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备接下了程普的请求,离开了伤兵营,然后立刻修书一封送回雒阳给老丈人韩荣,拜托他办一下这件事情。

办了一下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刘备就开始密切关注前线军情,然后他得知三路军队的进展的确都不顺利。

尤其是周慎,打得一团乱麻,损兵折将不说,还迟迟不能攻克榆中城。

董卓那边也打的不顺利,汉阳郡羌人的抵抗非常激烈,而且除了羌人,好像还有一部分匈奴人也加入到了叛军序列当中,补充了当地叛军的实力,对董卓的威胁很大。

鲍鸿就不说了,打一开始就在苦战之中,与当地羌人、氐人战斗不顺。

张温的判断好像不太对。

兵分三路讨伐叛军对汉军来说压力比较大,凉州地方势力好像也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失败而重新选择向雒阳朝廷靠拢,而生活在凉州的大量羌人、匈奴人和不知所属的杂胡则有相当数量加入了叛军的序列当中。

汉军还需要胜利,需要更多的胜利来让当地人确定汉军可以平定凉州叛军,如此,才能最终奠定胜局。

否则,他们依然在摇摆,依然不会轻易选择向汉军靠拢。

刘备本身因为已经立下了很大的战功,所以刻意让出了一线战场,以团结全军,以期尽快平定凉州之乱,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都退居二线了,战场居然朝着他来了。

十月的某一日,因为得知前往榆中城运送军粮的道路不太安全的消息,他亲自领兵护送军粮,结果就在中途遇到了数千人的凉州叛军的进攻。

幸亏当时刘备亲自领兵护送军粮,董璜与夏侯渊还跟在身边,遇到叛军攻击粮道的时候,刘备领兵奋力反击,亲自冲杀,董璜又大展拳脚,一矛刺死了前来偷袭粮道的叛军将领。

于是护送粮食的汉军将这支叛军打败了,还俘获了一千多人。

保住了粮道与军粮之后,刘备押送军粮快速抵达榆中城下,将此事告诉了周慎,与周慎进行了严正交涉,要求周慎立刻做出反应。

不能这样打下去了!

周慎得知粮道被叛军探知并且遭到攻击的事情,大惊失色,感觉确实不能继续这样打下去了。

然后他决定撤兵。

放弃一切辎重物资,尽快撤兵。

“粮道如果已经被发现了,叛军随时可以增加兵力偷袭粮道,这一次是刘都尉神勇善战,谁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情况?在没有更加安全的粮道的前提下,撤兵才是最该做的事情!”

严格来说,周慎的选择并不能算错。

大军的粮道如果已经被发现了,对于远征的大军来说,就是要命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叛军想要切断大军粮道是什么时候。

这是足以动摇军心的大事,撤军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选项。

但是刘备带来的消息并不仅仅如此。

“那如果,叛军的粮道在什么地方我也知道呢?”

周慎一愣。

“啊?”

“从敌人后方到榆中城的通畅路线就那么两三条,我俘获了一千多名叛军军官、士兵,多加审讯,难道不能知晓实情吗?”

刘备面色严肃,大声道:“我听闻曾有人建议周将军着力于断绝叛军粮道,对城池围而不攻,静观其变,这难道不是妥善的计策吗?将军为何不采纳呢?好的计策,我们不用,则敌人会用,困兽犹斗,将军难道忘记了吗?”

刘备气势猛烈,句句逼人,周慎慑于刘备步步紧逼的气势,居然无法与刘备正面争论。

少倾,周慎面露苦涩。

“尽管如此,大军粮道已经被发现,就算我们能得知叛军粮道所在,截断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我大军能够保证不出问题吗?

危险太大了,玄德,这可是三万人啊!稍有不慎,这三万人的军队就会葬送在我的手上,届时我还能有活路吗?不能这样下去啊!”

“一鼓作气解决战乱的良机就在眼前,不能把握住却要眼睁睁错过,以至于战事迁延日久,那到时候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十倍以上!”

刘备咬咬牙,向周慎道:“如果将军担心,就把截断叛军粮道的任务交给备,备愿立下军令状,亲自领军截断叛军粮道,如果不成,请斩我头!另外请将军以军司马孙坚为保护粮道的负责人,以他的勇猛机敏,必可保粮道无虞!”

周慎大惊,不曾想到刘备居然如此悍勇、决绝。

他真的是士人吗?

他真的是未来阀阅之家的顶级士人吗?

为何如此悍不畏死?

他就不在乎自己未来的荣华富贵吗?

“玄德!你这样说有什么意义?你若失败,还轮得到我斩你头?若失败,我斩伱头还有什么意义?这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周慎一甩手,十分恼火。

刘备坚持劝说。

“眼下胜负还在两可之间,我们还能保全粮道,只要能抢在叛军下一次行动之前行动,就有极大可能抢先切断叛军的粮道,到时候着急的就是叛军,而不是我们!

将军,富贵险中求,现在立下大功的机会就在将军面前,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此刻,不正是这样的关键时刻吗?此番若错失良机,一旦凉州崩坏,将军难道不需要负责任吗?”

周慎愣住了,左思右想,觉得刘备说的没错。

一旦凉州崩坏,他难道就不需要负责任吗?

横竖都是失败,搏一次,或许还有战胜的可能,不是吗?

沉默良久,周慎看向了刘备。

“军令状若立下,你可就真的没有后悔的余地了,刘备,现在,我还能当作没听到这句话。”

周慎认真的看着刘备,一字一句的劝他不要那么想不开。

但是刘备已经下定了决心。

“将军,备说过的话,不会收回,备请立军令状,若不功成,请斩我头!若然撤军,前功尽弃,断不可行!”

周慎深吸一口气,在军帐里来回踱步,面色数次变换,整个人纠结无比。

最后,他咬咬牙,一跺脚。

“刘备!你要是不能截断叛军粮道,我必亲手斩你头以泄愤!你记着!这话我不是开玩笑的!我不管你是谁!”

刘备笑了。

“多谢将军成全!备当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人头!”

于是周慎按照刘备的建议做了布置,自己继续带兵围城,把榆中城真正的包围起来,开始围而不攻,以此对叛军展开威慑,断绝叛军内外交通的道路。

接着派遣莫名其妙一脸懵逼的孙坚接替刘备主管大军粮草运输,嘱咐他无论如何都要亲自保护大军粮秣,万万不可懈怠,否则定斩不饶。

接着,他又集合精骑、战兵,交给刘备,搭配刘备原先的部下,给他凑了一万人,让刘备带领前往截断叛军的粮道。

刘备也同时派人对俘获的叛军军官进行严刑拷打,按照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的原则,一顿大记忆恢复术之后,叛军军官终于扛不住,有人松了口,交代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很好。

你不是想断我粮道吗?

我也来断你粮道。

咱们对着干,看谁比谁能扛!

开战之前,刘备对董璜和夏侯渊明说,此战凶险,如果他们不想打,刘备不会强迫他们。

董璜和夏侯渊互相看了看对方,然后明确表示,他们愿意和刘备共生死。

“能与您共生死,在我看来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刘备很高兴,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许下了绝不亏待他们的誓言。

(本章完)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