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正自纳闷,前面几个耳室,张文魁都是匆匆扫了一眼,当发现这些耳室并没有价值的时候,转身就走了,为什么会在这个耳室停留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还把三愣子和陈笑杨吸引了过去,难道这里面的陪葬品没有被破坏么?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兴奋起来。
当我走到耳室门口,耳室里的一幕让我彻底惊呆了,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耳室能够吸引张文魁了。
这个耳室不同于其他的耳室,一般的墓葬都会讲究对称,左右的耳室都是同样大小的。可是这个耳室却不一样,它不仅不对称,而且要比左侧的耳室大很多倍。确切的说,这个耳室更像是一个大殿。一个豪华无比,金碧辉煌的大殿。用耳室来形容它实在太憋屈了,我姑且叫它大殿吧!因为它真他娘的太大了,张文魁等三人已经走到了大殿的中央,目测这个大殿长度至少有一百多米,宽度至少是普通耳室的两倍。
我有些疑惑不解,此乃皇家大墓,而且古代人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这种逆天的造墓手法完全有悖常理。
在入口处的位置摆放了四尊持剑侍者雕塑,他们剑持右手,身穿盔甲。整体比例和真人差不多大小。身材魁梧雄壮,面目冷峻森严。
侍卫身后是数不尽的陪葬品,陪葬品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各不相同。最靠近侍卫的是一些青铜鼎,鼎依次由大到小排列,最大的青铜鼎足有水缸大小,最小的青铜鼎却只有拳头般大小,做工之精美世所罕见。鼎后面堆放着大量的丝织品,这些丝织品不易保存,此刻看上去就好像浸在水里泡过了一样。尽管如此,依然可以分辨出,这些绫罗绸缎都是上等的布料。在古代,平民又被称为布衣,那是因为他们穿不起绸缎丝织品。只有真正的王宫甲胄贵族富豪才有钱置办。这里一次性陪葬了这么多的绸缎,足见墓主人身份显赫。
在这些绫罗绸缎后面,摆放着一些竹篓残片,竹篓已经腐烂成粉末状,在地砖上的条石上形成了几块黑色的印记。最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黑色的印记后面是四口白色的石棺。从小到大,我只是见过黑色和红色的棺材,至于这白色的石棺,倒还是第一次碰到。
白棺通体发亮,就好像在上面涂了一层石灰一般,与这金碧辉煌的墓葬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四口白石棺呈菱形摆放,不知道是因为白石棺太重,还是有意这样摆放。石棺中间包裹着一个石台,石台上是一个侍女陶俑,手里端着一个金盘。
大殿的四壁金光闪闪,不知道是用金砖砌成,还是刷过一道金粉,总之,手电照上去非常的刺眼。石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大体上分为四层,中间一道细长的金色条石将整个石壁分成了上下两半儿。被分开的这上下两块石壁中有分开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小块的石壁靠近地面和墓室顶部,上面雕刻着云雷纹,大块儿的石壁雕刻了人物,花鸟,山川,树木,河流等等许多惟妙惟肖的图案。四面的石壁铺满了图案。张文魁和三愣子正站在一块图案前,仰头凝视着。
直到此时,晓晓依然音信全无,整个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难道她真的已经拿到秘钥出去了不成,我暗自思忖着,随即走向张文魁。
“大喜,你来的正好,你来看看这石壁上的图案,看能有什么发现没有。”张文魁伸手把我拉了过去,指着眼前的石壁开口说道。
我抬起头,朝着石壁上的图案看去。图案上一个束发美女正在抚琴,表情哀伤,树上的小鸟听到她的琴声,纷纷侧目低头,完全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她身边站立着两个婢女,低着头,看着脚尖。
图案的内容并不难理解,看完了这一幅,我又陆续往下看了几幅。
“怎么样?是不是有门道?”张文魁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只是叙事性图案,讲的是一些宫廷生活来着。当初在修建这个墓葬的时候,只是为了迎合墓葬的结构,使这四面的石壁不显得单调,这才加上去的。若真要跟这里的墓葬扯上关系,充其量也就是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我回答道。墓主人赵姬自从被冤枉以后,整日抚琴疗伤。这应该是淮南厉王要求加上去的,赵姬死的时候,淮南厉王还没有称帝,因此,在淮南厉王登基以后,这才将这个秘密公开。可是,逼死他母亲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身父亲,也就是先皇。在当时封建君主时代,想要平反,揭露了先皇的暴行。在文武百官和百姓眼里都是一件忤逆不孝的事情,这直接危及到他的皇位能否顺利的坐下去。
最后淮南厉王不得不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先皇赐死他母后的事儿,还有他母后被冤枉以后的境遇一股脑的绘制成图案,埋进了阳陵墓。这样一来,当代百姓臣民便不会看到了。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墓葬里的这些图案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
“说不定,这秘钥就藏在这些画中。”张文魁一本正经的说道。自从我破解了浮雕上的机关,张文魁就一直觉得很神奇,只要看到一幅图画,或是特殊一点儿的图案,张文魁总要上去研究一番。好像每一幅图案都藏有玄机一般。看着张文魁依旧乐此不疲的看着那些图画的模样,我感觉有些好笑。
“魁哥,你不是说,那秘钥上的金环在鹰兽的脖子上吗?会不会它在墓道中弄丢了?”我开口问道。我记得张文魁说过,鹰兽脖子上的一个金环他见过,那种金环市面上很少,他也有一个同样的金环,这金环最先是系在秘钥上的。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不过,我想张子敬应该不会这么白痴吧!如果挂在鹰兽的脖子上,秘钥随时都可能会丢失。”张文魁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