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审讯巡人员对托卡乔夫的妻子做工作,希望她出面配合让其丈夫老实交代。最后,托卡乔夫交代了自己的所有罪行。
按照托卡乔夫供认,他们要在6月13号进行接头,地点是位于彼弗琴科夫街的特鲁普卡。
并且在12点10分至12点25分之间,要以托卡乔夫家的小气窗打开为暗号。如果其它时间打开气窗,都视为取消接头。
于是,克格勃反谍人员赶到托卡乔夫家,并在12点10分准时打开气窗。
行动开始了,首先,克格勃反谍人员在接头地点事先埋伏,由一名专业人员化装成托卡乔夫进行接头。
与此同时,克格勃反谍人员注意到一辆车从美国使馆驶出,在托卡乔夫家绕行一周,随后向接头地点开去。
这说明,美国人看到了小气窗已打开。接头的时刻终于来了,但接头地点的一个电话亭里,站着一个看似不相干的男子,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从使馆驶出的美国人一直没来接头,而这个陌生男子却一直站在那里。
此时,接头时间只剩下不到一分钟,假扮托卡乔夫的工作人员,却发出了抓捕信号。
见此,抓捕行动迅速展开,埋伏在周围的克格勃反谍人员,全部冲了出来将那个不相干的男子控制住,与此同时,反谍人员同样将假扮成托卡乔夫的自己人也控制住,当着陌生男子的面,一并抓了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克格勃预先计划好的行动。
原来,这个不相干的人叫斯托姆·巴乌赫,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二等秘书,美国中央调查局特工。
其实,他早已进入接头地点的电话亭内,他一直等待从美国使馆开车出来之人的电话。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美国使馆之人就会电话通知巴乌赫撤离。
每个情报人员在从事间谍工作之前,都要进行非常严格的培训。除了一些技能上的训练,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就是,当一名美国中央调查局的特工被捕,不能说出自己所从事的情报工作,哪怕受到酷刑。
所以,美国情报机构的规定,要么服毒自尽,要么“否认一切”。
托卡乔夫间谍案,是1985年美苏两国情报机构较量的关键。在这场战役当中,美方损失了自己最重要的军事情报来源,托卡乔夫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化名为“斯菲拉”。
他在近7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向美方提供的机密情报。而他的存在,给苏联防御能力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据美方初步估算,作为一名间谍的托卡乔夫,为美国整整节约了1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因此,他们将托卡乔夫誉为“间谍一号”。并且,美国军方把其提供的情报,称之为“宝中之宝”。
相反,对苏联政 府方面来讲,此间谍案成了克格勃史上最大的一个耻辱。
随着阿道夫·托尔卡切夫的被捕,还有代号“瘙痒”的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此人是苏联克格勃驻伦敦的负责人,他对苏联内部体制极为熟悉,尤其是对苏联的核战略情报更是一清二楚,他也是美国了解莫斯科动向的重要情报来源。
此外还有代号为“自愿”、“百万”以及“重量”的十多名美国重量级的间谍接二连三都遭到了克格勃的逮捕。
在此之前,可以说是苏联从电子高科技到核战略,从内部体制到外部对抗方面,美国人正是靠这些间谍,对苏联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苏联人完全是在美国眼皮底下干活,毫无秘密可言。
这段时间也是美国人不费吹灰之力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重量级的间谍一一落网,这对于美国中情局来说无异于一场强烈的地震。
很快,托卡乔夫被苏联最高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处以死刑。
宣判书上认定,他曾经向美国的情报部门,出卖了包括战略弹道导 弹攻击反应系统和无线电电子打击技术在内的诸多的绝密军事情报。
而美国人斯托姆·巴乌赫因,被判不受欢迎的人并驱逐出境。当然,按惯例间谍之间可以交换,但克格勃不可能给托卡乔夫这样的机会,因为,没有人会用叛徒去交换叛徒。
1985年,又被称为“情报之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情报界的大事件。
1985年7月24日,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苏联代表团正按照日程造访意大利。令他们想象不到的是,莫斯科方面居然派了一个名叫维塔利·尤尔琴科的克格勃官员暗中监视,就怕有人借出访之名叛逃。
此君可是大有来头,当时的尤尔琴科职位为克格勃第一总局第一副处长,是安德罗波夫——日后的苏联领导人最为倚仗的得力干将之一。
在西方情报机构眼中,尤尔琴科是个大 麻烦:他自律、敬业且“忠诚”,不近女色,不爱烟酒,表面上看又不贪财,即便是想要策反他都难以下手。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完美的人,竟然抢在科学家代表团之前开溜了。
“叛逃”——这大概是历史上最具双面性的词之一了:一方面,绝大部分叛逃者,哪怕怀揣着相对高尚的理想与追求,作出这样的事情无疑也是可耻的;另一方面,能够被称为“叛逃”的人恐怕并非泛泛之辈,哪怕是普通人,只要被一方咬牙切齿地扣上“叛逃者”的大罪,手里十有八九都握着极其重要的筹码,它们甚至可以改变历史。
“叛逃者”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同时,他们对历史的影响也是显着的;所谓“叛逃”,并不一定非要收拾细软逃跑,只要背弃了曾经的信仰,哪怕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照样能带来极大的杀伤。
举个例子:在苏联面前一向纠结后果、心里发虚的美国,为何敢在古巴导 弹危机中如此坚挺,直到逼迫苏联主动认怂?
原因很简单,怀才不遇的苏军上校奥格列·潘科夫斯基充当了内鬼,亲口告诉美国人,苏联的导 弹无法威胁美国本土。
他出卖祖国并非为了回报,而是单纯地想要报复;美国方面也十分看重他,然而,即便是CIA拼了命地保护,潘科夫斯基仍被克格勃揪了出来并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