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哪件事?顾怀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想通了朱棣在说什么。
他严肃起来,走近了一步:“臣留下了几个秘谍司的精锐秘谍,沿着之前裴昔留下的线索一路追查了下去,能确定的是,裴昔没有动用锦衣卫本身的人员,当日西城门确实有人目睹过几个阴柔百姓护着个贵公子出城,不知去向。”
朱棣身子一震:“西城门?”
原来是真的跑了...朱棣的身子绷紧,但提了几天的心却放了下来。
任何事都最害怕没有头绪,一旦有了头绪,起码知道该怎么做下去。
朱棣有些出神,半晌才悠悠开口:“都说俺杀伐决断,可俺...比不上他!抛妻弃子,独自逃生,俺无论如何也做不来!俺能对敌人举起屠刀,对自己的妻子儿子却怎么也下不了这样的手!”
这样的话,顾怀是不敢接的,他继续说道:“为了保证隐蔽,臣已派出几路人马,自金陵开始,向西一路寻觅,只是锦衣卫裴昔做事一向滴水不漏,臣手下的人还没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朱棣点点头:“这件事俺不放心交给其他人,只能交给你!他脱逃在外,始终是个麻烦,这件事不能松懈,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你要一直查下去!有什么难处,你来寻俺,俺替你撑腰!”
顾怀心下一松,有朱棣这句话,他从移交给锦衣卫的秘谍司里截下来的人力物力,就算是有着落了。
他连声应下,朱棣放松了些,笑道:“你还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得多替俺分担些事情,可还轮不到你享清福,才把军务移交,就天天跑去饮酒作乐,让那些建文旧臣看到,岂不是要对北平官员指指点点?”
顾怀心想兵权督察权你全收回去了,除了寻找建文下落这事儿,一件都没落下,他能瞎忙活什么?
可这样的心里话是万万不敢说的,他拱手开口:“请陛下吩咐。”
朱棣也停下脚步,回头望来:“黄观、王叔英...他们自尽殉国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顾怀点点头,朱棣的脸隐没在黑暗里,看不清表情:“俺之前恨他们迂腐,可当了皇帝,看见他们以自己一死,报效君王,气节可嘉,而且无害于他人,俺...又何尝不想有这样的臣子?奸佞榜上二十余人,除了方黄齐和铁铉,其他人俺还是打算给他们一条活路,待会儿你出了宫,去一趟昭狱,你是个读书人,能和他们谈得来,告诉他们,只要肯归附,俺既往不咎!”
他叹了口气:“俺终究不可能把这天底下讲那大义的文人官员全杀光,就算杀光了,换上来的还不是他们的门人弟子,说到底还不是读书人么?俺取天下,靠的是刀剑,但坐天下,却不能靠杀了,终究...得不到人心。”
顾怀心中一动:“陛下是想尽收天下人心?”
朱棣笑了出来:“尽收天下人心?俺哪里敢这般狂妄,莫说历代王朝,就说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做不到这一点!俺做了这皇帝,只要能收了天下大部分文人之心,不对俺口诛笔伐,就够了。”
说话间他又重新往前走去,顾怀跟在他身后,目中精光一闪。
收文人之心?原来朱老四不是动了恻隐之心,而是知道再这样杀下去,他终究会和那些文人渐行渐远么...
御书房到了,有宦官奉上茶,朱棣饮了一口,继续说道:“你上马打仗,跟随俺靖难数年,算不得文人,所以也不懂那些文人的毛病,他们拿不动刀枪,要是上了战场,还不够砍的,可他们的武器是纸笔,而且一生所活只为身后之名,为了这名,他们可以不怕死,不要高官厚禄,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你说俺还能拿他们怎么办?只能哄着、骗着,来让他们替俺看好这个江山!”
顾怀整理好了腹稿,缓缓开口:“方孝孺身为大儒,被凌迟且株连十族,确实让天下读书人悚然而惊,既然如此,陛下想要收揽天下文人之心,为何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棣瞥了他一眼:“什么根本?”
“陛下容臣问一个问题,”顾怀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棣的表情,“这么几天政事处理下来,陛下...累么?”
朱棣的脸抽动了一下,累?他都快被折腾得半死不活了。
早上睁开眼就上朝,上完朝就批折子,接见大臣,处理政务,相当于又开了个午朝,等到吃完饭,又得批折子批到入寝,一天下来比行军打仗还累人,他总算是领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这几天他全力以赴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折子却诡异地越堆越多,可以想见再这般下去,政务会堆积如山。
但帝王是不可能露出疲惫和软弱的:“说下去。”
“是,陛下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是好事,但举国政务,殿下如何能处理得过来?历朝历代都有宰相,本朝却已废除,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提拔一些文官...”
朱棣脸色沉了下来:“你想劝俺立相?荒唐!”
顾怀连忙摇头:“并不是立相,而是...内阁。”
他解释道:“辅佐政务的大臣,可统一入阁,为陛下担任机要秘书一类的职务,处理各地奏折,提供行政意见,但执行与否,是由陛下御笔朱批决定的,而这些人可称大学士,为防专权,官职可以设低一些,远远低于尚书、侍郎等六部官员,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天下读书人以担任大学士为荣,又可让陛下从堆积如山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出官入仕,是天下文人的目标,有内阁在,就相当于释放了一个信号,陛下...终究是要以文人治国的,他们的反抗心理,会降低很多。”
“当然,也可以给入阁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内阁大学士不可在朝中兼任官职,以避免势大,同时大学士只能由翰林学士担任,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才学,又避免了朝中官员为此位置有口舌之争。”
朱棣若有所思地看了顾怀一眼,他确实没想到,平日掌握间谍衙门,上马也能挥军作战的顾怀...居然对政务也能如此侃侃而谈?
这个设想确实解决了他眼下的烦恼,有人辅佐处理政务,确实可以让他轻松一些,并且少犯许多错误,官位较低,官员不可兼任的设定也确实避免了专权,顾怀...难道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自己在想什么他都知道?
他正想不露声色地再询问一番,顾怀却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当然,这个法子目前收效甚微,终究是要花很长时间,眼下陛下为何不做一件文化大盛事,让天下士子参与其中呢?这是彪炳千秋之举,足以流芳百世,若是天下文人共同着书立说,仅此一举,陛下便能尽收天下文人之心了。”
朱棣身子一震,放下茶杯,微微前倾:“说下去!”
顾怀拱拱手:“自古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佛藏道经、医术匠集,种种典籍浩如烟海,若是陛下号召天下文人,把自古以来的所有书籍全部抄录整理成一本书,汇编成一部大典,天下文人踊跃参与,捐献图本,且在大典之中注明捐献者名号以示表彰,而且挑选文人精英来金陵主持采选、摘抄工作,如此一来...”
“等等!”朱棣抬手止住了顾怀的话,自顾自站起身子在御书房中踱步,喃喃自语:“继承历朝历代文萃、撰录成一部大典,天下文人都抵挡不了这个诱惑!就算这书不是本朝写出来的,可却是在俺的永乐朝完成汇总,后人读起此书,能绕得开俺的名字么?而且天下文人精英齐聚金陵,共同参与此等盛事,就算他们仍对俺不满,可此书落成,他们不也变相拥戴了俺?”
他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妙,大妙!投文人所好,他们无法拒绝,而潜移默化之中,俺就得了天下文人之心,大典落成之日,就是俺留名青史之时!这是个好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眼见朱棣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办,顾怀连忙提醒道:“陛下,此事可急不得,如今还是洪武三十五年呢,总要等到永乐元年才好开始,而且这总编人选...陛下总要选个亲近之人才行,内阁组建,也可以当作一次大典总编人选的敲定,两件事一为了长远一立足当下,才可安抚天下文人士子,以为陛下所用。”
朱棣回过神来,笑道:“不错,俺不能操之过急,这些事都得天下稍稳再说,那时招揽民心,总比现在容易些。”
他坐回椅上,看着恭谨站在阶下的顾怀,有些感慨,顾怀还真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惊喜...刚刚见到顾怀的时候,他以为顾怀只是个有些巧妙想法的匠人,可后来才发现顾怀有勇有谋,不仅把秘谍司调教得在靖难中履立功勋,在带兵打仗上更是天赋异禀,如今看来,关于政事,他也能得心应手。
这样的人才...终究不能冷落了。
他想了想:“这几天你也闲够了,有件事,俺倒正好要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