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信到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而周青睿刚刚口中所喊的“蕴芳”二字,正是卫紫的在她及笄的时候,她的祖母给她起的字。
太平公主已经习惯了卫紫和周青睿两人之间的斗嘴,对此,她在一旁也是偷笑了一声,至于卫紫所担心的事情,则是完全没有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以她对韩珣的了解,太平公主人为发生那种事情的可能几乎为零。
“不,今天可能是头疼了……”
“周青睿,你现在是越来越没脸没皮了,你这都是跟谁学的?”
“韩珣写信告诉我说追女孩要胆大心系脸皮厚。”
当初周青睿虽然和卫紫把话说清楚了,但是,卫紫并没有马上的松口,为此,他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更加确定的了自己对卫紫的心意。
但是,时间一长,卫紫那边还是没有松口,周青睿就慌了,就在这紧急时刻,他想到了为他拨开云雾的韩珣,为此,周青睿特意向韩珣写了一份求救信。
之后,周青睿也很快的收到了韩珣的回信,至今,他还记得纸面上那七个大字的至理名言:胆大心细脸皮厚。
而周青睿在按照韩珣书信中所描述的,在家勤修苦练了一番后,终于是马到功成,成功的让两人将亲事定下。
“呵呵。”
几人难得聚在一起,湖心小亭中也一直传来欢声笑语。
就在这时,后花园中来了一名护卫,他湖边和一名侍女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将一份书信交给她。
“二公子,有您的一份书信。”
侍女穿过游廊,来到湖心小亭,轻声的说道。
“哦?我的书信,拿来看看。”
周青睿第一时间没有往韩珣的身上想,毕竟,韩珣已经半年的时间没有来信了,而且再过段时间就要回来了,也没有必要写信了。
因为自己的朋友大都在建康,或者是周边,除了韩珣这个远在他乡的朋友外,周青睿实在想到会有谁给他写信,因此,才露出疑惑的神情。
“嘿,还真是那小子。”
周青睿接过书信,看到信封上的字迹,就知道这份书信是韩珣写的,实在是因为韩珣这手字迹太好辨认了,在大晋朝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行书有如此水平的人了。
卫紫看到周青睿的表情,心里有了猜测,因而,试探的问道:“谁啊?韩小弟?”
卫紫的话音落下,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目光从湖中收回,也放到周青睿的身上,眼睛一眨一眨的等着答案。
“是韩珣。”
周青睿朝身旁的两人摇了摇手中的书信,然后,将信纸从信封中取出,待他展开通读后,渐渐的,周青睿的神色由最开始的欣喜归于平静。
卫紫将周青睿的神色变化看在眼中,轻声的问道:“怎么了?”
“你自己看看吧。”
韩珣在信中只是简单的说了益州的几件事情,并嘱咐周青睿将另外两封书信交给贤王,但是,仅仅从那只言片语中,周青睿也能感受到益州现在状况。
卫紫接过书信,同太平公主一起也将两张信纸的内容看了,待到看完,太平公主疑惑道:“我记得父皇之前偶然和我提到过一次益州的事情,说是已经下发了赈灾钱粮,可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肯定是被那些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了,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置百姓的死活不顾,真是可恨!”
“你们自己随意吧,我要先去找我父亲。”
如果益州真的如韩珣在信中所描述的那般,就已经倒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且,益州到建康的路程并不近,在这期间事情会不会变得更糟,总之,需要赶快拿出个办法才好。
“你不是在陪着太平和卫紫吗?怎么突然跑到我这里来了?”
正在自己房间练字的贤王,突然看到自己的二儿子急匆匆的走进了他的书房。
“父亲,这里有您的一封信。”
周青睿躬身给自己的父亲行礼后,将手中韩珣写过贤王的那封书信放到书案上,然后,静立在旁。
“写给我书信?”
贤王抬头疑惑的看了周青睿一眼,他疑惑的是他的书信怎么到了周青睿手中了呢,因此,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周青睿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然后,拿起书案上的信封。
“好字!”
贤王看到正中写着“八贤王殿下,赐鉴。”七个极其潇洒飘逸的大字.
在周青睿焦急的目光下,贤王品鉴了片刻,这才将信封撕开,取出里面的信纸。
只不过,当贤王看到信纸上抬头的第一句话:晚辈韩珣,敬颂颐安。
贤王怎么也没有想到给他写信的人居然是韩珣,对此,他实在是感到有些意外。
贤王知道自己的二子一直和韩珣有联系,所以,他将疑惑目光转向周青睿,那意思仿佛是在询问:怎么回事?
周青睿则是朝贤王手上的书信努了努嘴,示意他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虽然,周青睿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但是,他猜测应该是与益州相关的更加细致的描述。
贤王见此,将手中的信纸展开,片刻之后,五张书信的内容全部被贤王一一看完,只见他做回到椅子上,又将手中的书信重新读了一遍。
周青睿在他父亲的脸上没有看到太过明显的神情变化,随后,他忍不住问道:“父亲,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事情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益州去年遭遇旱灾一事,贤王也曾听闻过,并就此时在一次早朝上商讨过对策。
但是,天灾是不可避免地,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的善后,帮百姓度过难关,而这些事情都是有条陈的,只需要下面的官员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照做就可以。
期间,贤王记得朝廷曾经派遣过以为监察御史巡查益州赈灾的情况,而据那名从益州回来的监察御史所言,益州虽然灾情眼中,但在益州各级官员的带领下,难民都得到了妥善了安置,并无性命之忧,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因为贤王并不是负责益州赈灾的相关官员,所以,其中的一些内情,他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想到朝廷向益州下发的大批赈灾银粮,他对那名监察御史的话也就信了七八分。
如今,照韩珣书信中所描述的看来,怕是那名监察御史的手上也不干净。
“父亲,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尽快的禀告给皇伯父?”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怎么看?当然是将那些贪赃枉法的关官员全部抓起来,还百姓一个公道。”
周青睿不理解自己父亲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因此,他就将自己的想法直言说出。
“那些难民呢?”
“难民?”
周青睿所说的固然没错,但是,惩治贪官污吏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所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的,况且还是重灾区的贪官,因此,贤王说道:“回去写一篇益州善后的条陈给我。”
“可是,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事情为父自有决断,去吧。”
“是。”
周青睿离开后,贤王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韩珣所写的这份书信,一炷香的时间后,他整理好行装,坐马车朝皇宫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