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高官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这三省直接对接皇帝,除此之外御史台、十二卫大将军和九卿也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政事,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贤王和尚书令杨炯政见素来不和,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一件事情,因为西夏议和的问题,两人曾在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今天在席间没有见到杨炯,对此,贤王也并不感到意外。
“虽然,家父身体一向康健,但还是要感谢贤王殿下的关心,晚辈一定将您的话转述给家父。”
贤王和他父亲之间是什么关系,杨世景自然是一清二楚。对于,贤王的话,他也只是姑且听之,并不当真,场面话说的差不多了,他继续说道:“晚辈才疏学浅,特意准备了舞剑来为贤王助兴。”
“哦?早就听闻杨相公家的公子文武双全,今日倒是有机会一观了。”
“只不过,这个舞剑需要两个人,晚辈还要找一个帮手。”
韩珣刚刚见杨世景上去的时候,扫了自己这里一眼,那时,他就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现在场中的人话风又突然转到这里,他算是明白了对方的打算。
“你看什么呢?”
周青睿坐在一旁看到韩珣酒也不喝,菜也不吃,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上方,出于好奇,他沿着韩珣的视线也向上瞧了一眼,这一眼,好巧不巧的和他的堂妹周细君碰到了一起。
周青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他一把抓住韩珣的胳膊,轻轻一扯,拉近彼此的距离,在韩珣的耳边轻声说道:“好你个韩珣,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当我妹夫?我这是引狼入室啊!”
“咳。”
“你干什么?是不是又犯病了?”
韩珣原本想吃一粒花生米的,周青睿这一拽,他把手嘴里的花生米扔直接卡在了喉咙中……他挣脱开周青睿的手臂,瞪了对方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你还说,大庭广众之下,你韩珣居然敢做不敢为?”
“不是,我干什么了?敢做不敢为都出来了。”
周青睿莫名其妙的话,都把韩珣给气笑了。
“你偷看我堂妹,被我逮到了,是不是对她有什么想法?”
“呃……你是说周姑娘,不,是太平公主?”
“不然呢?”
“算了吧,听说娶公主麻烦的很,婚后规矩又多,根本没有人生自由可言,虽然太平公主很漂亮,但是俗话说的好: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我是绝对不会对你妹妹有想法的。”
闹了半天,原来周青睿是以为他对太平公主有想法,韩珣对此也是哭笑不得,苍天日月为证,他韩珣对太平公主真的没有任何想法啊。
周姑娘就是仁宗皇帝最宠爱的太平公主这件事情,韩珣也是刚刚入席的时候知道的。
对这件事情,他倒是没有感到过于的惊讶,因为贤王没有女儿,再者,结合那日周姑娘的言谈举止,有此结果倒也并不意外。
韩珣努了努嘴说道:“我在看杨世景要出什么幺蛾子。”
“喂,你不会是和他有什么过节吧?”
“看着就知道了。”
……
“晚辈听闻,成国公世子文武双全,在下有幸见过一面,并为其风采所折服,今日难得在此遇见,不知在下是否能请得动韩兄呢?”
杨世景倒是说的一番好场面话,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同时把韩珣捧高。
同意,别人认为理当如此。不同意,别人会说韩珣清高孤傲,不给贤王面子,总之各有说法,这根本就是封死了韩珣的退路,只能向前。
“真是有病。”
韩珣心中暗自骂了杨世景一句。
随即,从席中起身,来到正堂中央,对坐在主位上的贤王拱手行礼,不卑不亢的朗声说道:“晚辈韩珣,见过贤王,祝贤王:寿考征宏福,闲雅鹿裘人生三乐。文明享大年,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韩兄大才,最近令“建康纸贵”的两首赋都出自你手,今日乃是贤王寿辰,韩兄就不要吝啬你的才华了吧,为兄建议你当堂为贤王题寿诗一首,不管好坏,权当是为了热闹热闹,如何?”
什么才高八斗,少年天才,杨世景今天就是要让韩珣在在座的高官贵族面前丢脸,虽然不能断了韩珣今后的仕途之路,但也算是一个不轻不重的软钉子。
“哦?原来这位就是最近名传上京的少年。”
“嗯,气度不凡,不错。”
“原来是成国公的儿子。”
和成国公相邻而坐的镇国公平日里最喜欢舞文弄墨了,因而,对《洛神赋》和《铜雀台赋》推崇备至,甚至断言,十年之后,大晋诗坛,韩珣将无出其右。
今见站立在堂中的韩珣,气宇轩昂,心中对这位少年又满意了一份,想到自家的那个混小子,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时,听闻那少年是成国公的儿子,他对相邻席案的成国公拱手,满脸羡慕的庆贺道:“恭喜成国公,令郎好文采。”
“镇国公过誉了,过誉了。”
一向被自己忽略的长子,变成了所谓的少年天才,这让他有些不适应,不知道自己现在该说些什么的成国公,为了掩饰尴尬,只好饮了一杯酒。
两人席间的对话自然没有引起其它人的注意,此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堂中那名面上带着淡淡笑容的少年身上。
“原来他就是韩珣。”
八贤王闻言,举起酒杯的手在空中停下,转而仔细的打量了一番韩珣。
随后,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暂且不论其它,单是这份面对朝堂上手握大权的各个高官贵族的审视,也能淡定自若,这份气度就值得称赞一句。
他自然是能看透杨世景的心思,但是,八贤王之所以没有出言阻止,是因为他对韩珣有信心,同时也想试探一下韩珣的能力,看看这位早就耳闻的少年究竟有无他在书信中所读到的那般优秀。
“王爷认识这孩子?”
坐在一旁的王妃李丽华知道自己夫君眼光一向很高,今日,言语之中似乎早就将这少年记在了脑海中,这不禁也让她对韩珣产生了一点兴趣。
“他老师的关门弟子。”
八贤王看了一眼韩珣,然后,对自己王妃眼中含着些许笑意的说道。
“顾太师的弟子?”
闻言,李丽华先是一阵惊愕,显得有些意外,随后,饶有兴趣的看向韩珣,她没想到堂下的这名少年居然还有如此身份。
顾太师何许人也?
顾太师乃是三朝元老,曾历任中书令、御史大夫和尚书令三大位高权重的要职,兼任昭文殿大学士,特进光禄大夫。居庙堂中,他是兢兢业业的国之柱石,处士林内,他是领袖群伦的文坛泰斗。
除此之外,他还是当今仁宗皇帝的授业恩师。
当初兴宗宾天,皇权更迭之际,齐王发动朱雀门政变,值此千钧一发之际,是顾太师临危受命,率领将士将齐王叛军尽数歼灭,而后力保仁宗皇帝登上大位。
而后,在帮助仁宗稳固政局后,在十年前递交了请辞的奏本,仁宗连续封驳了十二次请辞奏章之后,见老师去意已决,最终,只好无奈同意。
“不止如此,他还是成国公的儿子呢。”
八贤王笑道。
“玉英的儿子?”
李丽华和韩珣的母亲乃是闺中密友,两人年少时,还曾戏言要彼此的儿女结为亲家。
关于韩珣的事情,她也从冯玉英的口中略有耳闻,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眼堂下的韩珣后,果然从对方的眉眼中找到了一些以前的影子。
随后,她有些感慨的说道:“原来是这孩子,印象中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呢,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
“一会再聊,先看看。”
……
“既然如此,晚辈就献丑了,诗词没想出来,倒是想出一副寿联来,水平有限,还望贤王见谅。”
韩珣拱手向贤王说道,不经意之间看到贤王闲适的坐在那里,眼睛笑眯眯的,看到贤王这副模样,他心中闪过“看戏”一词。
最让他搞不懂的是,一旁的王妃见他望过去,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对方好像冲他面含笑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乃是私宴,世侄不必拘谨,本王也很期待你的佳作。”
堂下所坐的这些人都是一群浸淫官场许久的老狐狸,人情世故方面已经被他们练的炉火纯青了,他们自然看的清八贤王对韩珣的态度,。
而韩珣身边的杨世景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逻辑,他不动声色的撇了一眼,见韩珣看过来,他立即露出笑容。
“变色虫。”
韩珣见杨世景表情转变的如此娴熟,不去戏班子变戏法真是糟蹋了这份才能,他心中这样想到,随后,靠近一步,拉近两人彼此的距离,嘴角微微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