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魏延联合司马徽、胡昭、王粲等人又从《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和《道德经》、《庄子》、《墨子》、《孙子》等诸子百家典籍里选择通俗易懂的章节,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成四本书,供给一年级到四年级作为最基本的课程,名字便称做《小学》,跟那个艰涩的儒家典籍《大学》相区别开。如此看来,整个小学期间,除了《小学》、书、数让那些小学生烦一点,其他课程都是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这些孩子基本不苦逼不抑郁,不五道杠。

等到第三年,中央大学堂第二期的一千多师范生毕业以后,便开始在各个亭的邬堡分设小学堂,在县里或大的乡镇里设置中学堂。

中学堂面向所有十岁到十五岁的稍微有些基础的孩子,当然这些孩子要通过五选一的择优录取的选拔考试才能获取进入中学堂的机会。

之所以设置这个选拔考试,魏延觉得,大部分天资鲁钝的孩子还是只接受一定的启蒙教育就够了,只要他们能看懂官府发放的日报,能看懂魏军的告示,能有意识反抗世家大族的统治,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就够了。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须要大量的自耕农、商贩、奴仆、佃农,若是让他们轻易上了中学堂,再轻易上了大学堂,只会让他们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自己能做文臣武将,便不屑于做普通的工作。

穿越之前的他,看到太多这种悲剧,大学开始扩招,很多原本考不上的高中生都能挤进大学校门,他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殊不知,在当局的眼里却成了有文凭的民工,他们被生生拔高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初入社会的头几年很是痛苦,直到放弃了天之骄子的架子,适应了社会,才逐渐快乐起来。

魏延不能坐看凭投胎好坏来选择人才,只能给大家一个平等的机会,谁的天资好又肯努力,谁就有进一步的机会,

魏延在每个县城设置一个中学堂,一百个县城,便有一百个中学堂,每个中学堂大概有一千名学生,每个中学堂一开始只有五个老师,这一千个学生刚升入中学堂自然是中学堂一年级,按照魏延的十年教育编制来说,他们算是五年级的学生,中央大学堂毕业算是十年级。

第一批学员大概有在第一期拨给中学堂五百名教师,平均二百个学生才能摊到一个教师,而且还有那么多科目需要教授,一开始也只能采用优秀学生助教的方式,即便是后来师资力量雄厚了,优秀学生助教的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

中学堂只设置三年,不分初中学堂和高中学堂,学习的课程基本上是小学堂的升级版,比小学堂稍有不同的是中学堂的学生在每个学年里的寒暑假里,都要去魏军军营里做军事训练。魏延想让整个汉民族强盛起来,全民皆兵跟全民教育就必须结合起来,实行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所以学生时期的军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战乱年代,更要加强,最起码要让他们面对敌人有自保之力。

魏延发现,人跟人的天资相差就是很大,有些孩子天生聪颖,能够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学完其他孩子要一年才能学完的内容,按照魏延颁布的教育制度,这些孩子可以跳级,只要通过跳级考试,就可以接连越级,以至于有的愚钝孩子十五岁还在小学堂读一年级,有的孩子十岁就越级到了中学堂读七年级。

当然,天资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勤奋刻苦程度才是决定因素,许多孩子天资过人,但他们生性懒惰不求上进,便逐渐地泯然众人,真正笑到最后的有两种人,天资过人且勤奋刻苦的,天资一般非常勤奋刻苦的,反观那些天资过人却生性懒惰的、天资一般却生性懒惰、天资实在太差的都陆续被淘汰了。

中学堂学生的教材亦是魏延召集所有文士,包括司马徽、胡昭一起编纂的。

中学堂所学的礼,便是整本《礼记》,里面有些荒谬不合时宜的都被魏延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尤其是诸多学者如董仲舒等人对礼记的注解,简直是糟粕之至。当然更重要的是练习礼仪,有些不适合这个时代的礼仪也被魏延删去,添加了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军礼等新式礼仪。

中学堂所学的乐,在小学堂的基础上,更富有实践意义,有这些学生组成的乐团、舞团、唱诗团,已经成了中学堂所在的乡镇、县城等地方上每次庆典的主要表演团队,而且不像后世那些可怜的孩子站在寒风中冒着大雨去给那些有人撑伞的混蛋们免费表演,他们都是有报酬的,全部由这些乐团、舞团、唱诗团留作运营经费,魏延要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要学会独立、学会经营。

中学堂所学的射箭,有实践意义,每个月他们都有射箭比赛,都有打猎比赛。

从马场里拨给中学堂的马匹比拨给小学堂的多出一倍,基本上每五个孩子能轮到一匹马,他们可以轮番骑乘,锻炼马术,在中学堂里已经开始教授马球课程,每周都有赛马、马球比赛。

中学堂的学员同样也编入童子军,辅助地方郡县乡兵做好警戒,在战争状况稳定的情况下,中学堂的部分射箭高手还会登上城楼,在郡县乡兵的保护下,向来犯的敌军射箭。魏延一直坚信,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战斗力,就白学了,纯粹浪费时间。

因为这个时代的字体都是繁体,很多字有超多笔画,很难记忆,所以到了中学堂还是有识字课和书法课程,书法写得好的中学堂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到魏军的布告宣传队伍,再后来,魏延会渐渐推广简体字。

中学堂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均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等复杂的数艺,并且利用所学的算术参与到具体的劳动生产上来,为他们各自的家庭算账,去辅助乡镇、亭堡的税吏。

此外,魏延根据后世的初中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本,再参考现在的《墨子》、《吕氏春秋》等著作,绞尽脑汁,编纂出一本《格物》供中学生们学习,《格物》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只不过改头换面,全部由魏延口述出来,像什么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在这个时代,也是魏延发现的。

魏延在闲暇时候在中央大学堂师范学院登台传授《格物》,台下座无虚席,旁听者把教室内外挤得水泄不通,因为魏延的讲述深入浅出,用东汉末年的语言讲述一个个非常简单而又不被东汉人发现的世界奥秘,让他们大开眼界。

那些师范学院学员们学好了,便传授给中学堂的学员们。

《历史》、《地理》已经用不着编纂,魏延也懒得像后世某些历史学家那样歪曲历史故意淡化异族对华夏的荼毒,便定下《史记》、《水经注》为《历史》、《地理》的通读教材,当然,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后面的历史则以《汉书》为参考书籍。等到时机成熟,魏延才会专门编纂历史和地理教材。

班固之后未写的历史,魏延则属意让蔡邕的关门弟子王粲主修国史,一直写到王粲逝世为止,在王粲编纂国史的过程中,魏延没有做任何干扰,他不学李世民,更不学后世的某些人,动不动就篡改历史,把历史当成任由权力打扮的婊子。

魏延因历史而生,所以在尊重历史这一点儿,任何帝王都比不上他,即便王粲笔下把他曾经满手的血腥罪恶写得入木三分,魏延也只是一笑置之。

魏延又联合司马徽、胡昭等人,从《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和《道德经》、《庄子》、《墨子》、《孙子》、《魏氏春秋》等诸子百家典籍里选择更复杂一些的章节,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成三本书,供给中学堂五年级到七年级作为最基本的课程,名字便称做《中学》,跟那个儒家典籍《大学》相区别开。

在中学堂毕业以后,又要经过一次残酷的淘汰考试,这次淘汰率更高,十比一,是因为中学堂之后,目前能够上的大学堂,只有一个中央大学堂,在中央大学堂课程学完以后,又通过毕业淘汰考试的都能有一个很光明的前景。

从中央大学堂师范学院毕业的就可以去做教师,教师通常兼任亭傅、乡傅、县傅,主管地方教化,很受人尊重,不比当其他官吏差,在待遇福利更有超过。

从军事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正规军做一个两长、副队长或队参,直接就是中武士以上的军衔,在同样功劳下,军事学院的学生获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若是想留在地方,也可以去亭堡做亭尉或副乡尉,上升的空间比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行伍的军官更大,因为他们是魏延的学生。

从政治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地方的亭里做亭长、亭丞,少数优秀一点儿可以去做乡丞,他们获得上升的空间比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文官更大,基本上三年就能获得一次擢升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他们是魏延的学生。

从技术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工部任职,或者在魏军的总装备部任职。

从文艺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礼部任职,或者在魏军的文艺兵团任职。

女子学院毕业的,可以去将军府或日后的皇宫做女官,可以去魏军的文艺兵团任职,也可以去小学堂或中学堂做教师负责乐艺的教学,当然更多的女子学院学生都选择回家相夫教子,魏延对此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多仰仗家世,多是去许都的太学就学,或者前去追随郑玄、管宁等私学,不屑于进入中央大学堂。

等到他们意识到魏延的强大,意识到中央大学堂学生乃是魏延门生之后,中央大学堂已经对这些世家子弟关闭进入的通道,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世家子弟应该入太学,中央大学堂是贫贱子弟的,世家子弟入了大学堂会辱没他们的身份。”

当然,才能优秀、品德高洁、与众不同的世家子弟,魏延还是会给他们打开方便之门的,当然这样的世家子弟是凤毛麟角了,且多跟家主的品行教育有关。

在搞中央大学堂的同时,魏延不想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弹,便安排了一些自己能够接受、才能品德都比较突出的做了县令、乡令,某些世家子弟甚至做了郡太守和郡丞,比如河内脩武人张范。

张范的祖父张歆曾经担任过司徒,父亲张延曾经担任过太尉,颇有名望,太傅袁隗本想将其女嫁给张范,但张范坚辞不受。张范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不追求官职,喜欢帮助穷人,家无余财,内外的穷人、孤寡都十分敬重。魏延对这样的世家子弟是很敬仰的,便委任他为河东郡太守。

中央大学堂各个学院的学制均是三年,入学的学员不限制年龄,只要能够通过入学考试,不论是十岁的还是五十岁的都可以入学,当然录取的名额都有限定,因为正规军政系统能够提供给中央大学堂毕业生的职位是有限的。

大学堂的大部分学员,他们都是五岁入小学堂,十岁入中学堂,十三岁入大学堂,十六岁就学成,通过毕业考试以后,就可以安排基层岗位,开始做没有官阶的小吏,再过两年,到了十八岁就可以授予官职。

魏延觉得后世上的小学、中学、大学学制拉的那么长,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学生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学没用的东西。

魏延确保的是下面的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所学的东西都是能够用得到实处的,那些暂时用不到实处也是基础学科,不像某些国家的政权为了粉饰太平,让学生多学一些没用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极品大昏君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凤帝九倾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穿越之横扫三国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沙雕网友援北伐大乾暴君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执戟战红楼马谡别传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异世枭雄传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笙书传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包拯历险记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