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第二次围困建康,和第一次完全不同。他害怕郗大人成为第二个戴渊,所以就上表朝廷,让你担任尚书令。”郭璞说道。郗鉴点点头,对郭璞说道:“郭大人还要回姑孰?”
“是啊,这是王敦的命令。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郭璞笑道。郭璞说完,拱手施礼和郗鉴告辞,回姑孰去了。
郗鉴无奈,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交代了一下府衙事务,准备返回建康就职。当初司马承去长沙,要到武昌拜见王敦。郗鉴回朝就职要经过姑孰,前往拜见自封为丞相的王敦。
姑孰府衙,郗鉴和王敦相见。郗鉴给王敦施礼,然后入座。和几年前招待司马承一样,王敦也盛排盛宴,几十个参军、部将作陪。王敦一方面想给郗鉴来个下马威,另一方面,又打算把郗鉴收到自己帐下,为己所用。王敦举起酒樽说道:“各位,今天郗大人回朝高就,我很高兴。来。大家共饮此杯,祝福郗大人!”
郗鉴站起来说道:“郗某不才,我非常感谢丞相的盛情款待!”
说完,郗鉴和所有人端起酒樽,喝了第一杯酒。放下酒樽,几个士兵过来倒酒。王敦说道:“郗大人在兖州深得民心,不过现在是朝廷用人之际。尚书令一职,非你莫属啊!”
“陛下的诏令,我怎敢不听从?尚书令是朝中的重要职位,我不敢有丝毫马虎。”郗鉴说道。王敦又端起酒樽说道:“郗大人,你回朝高就,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来,咱俩干一杯!”
放下酒樽,王敦问道:“郗大人,你怎么看乐广这个人?”
郗鉴知道王敦没安好心,于是笑着说道:“愿闻其详。”
王敦说道:“乐广这个人,出身微贱。只因得到卫瓘、王戎、裴楷等人的欣赏,后来仕途一帆风顺,以至于做到了前朝的尚书令。其实依我看,乐广没什么真才实学。一个后生四处游荡,言行有背于名教朝纲。他的实际才能,怎么能和满奋相提并论呢!”
郗鉴说道:“相互比较,一定要是同类型的人才行。乐广为人性情平淡,见识深远。即便是处于倾危之朝,也不随意亲附疏远于人。因为为官清正廉洁,甚至被人们尊称为‘乐令’。在愍怀太子被废时,可以说柔中有刚,不失正体。再说满奋,愍怀太子被关押至金墉城,朝廷诏令大臣不许辞别。但几乎所有的大臣还是前往送行。司隶校尉满奋,把送行的大臣全部投入监狱。那些被押送到河南监狱的大臣,乐广全部予以释放。二者孰是孰非,高下立判。满奋是个失节之人,怎能和乐广同日而语!”
王敦继续说道:“愍怀太子被废,自然是因为他的过错。那些继续和废太子交往的人,只能给自己带来危机。人怎么只能死守着人之常情呢?以此相比,满奋不弱于乐广是很清楚的。”
郗鉴不以为然,继续说道:“大丈夫洁身北面侍君,谨守三纲之义,怎么可以偷生而变节?像满奋这样的人,有何面目居于朝堂之上、天地之间!如果是天道已终,也当随之灭亡!”
满脸恼怒的王敦见不能说服郗鉴,于是起身来到府衙外面。钱凤、沈充也跟了出来。钱凤说道:“丞相,我看郗鉴这个人,就是第二个戴渊!丞相能够杀了戴渊,杀掉郗鉴,也不是难事!”
“丞相杀了几个司马睿的重臣,但眼看着像郗鉴这样的,又逐步成了司马绍的重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现在就把郗鉴除掉,以绝后患!”沈充说着,用手比划成刀砍的样子。王敦摆摆手说道:“像郗鉴这样的人,咱们应该尽量争取,不能动不动就动杀机。况且郗鉴的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先把他扣下来,好言相劝,威逼利诱,多管齐下。看看他是不是愿意和我们坐一条船。”
王敦果然不允许郗鉴回建康,每天让钱凤、沈充,或者其他参军、部将陪着饮酒、喝茶,唯独不允许郭璞相陪。过了几天,钱凤和沈充来见王敦。钱凤说道:“丞相,这几天不管我和沈大都督怎么劝说,其他将领也劝说郗鉴。可不管我们怎么劝说,许诺高官厚禄,郗鉴都不为所动。依我看,干脆把他杀了算了!”
这些日子,虽然王敦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但在杀不杀郗鉴这件事上,他并没有听从钱凤、沈充的话。王敦说道:“郗鉴是博学、儒雅之士,名气大,地位高,怎么能随便加害于他呢!”
就这样,郗鉴和王敦告辞,得以离开姑孰,回到建康。司马绍在御书房召见郗鉴,想对他委以重任。司马绍说道:“王敦费尽心思,把郗爱卿排挤回朝廷。这样也好,为了防止王敦对建康的进攻,朕授予你假节,加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
郗鉴推辞道:“陛下,您的心情臣感同身受。不过,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未雨绸缪。王敦兵力主要在建康东面和东南,我们及早做出应对之策就行了。”
第二天,太极殿东堂。郗鉴作为尚书令,第一次参加朝会。司马绍说道:“为了安抚丞相,朕打算派使者前去慰问。如果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能够消弭战乱,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
“陛下打算怎么做?”王导问道。司马绍说道:“朕这几天想了一下,丞相第二次劳师远征,朕应该封赏和犒劳他。朕打算明天先派太常应詹前往姑孰,拜授丞相黄钺,班剑武士二十人。奏事不提自己名字,入朝不趋走,带剑穿履上殿。后天再派侍中阮孚携带五十头牛和十车美酒,前往姑孰犒劳。茂弘大人已经改任司徒,郗鉴大人改任尚书令。丞相自命为扬州牧,朕同意。”
应詹和阮孚先后回来了。来到朝堂,两个人的话一样:“启禀陛下,丞相称病不见,只是派钱凤、沈充接受了封赏和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