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城。
徐渭山和娄泽阳走在北阳郡的街道上,两人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
眼前的景象,与他们一路上的预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他们的心中满是震惊。
“这,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北阳郡吗?”徐渭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望着四周繁华的街景,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街道两旁的店铺林立,各种招牌高高挂起,上面的文字或古朴或灵动,彰显着店主的文化底蕴。
店铺里传来阵阵热闹的叫卖声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有精美的瓷器,上面绘着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有光滑如玉的丝绸,色彩斑斓,质地柔软。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看得人眼花缭乱。
娄泽阳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他伸手触摸着路边的一座建筑,那建筑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匠人的用心。
他抬起头,望着这些建筑,喃喃道:“这些房屋,无论是结构还是装饰,都比京城的普通民居要好上许多。北阳王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两人继续前行,一路上没有看到一个乞丐。他们曾以为,北阳郡地处偏远,必定是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可眼前的一切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路上的行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丝做作。他们穿着整洁的衣裳,步伐轻快,仿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徐兄,你看那孩子。”娄泽阳指着前方一个正在追逐蝴蝶的孩童,那孩子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无忧无虑地奔跑着。
徐渭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样的孩子,本该在京城的学堂里读书,如今却在这偏远的北阳郡,也能过上如此快乐的生活。”
他们来到一处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集市,各种各样的摊位摆满了整个广场。有人在卖新鲜的瓜果蔬菜,有人在卖手工制作的玩具,还有人在卖各种书籍。
徐渭山和娄泽阳的目光被那些书籍吸引住了,他们走上前去,翻看着那些书籍。
这些书籍的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经典着作,也有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新书。
“这里的百姓,竟然如此重视读书。”徐渭山感叹道,他拿起一本关于农业种植的书籍,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通俗易懂,对百姓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北阳郡推广全民读书,看来并非是为了敛财,而是真正为了百姓的福祉。”
娄泽阳也拿起一本医书,仔细翻阅着。他发现这本书中不仅有传统的医学知识,还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的书院,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样的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疑虑更加深重。他们决定继续前往书院,去探寻这背后隐藏的真相。
他们知道,这一趟北阳郡之行,可能会颠覆他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和认知。
新建的学院大门前,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北阳太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笔力雄浑,气势磅礴。
学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徐渭山和娄泽阳站在学院门口,望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娄泽阳捋着胡须,冷哼一声:“哼,这北阳王妃,不过是小聪明罢了。想要靠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妄图在学术上超越国子监,简直是痴人说梦!”
老仆也附和道:“不错,国子监乃是千年学府,汇聚天下英才,底蕴深厚,岂是这小小的北阳郡能比的?我看这北阳王妃,不过是沽名钓誉,想要借此抬高自己的声望罢了。”
徐渭山没有搭话,看着眼前的景象陷入了沉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几位先生,这天下之事,本就不可一概而论。北阳郡虽小,但有志者事竟成,焉知不能开创一番新气象?”
徐渭山和娄泽阳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女子缓缓走来,她眉目如画,气质高雅,正是北阳王妃王维维。
徐渭山和娄泽阳微微躬身,以示敬意。
王维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几位先生,你们远道而来,想必也是为这北阳太学之事。不知几位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娄泽阳冷笑道:“王妃,你这北阳太学,不过是东施效颦,徒有其表罢了。国子监的学子,皆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之士,而你这北阳太学,不过是些乳臭未干的童子,能有什么作为?”
王维维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先生此言差矣。幼童虽小,但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今日之幼童,他日必成栋梁之材。先生若不信,不妨随我一观。”
说着,王维维带着徐渭山和娄泽阳走进学院。只见学院内,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读书,稚嫩的童声朗朗,回荡在学院之中。
徐渭山和娄泽阳不禁有些惊讶,这些幼童虽然年幼,但读书的认真劲头,丝毫不亚于国子监的学子。
王维维指着学生们说道:“先生,这些幼童,皆是北阳郡的希望。他们今日所学,他日必能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先生所言的国子监,虽有才高八斗之士,但若只局限于一隅,又怎能为万世开太平?”
娄泽阳却仍不服气,“王妃,你这北阳太学,藏书虽多,但多为浅薄之书,怎能与国子监的典籍相提并论?”
王维维微微一笑,“先生,藏书不在多,而在精。北阳太学的藏书,虽不及国子监丰富,但皆是精心挑选,适合学子们学习的书籍。
而且,我们还广邀天下学士,前来交流学问,这不正是为往事立绝学吗?”
徐渭山和娄泽阳听了,心中一震,不禁有些动摇。
心里一直默默重复这四句箴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维维见状,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徐渭山,“先生,这是北阳太学的邀请函。先生若能留在北阳郡,与天下学士共同探讨学问,必能开创一番新气象。先生以为如何?”
徐渭山接过邀请函,心中百感交集。他本以为北阳郡的太学不过是徒有其表,如今看来,却大有可为。
他抬起头,望着王维维,“王妃,老夫愿留在北阳郡,为这太学贡献一份力量。”
娄泽阳见徐渭山坚决,也跟着说道:“好,我也留下!”
王维维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北阳太学,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而先生们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