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些年来,刘备虽然不断从这三个军里面抽调一些老资格军士加入其他新兵军担任军官或者教官,但是这三个军的战斗力还是独一档的存在。

三个骑兵军正式成军建制前后,他们追随刘备在凉州战场和河北战场以及幽州战场上多次取得辉煌的胜利,干碎了鲜卑人和乌桓人,把剩下的都给吓跑了。

而鲜卑人和乌桓人还在的时候,辽东这块,他们是绝对的扛把子。

扶余人和高句丽人,实在是不够看的,一轮冲锋算是给他们面子的。

高句丽王伊夷模和扶余王尉仇台在狼狈的败逃之中纷纷陨命,没有坚持到返回王城,就被汉军骑兵在路上给追到了,然后杀死了。

本来汉军还是想俘虏他们的,但是没想到这两人运气都不好,乱军之中,愣是没能活下来。

他们死后,汉军骑兵追到了他们的王城,按照牵招的命令,把他们的上层全给抓了起来,然后全给杀了,一大家子整整齐齐,一起奔了地府见阎王去了。

王城毁灭、王族覆灭,连官员都被一锅端了之后,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刚刚成型的文明也算是彻底毁灭了,这两个国家也算是完蛋了。

他们的文明和统治的象征就是王城,以及王城里的人,王城和王城里的人都毁掉了之后,他们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文化积累被汉军一把火付之一炬,两座王城被汉军摧毁,这两个国家的灭亡就是再也无法逆转的事实。

至于那些还在逃窜的部众们,已经没什么值得在意的了,反正迟早会死,或者被抓住,失去文明传承能力的他们,也已经没有了复国的可能。

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就是抓俘虏,就是大扫荡,以及对这两个国家周边地区的一些部族的清扫。

战争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但是最主要的敌人已经被毁灭了,从开战到王城覆灭,从国家存在到国家实质性灭亡,前后不过四五天的功夫。

汉帝国的强悍国力与周边地区国家之间,已经产生了比银河间距还要广阔的差距,与此相比,牛郎织女见一面都没有那么难。

但是更搞笑的是,夏侯渊和庞德纷纷觉得他们没有打过瘾,敌人太弱了,一个冲击就完蛋了感觉不是在战斗,而是在砍瓜切菜、抓猪猡,虽然一时很快活很热血,但是这种感觉消失的也很快,缺少打了大胜仗的成就感。

这就给牵招气得脸发绿。

你们还不满意了?

我都没正儿八经上战场杀人,你们还好意思在我面前说你们没过瘾?

伱们的嘴巴怎么能说出那么冰冷的话语来的?

不过不满归不满,仗还是要继续打下去,高句丽国和扶余国被覆灭之后,汉军除了一支骑兵继续向东探索之外,大部分主力都在牵招的命令下转向,开始向南进发。

南边,是东沃沮人的聚居地,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再南边一点,就是三韩与一些其他不知道族属的半游猎半农耕民族的活动范围,而他们也无一例外,都将成为汉军的战利品。

夏侯渊和庞德因为没有打过瘾,所以很快就继续带兵南下了。

骑兵军风驰电掣一般的速度实在是恐怖,而且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担忧——

第三帝国建立之后,高桥马鞍和马蹄铁已经被刘备全面推广开来,战马马蹄受损严重这个事情已经不再是严重的问题了。

古中国骑兵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引进和大规模使用马蹄铁,以至于骑兵强盛的时代总是因为马蹄磨损的原因而使得战马折损率过高,从而消耗太多的资金和军事资源,以至于不能及时扩大战果。

就好比汉武帝一场漠北决战,报废战马超过三成,历年来多次骑兵决战,战马折损率居高不下,虽然说饲养战马百万,但是漠北决战这样的战斗,真经不起他们几次打。

庞大的骑兵损失是汉军无法进一步扩充骑兵规模和战果的重要原因。

实在是太费钱了。

而刘备这边,早先是为了确保不会有其他敌人同步掌握马蹄铁而刻意隐藏,也为此承担了较大的战马损失率,一场大规模高强度骑兵作战打下来,战马折损率也会超过三成。

等自己成为最强的势力、且周边也没有什么强悍敌人的时候,刘备便给所有骑兵列装了高桥马鞍和马蹄铁,瞬间使汉军骑兵的战斗力暴涨,战马折损率也大大下降。

高桥马鞍等非常适用于马上作战的马上装备被使用之后,骑兵的双手得以解放,不需要经过过去那般严苛且漫长的训练就能成功做出高难度的马上战术动作,且作战手段也一下子扩展了很多。

可以说原本就非常精锐的汉军骑兵一下子如虎添翼,成了飞虎。

至于马蹄铁的引入,则更是直接造成很多骑兵都抱着自己心爱的战马的马脖子痛哭失声这样奇特的现象。

当然了,不是伤心,而是激动。

痛哭失声的士兵们一方面是怀念他们曾经那些因为马蹄受损而不得不离开身边的爱马,一方面也是为了不会再那么频繁的和爱马分离而欣喜若狂,从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战场上,骑兵和战马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一匹优秀的战马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救下主人的性命,因为马蹄磨损而无法继续作战这种事情对于一名骑兵来说,情绪自然是很复杂的。

很多骑兵在自己的爱马钉上马掌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骑着自己的爱马到处狂奔撒欢,直到自己累得要死,战马也累得要死才停止。

这当然是好事,不仅让骑兵们有了更强的作战能力和续航能力,同时也是一件大大减少骑兵费用支出的好事。

所以军队高兴,户部和少府也非常高兴。

这是一件正儿八经的大好事。

从那之后,少府和户部一起算了一笔账,认为这两样装备引入骑兵军队之后,节省的战马饲育和折损战马处理的经费,足以让刘备再建立一支三万人以上的强悍骑兵。

甚至于这些新装备的引入和列装还永久的改变了骑兵训练的难度与骑兵成军的难度,大大减少了训练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这一部分的费用节省又将给刘备省出两万左右骑兵的经费。

等于第三帝国的骑兵数量瞬间就能朝着十万人以上而去了。

对此,刘备自然是高兴的,并且着手准备将两个雒阳驻守的新兵军转变为骑兵军的军事计划,并且计划在未来增加更多的骑兵军,增多汉军的骑兵数量,并且争取让汉军实现全骡马化机动作战,在机动速度上向巅峰唐军靠拢。

而当前,骁骑军和豹骑军这两支精锐骑兵就相当于是在辽东大地上打疯了。

一战打崩了扶余国和高句丽国的主力军队,再一战灭国,两次作战之后,覆灭了两个国家,庞德和夏侯渊意犹未尽,率领骑兵迅猛突入了东沃沮族群的聚居地,展开了新一轮作战。

东沃沮是一个古老族群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随后在东汉时期,沃沮成为高句丽藩属,从此基本上跟随高句丽行动。

虽然如此,东沃沮人的文明程度是比较低的,甚至不如高句丽人,他们的房屋样式仍为半地穴式,主要使用的器具为陶器,文明水平基本停留在阶级社会以前,且尚未出现使用青铜器的迹象。

根据东园密探的说法,这群人没什么开化之类的事情好说,只是跟随高句丽做事,高句丽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也是自然的,一个相对原始的部落族群,甚至没有形成统一政权,那里能有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呢?

但是以他们多次跟随高句丽人入侵汉四郡的过去行为来说,汉军的突击也不算是冤枉了他们,只能算是罪有应得。

对付高句丽人,汉军骑兵尚且是两战灭国,那么对付这群人,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正面对抗,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式进攻。

东沃沮人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抗所坚持的时间还不到一炷香,基本上流程就是汉军骑兵发现了他们的族群聚居地、汉军骑兵发动进攻、东沃沮人展开短暂的反抗之后崩溃、战斗结束。

消灭东沃沮人的整个战斗历程大约是二十三天,骑兵纵横之下,汉军的主要时间都用在了赶路和战后打扫战场上,正儿八经的战斗时间加在一起都没超过一天,这场灭族之战就结束了。

战斗结束之后,汉军大部队俘获了将近二十万的东沃沮人,缴获了他们生产的粮食,缴获了他们饲养的家禽,并且和之前一样,以缴获的物资作为骑兵继续南下作战的补给,发动了第三次作战。

这第三次作战,针对的就是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势力。

三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更像是部落联盟,当地密探称三韩之地的部落为国,认为三韩之地有大小七十六国,大着有数千户,小者五六百户,总人口约在四、五十万之数。

他们的文明水准相较于东沃沮人要高一些,善于农耕、纺织,物产丰富,靠近海边的人还常常乘船到汉帝国境内找人做商贸互市,所以该有的其实也都有,就是整体组织比较拉跨。

当然了,这个拉跨也是相对于汉帝国来说的,针对他们内部来说,那七十多个小部落当中,还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存在的。

但是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汉军来了。

夏侯渊和庞德这两个疯子来了。

牵招其实希望夏侯渊和庞德可以稍微不要那么嚣张的,多少给他留点汤汤水水啥的,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两个渴求军功渴求的快要疯掉的家伙是没有理智的,所以他不得已率领自己的本部加入了军功争夺战之中。

在历时一个月的三韩扫灭作战之中,庞德所部消灭了二十七个部落,夏侯渊所部消灭了三十一个部落,直接被牵招扫灭的只有十八个部落。

牵招觉得自己明明是主帅、主张作战却莫名打出了一种客场作战小媳妇儿的感觉,颇为窝火,却拿那两支风驰电掣不受任何阻碍的骑兵部队一点办法都没有,实在是追不上。

一个月之后,贞观三年五月初一,辽东扫灭大作战正式结束,汉军将近六万人的兵力在牵招、夏侯渊和庞德的统领下将辽东之地传统意义上被称呼为【东夷】的存在全部消灭了。

甚至于在四月二十九日的时候,之前被牵招派遣继续向东探索、寻找大海的那支部队还找到了传闻中的肃慎所部,还遭遇了一次小规模袭击。

于是统领探索部队一个营的校尉姜伟怒火满满的率领一个营的汉军扑灭了肃慎六部的反抗,将肃慎所部消灭,进一步向东探索。

目前,他们尚未发现大海,倒是发现了除了肃慎之外的其他一些小部落,多数都是未开化的蛮夷野人,对汉军的到来往往充斥着敌意。

所以姜伟算是一边作战一边向东,剿灭了不少连族属都不清楚的小部落,抓了不少俘虏,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他还在继续向东。

而整体来说这一次东夷剿灭作战,将近六万的汉军击杀了超过三万名敌军,同时为汉帝国收获了数量超过七十万的战俘。

本来人数更多,但是因为战场上恶劣的环境,大量战俘前后死亡,等大军将这些战俘押送到集合地的时候,也就七十万出头。

这是相当亮眼的战绩,战果直追当年刘备创下的缴获记录,所以综合统计之后,牵招等人都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就把消息往雒阳送。

反正战争目标达成了,战果拿到手了,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怎么治理,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属于政治任务,与他们这些带兵打仗的人没关系。

他们只需要向刘备取得下一个作战目标和作战许可,就足够了。

而这个战胜的消息传到雒阳之前,公孙度一家子就到了他们被船只送到幽州,再走陆路抵达了雒阳,一路畅通无阻,很快速的抵达了雒阳,扔进了大牢,被交给刘备处置。

刘备也不含糊,得知前因后果之后,直接判了公孙度一个谋反之罪,将公孙度判了死刑。

公孙度行刑前试图见刘备一面,刘备没搭理他,直接就把他送到刑场砍了脑袋。

公孙度的死在现在的汉帝国掀不起任何波澜,本来他就不是什么大人物,现在还学人家玩谋反,老巢都被刘备一锅端了,他只是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他之前向刘备提出的那个建议倒是让刘备稍微有点上心了。

考虑到辽泽的存在和道路的难行,刘备开始思考着等高句丽、扶余和三韩之地被汉军攻克之后,似乎是应该在这块边境之地设一个新的州用来统领辽东之地,加强对那块土地的实际管理。

限于气候因素和交通因素,当前这个时期,东北大地和外兴安岭的那一块土地暂时还看不到什么大发展的前途,交通艰难,气候寒冷,那肥沃的黑土地短时间内也看不到能够全面开发的可能性,但是……

就和现代人的那种【我可以不用担我不能没有】的心态一样,刘备也感觉到同样的想法,觉得这些领土他可以不开发,但是不可以没有。

(本章完)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