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出尘站在门口,有侍卫进去禀报,此时她一身戎装,看起来英姿飒爽。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张出尘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年轻小将策马而来,身后跟着一群侍卫。
二人一上一下,目光对视,张出尘在看他,那小将也在看她,一直到了近前。
“将军!”
门口的护卫上前行李,接过小将的手里的缰绳,张出尘的目光随着他的移动而移动。
而那位小将走了过去,又回头看了看,好像有什么事情要禀报,看了一眼就进入大帐。
此时大帐中,李诠看着高顺的信有些哭笑不得,他们现在正打仗呢,高顺竟然给李靖找了个媳妇儿。
“靖儿你回来的正好,你看看这个吧!”
李靖不明所以,接过信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
“阿父,这……”
“刚刚你进来,有没有看到一位小娘子……”
“啊,是她!”
看儿子的表情,李诠就知道二人是喜欢的,最起码并不反对,也说明那女子长得不错。
“让人家进来吧,陛下赐婚你还能不要啊。”
李靖闻言脸更红了,犹豫着走出大帐,来到张出尘面前。
“我阿父,不,大帅让你进去!”
看见李靖窘迫的样子,张出尘不由得噗嗤一笑,同时心中窃喜,看来高顺并没有骗他。
知道自己找到了良人,张出尘索性大大方方进了大帐,李靖跟在她后面,偷偷打量着张出尘。
进了大帐,张出尘一眼就看到了李诠,李诠坐在正中,捋着胡子打量着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儿。
“你叫张出尘?”
“正是!”
“你阿父是张忠啸?”
“是。”
李诠见张出尘落落大方,而且模样也不差,也是十分满意,赞叹高顺看人的目光。
“既然是陛下赐婚,那么你就留下吧,等冬季休战时,立刻安排你们完婚!”
如此果断的安排,反而让张出尘有些不知所措,李靖低着头一言不发,李诠忽然哈哈大笑。
派人把张出尘送到韩氏那里,父子二人继续商议军事,不过李靖好像有点心不在焉。
“靖儿,陛下赐婚是为了鼓励你,你可不能因为儿女私情影响了大事。”
被李诠这么一提醒,李靖这才收心。
再说张出尘进了城,来到一处宅子前,此时她才明白,高顺说她能不能上战场不是他说的算,原来是要看李靖愿意不愿意。
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嫁人了,而自己好像也没有拒绝,二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看对方都十分顺眼。
演义中的故事十分精彩,可现实往往比较平淡,二人的婚事定下,也算是了了李诠夫妇的一桩心事。
至于张出尘的出身,二人也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他们的出身并不高,而且他们相信高顺看人的眼光。
……
李诠父子的对手是杨素,主要是因为南方水军比较多。
而杨素素来擅长水战,所以并不好对付,父子二人为此也是小心应对。
南军制定的计划是顺长江北上,沿着襄州荆州一线,北上直奔长安。
不过杨素可不是吃素的,他在各条水路都设了关卡,城池也进行了加固,用来防止齐军的大炮。
如此水陆两方面都万无一失,而且隋军是顺流而下,支援的速度十分快,所以齐军的行动要十分小心。
隋军把控着河流上流,抵达江陵只需要一天,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千里江陵一日还。
再加上巴蜀地区复杂的地形,可谓是易守难攻,所以南军面临的局面最复杂,也最不好打。
好在南军有一半是岭南人,其中也有一部分蜀兵,他们熟悉当地的环境,也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这样可以减少非战减员。
在这种环境里,大规模的战斗很难出现,基本上都是小规模战役,双方争夺战略位置。
“大帅,隋军在绥州、随州、襄州、信州都布有重兵,封死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们如果正面进攻,很难突破隋军的防线,我们必须想个办法,绕开隋军的视线……”
而在隋军那里,此时也在商议如何对付齐军,这样防守下去不是办法,隋国的实力和齐国耗不起。
既然耗不起,那就需要主动出击,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地形。
除了长江以外,这边还有沔江和汉江,这条长江第一支流,成为了双方天然的屏障。
从地图上看也许只是一条弯曲的线,可在现实就是一条奔流的大河,守护着隋国的南端。
西有蜀地易守难攻,北有汉水拦路,所以双方注定难解难分,很难分出胜负。
南部战场如此,中部战场就好了许多,这里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
在这种地形下,双方已经可以开展大规模战斗,只有个别山地需要丛林作战。
秦爱率领的多种部队完全可以应付,并且碾压隋军。
而北方战场则更简单,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高长恭拥有五万骑兵,作为齐军主力。
有了这五万骑兵,他可以纵横华北,再加上火器之位,隋军根本不是对手。
然而高长恭的任务不仅于此,两国开战看似与他人无关,可北方的突厥不得不防。
为了防止突厥的偷袭,高长恭进行了严格的部署,始终留意突厥的动向,防止他们南下突袭。
事实上齐国的檄文一发,杨坚就已经派人像突厥求援,倒不是对自己没信心,只是想少消耗一点实力。
可杨坚这么打算,沙钵略也是这么想的,中原两个国家大战,必然是一死一伤的结果。
就算出手,也要随机应变,等到两国打个两败俱伤后,他们再出手收获更大。
杨坚知道沙钵略的想法,所以也没太指望他,为了防止突厥偷袭,北部战场由史万岁和贺若弼指挥。
历史上史万岁就大破突厥,哪怕历史已经改变,他依然十分了解突厥。
这就好像是宿命,注定了有些人的功绩。
比如当年的匈奴畏惧李广,史万岁对突厥很有威慑,而李靖注定可以灭了突厥……
兵对兵,将对将,谋士对谋士,帝王对帝王。
高颎和裴世矩,这两位本应该同一阵营的人物,如今却相互为敌,把控着全面战场。
三处战场行驶不同,此时斗的旗鼓相当,虽然齐军有些优势,可是也无法击溃隋军。
韩擒虎在秦爱手中吃了两次亏后,立刻改变了战术,大规模战斗不行,小规模也不占优势,明着来打不过,那就暗中偷袭。
由于齐军是客场作战,总有一些不方便,隋军利用主场优势时常骚扰,弄得齐军防不胜防。
即便齐军攻下了几个城池,也不敢再向前深入,因为补给问题,一旦被隋军切断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个过程中,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无论是士气还是国力,笑到最后的就是王者。
从三月份出兵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个月了,隋军虽然伤亡比较大,但还没有伤筋动骨。
两个皇帝看着战报,都是十分肉疼的,杨坚是不忍死去的士兵,而高顺则是心疼钱。
进入秋季后,北方很快就会转冷,到时候攻城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冬天水会结冰。
在这四个月里,其实只有两个月在打仗,因为夏天太热,人畜都无法适应,所以那段时间双方都没什么大规模行动。
至于冬天会不会进攻,如果不是雨雪天气,太冷也不好打,即便有保暖措施,可武器却是冰冷的。
在这种情况下,高顺需要他们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在在热夏和严冬都可以出兵,也就就是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