯相信他呢?”
高建武随即露出了不屑之色:“经商固然需要信义,而这陈正泰也确实守信。只是他此举,符合商道,却非为臣之道!终究还是不忠不孝啊,诸卿要以此人为戒。”
于是跟随他而来的众臣纷纷道:“喏。”
“大王,五万精卒,已经挑选好了,现在这些衣甲已是送到,是否立即发放下去?不过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优秀的战马有些稀少,臣千挑万选,也不过选了数千匹,其余马匹也不是没有,只是大多差一些,更有不少驽马和耕马……只怕……”
有人开始说出了困难。
买甲胄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甲胄便宜,简直就好像是捡了大便宜一样。
何况这重甲的战斗力十分的惊人,可现在……似乎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实际问题了。
高建武则道:“这倒无妨,多征用马匹吧,选神骏的,编入军中。这件事,依旧还是高阳来负责。此事不可耽搁,拖延一日,将来大唐来攻,我高句丽便要少了几分筹码。”
实际上,高阳现在的压力很大。
当初买甲胄的时候确实是一时爽,反正交易而已,唯一要小心的就是防备陈家人耍赖。
可是很快,高阳意识到……要编练重骑军,并没有这样容易,这显然不是有了重甲就能完事!
首先……他便发现,绝大多数挑选出来的士卒,根本就撑不起这些甲胄。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好几十斤重呢,若是再加上武器,行动当然不便,不只如此,有些人穿戴这重甲久了,便气喘吁吁。
看着这一个个面上青黄不接的将士,一个个孱弱的样子,却要将如此精良的甲胄套在他的身上,结果可想而知。
办法也不是没有,那便是练兵,往死里练,不只如此,伙食供应上,便需加大一些。
当然,以高句丽现在可怜的财力,肉是指望不上的,先确保将士们能吃饱就成。
而最让人可虑的,还是军中的怨言。
因为操练了十几日,就有大量将士昏厥甚至是直接猝死的事,这些将士……显然无法承受得了如此高强度的操练,体力上也不允许。
而另一方面,即便只是供应这么多人吃喝,也已让高句丽有些捉襟见肘了,不得已,只能征税。
事情紧急,也由不得徐徐图之,王诏一下,各郡县开始征收粮食,如此一来,这高句丽的百姓觉得自己躺着也中了枪。
原来的税赋,就已十分的沉重了。现在巧立各种名目,这沉重的负担,自然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可是……没有粮不成,不加紧操练也不成。
毕竟……这是花了大价钱的啊,其实……三万重骑,倒是能勉强供应的,问题就在于怎么算,这甲胄,不买白不买。
可买了来,怎么可以将它们丢在府库里呢?这可都是真金白银,舍不得啊!
何况大唐即将大举进攻,这个时候……怎么还能耽误呢?
一时之间,整个高句丽上下,都急疯了。
郡守们得了朝廷一次次的催促,自然疯了的下乡掠夺,此时背后有朝廷撑腰,大家自然也就不客气了,几乎搅得鸡犬不宁。
还有战马,但凡是家里有马的,一律统统拉走,充作军用。
没马不行啊。
因为这样的重甲穿戴在身上,若是没有马匹承载,其实带着甲胄的人,根本就没法动弹。
只有战马才能发挥重甲的战力,如若不然,这重甲买了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于是……各部告急。
掌兵的骂将士们根本承受不住了,一天死六七个人,谁承受得住。
还有士兵,已经和武官的矛盾到了极限,有的武官,哪怕拿鞭子抽打,也没办法让将士们顺从的穿戴上甲胄。
掌粮的人看着各地送来的钱粮,好不容易筹措了一些,却发现……这和朝廷所需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于是便痛骂,以往一个兵,一天只需一斤粮,现在好了,现在士兵要吃两斤,就这……还说将士们支撑不住!
除此之外,还要供应大量的马料,这战马可不是随便拿点草就可以打发的,得**饲料,说穿了,就是粗粮,如若不然……根本跑不起来,更别说,还承载着这么沉重的甲胄的士兵了。
地方上的郡守,也在破口大骂,百姓们收了一遍又一遍的钱粮,牛马也都牵走了,现在上头还催逼着要粮,自己还去哪里搜刮?
原本平静的高句丽,现在却已是弄得焦头烂额。
这一切……终究还是他们错估了这重甲所需的真正实力。
重甲的背后,是需一个体系来支撑的,而绝不是买了甲胄就可以。
当然……骂归骂,重甲的骑军,还是组建了起来。
对于高建武和高阳而言,其实这都不过是小插曲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
第二章送到,月底求点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