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的“套路”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从“套路”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定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呢,它又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定式”都是千锤百炼而来,经过棋手无数次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战检阅,并且大家对其中的得失判断有一个相对比较一致和明确的结论,这样的变化才可以称之为“定式”。反观所谓的“套路”就未必具备这个特征了。和“定式”相比,“套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大家对其中的得失判断可能比较模糊,并且经常为之争论不休。这应该是“套路”区别于“定式”最明显的一个不同点。
除此之外,“定式”有简有繁,它可以简明如“托退定式”,也可以复杂成“大斜千变”。而“套路”呢,就一定是那些复杂难解的,并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型变化。如果一个变化没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分歧点,没有几十步甚至上百变的直线算路,那根本就不好意思把自己称为“套路”。
今天的这盘比赛,虽然开局只有寥寥数手棋,但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局面已经是一个“大型套路”的雏形。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一点:由于黑棋这盘选择的是“中国流”开局,李小强第6手选择的是“侧面挂”。
和“正面挂”相比,大家对“侧面挂”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因此李小强刚才下的这步棋虽然也很常见,但是必修承认,这其中蕴藏的很多变化,围棋界其实并没有定论。而没有定论的东西,那当然不能称之为“定式”。
第二点。现在虽然只下了几手棋,但是现在也可以简单清理一下目前的局面。
当李小强的第6手下了“大飞侧挂”以后,黑棋应以“二间高夹”。这步“二间高夹”加上“中国流”中间那枚黑棋,再加上“小目”那枚黑子。那么在这四分之一个棋盘中。是不是可以看成黑棋是“三打一”的态势呢?
局部黑棋“三打一”,这在围棋中就已经是一副准备作战的态势了。虽然这几枚棋子表面上看上去松松垮垮,彼此之间的联系好像并不紧密。而且无论是黑棋或者白棋,棋子与棋子之间的间隔都比较大。
但是具备一定棋力的围棋爱好者都知道,越是这种看似松松垮垮的局面,其中的变化反而越多,整个局面反而越是复杂难解。
由于棋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间隔大说明下棋的时候周旋余地就大。周旋余地一大。棋盘上的分歧点就多,分歧点一多,那整个局势自然就会趋向复杂。
对于围棋高手来说,无论是职业高手还是业余高手,“一本道”这种东西从来就不会害怕的,真正头疼的是那种头绪众多的繁杂局面。
正是因为今天的开局具备这两个特征,因此现在就可以理解,当张大记者看到今天的第1张棋谱后,他马上就脱口而出:今天将会是“中韩套路大比拼”了吧。
必须承认,人家张大记者现在好歹也是“名记”了。他今天说的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
理解张大记者这句话之前,首先必须注明一点的是:这里的战端不能认为是李小强主动挑起,真正挑起战端的是刘昌赫---从他第7手“二间高夹”开始。这步棋的好坏先不论。但这是一步非常积极的态度。
有了这步棋之后,那么在这个局部就几乎没有“简明”的可能!
除了这一层意思以外,张大记者的话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他为什么不说今天是“李小强和刘昌赫将进行套路大比拼”呢?他为什么非要说什么“中韩套路大比拼”呢?
可以这样说,张大记者这话是真的说到点子上了。这个大比拼,很可能是决定本局胜负的最关键所在!
因为研究和完善一个大型“套路”,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围棋中绝大多数“大型套路”,往往都是集体研究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小强是重生者,他当然知道“套路”的厉害。因此自从他进入职业棋坛以来。他就出来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钻研。从前世带来的,包括从小开始和常韧圣罗神猪等人“集体开发”的。可以这样说。李小强的“套路”之多,李小强的“套路”之可怕。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名震江湖”。
反观他的对手刘昌赫也是一样。无论是“冲岩研究会”,还是由“冲岩研究会”和其他道场合并演变出来的“笑笑会”,这些都是韩国围棋著名的“套路”生产线。而在这其中,刘昌赫一直都是这些组织的灵魂人物。再加上刘昌赫自身的棋风特点,他那种独特的“看人下菜”功夫,可以说本身就非常适合这个路子。因此在最近几年,刘昌赫在这方面同样是威名赫赫。
现在好了,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一盘比赛中,当中国的“套路之王”碰到韩国的“套路之王”,他们俩一开局就准备操练一个大型套路,这除了吸引眼球以外,本身就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
“套路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在前台表演的是刘昌赫和李小强,但是在这一刻,他们好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围棋整体实力。
“有意思啊,今天这棋有意思啊,现在就看看他们今天到底能够上演一出什么样的好戏了。。。”
在研究室内,当大家看到两人一开始就拉开这个架势。无论是中方人员还是韩方人员,无论是李小强的支持者还是刘昌赫的支持者。都津津有味的准备围观。
当然,大家围观归围观。在刚开始阶段,研究室对技术上的探讨倒是并不怎么热烈。因为这也是“大型套路”的一个特点,这里面的分歧点是在是太多---有那时间摆各种变化,那还不如直接欣赏实战的进程好了。
就连李小强第8手刚刚下的那步“小飞”,这步棋都没怎么引起研究室的议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步棋虽然是刘昌赫的“原创”,从理论上说,刘昌赫应该对这种下法的理解更深。但人家李小强既然敢下这里。那肯定是有所依仗的,他不可能专门来投你所好。。
在众人的围观中,棋局不紧不慢的进行着,两人今天的落子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虽然大家都清楚,两人敢操练这样的大型套路,那肯定对其中的变化都比较熟悉,并且肯定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但这种大型套路毕竟复杂,里面充满了各种陷阱,可以说是步步杀机。比如说围棋中绝大部分“飞刀”,其实都是隐藏在这种大型套路中。因此大家对对局者双方的谨慎态度也都表示理解。
在上午的比赛时间,研究室基本没有对棋局进程发表什么评论。只有在棋局进行到20多手棋的时候,李石佛才笑着对曹燕子说了一句:
“石佛您看,白棋用上了您的招,看来他对您这个构思还是蛮认同嘛。”
听了李石佛的话以后,曹燕子嘿嘿一笑,他拿起棋盘上的一枚白子一拍:
“是啊,除了这步棋,这盘棋和前不久我在“王位战”第3盘输给昌赫的那盘棋一模一样。从这点来看。李小强应该也有新的研究啊。现在就是不知道,他们两位哪个研究得更深更透就是。”
他们俩现在说的,就是前不久刘昌赫用“中国流”连赢老曹三盘的那场比赛。曹燕子拍的那枚棋子。是李小强最开始下的“二连星”。而曹燕子当时那盘下的是“星,小目”。除了这一手棋以外,本局的进程和他们俩说的那盘一模一样。
虽然曹燕子现在已经判断“李小强肯定有新的研究”。但是他现在一点都不着急,无论是他和李石佛,现在都是一脸轻松。
李小强借鉴了曹燕子的下法,虽然像李石佛说的那样,代表李小强认同这个构思。但毕竟那盘棋是老曹输了---构思再好,没有经过实战检阅有什么用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
曹燕子对李石佛询问到:“我记得你和其他几个年轻人,后面对这个变化好像又进行过更深入的研究吧。不知道当时昌赫参加了没有?”
李石佛笑着回应:“我只参加了几次,研究得并不算深入。但昌赫哥哥每次都在,对于这个变化。应该还是他的明勋几个研究得最深的吧。。。”
上午两个小时比赛时间,比赛一共下了40多手棋。这个时候局面一切正常,除了曹李师徒的这段对话外,其他没有什么东西好说。
比赛下午1点钟还是续弈。到下午1点半钟,棋局进行到接近60手棋的时候,研究室内的气氛开始慢慢紧张。在这个时候,倒不是说双方的招法出现了异常。研究室认为双方的应对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双方下得都很正确。只是在这个时候,整个局面已经趋向复杂和激烈。现在已经到了容不得任何差错的时候。
下午2点钟,全局70多手。研究室出现新的故事。当新的棋谱传到研究室,当李石佛看过棋谱:
“咦!?这步棋,白棋的这步棋。。。”
“石佛,你发现了什么?”
“这,这步棋,这步棋好像不对吧。”
“哦?”这下曹燕子来了兴趣,他接过棋谱去看。因为曹燕子听得很清楚,李石佛说的是“白棋不对”!
曹燕子虽然接过棋谱,不过他并没有仔细研究,因为他心里清楚,除非是简单的“勺子”,否则是李小强出现错误的话,那肯定也不是扫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这步棋,你们当时有研究吗?”
“没错!当时研究这个变化的时候我也在场,我的印象很深刻。”
“那你们当时什么结论?”
“我们当时的结论很明确,白棋这步棋并不成立!”
“哦!”
听到李石佛如此肯定的回答,曹燕子的眼睛渐渐变得明亮。
在他们俩发现问题的同时,在中方研究阵容这边,现在好像却还没有发现问题。
下午2点钟左右,华领队长叹一声:“唉,如果是常韧圣他们在就好了,这样的局面真是看起来头疼。”
对此陈超越笑着回应:“要不,现在就和棋院那边连连线,看看他们怎么说?”
今天来到现场研究室的,都是包括聂旋风等老棋手,对于这样的大型套路,这当然不是他们所擅长。就在这个时候,张大记者匆匆跑过来:
“我听老曹他们说。。。”
“啊!”
一时间,现场中方人员脸色大变。
李石佛他们的意见真的对吗?
待在申城现场的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差不多同一时间。中国棋院,国少队古大力和孔二杰等人也在研究这盘棋。当他们看到棋局的最新进程后。孔二杰突然大声嚷嚷:
“邱宝邱宝,你快来看,老大下出了你发现的那步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