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奇怪的要求
李文波晚上早早开始收摊了,也就是四点多不到五点的样子。
王向阳和刘成柱除了在后厨帮忙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和李文波待在一起,听李文波讲讲外面的一些故事,其实李文波大多数时候,说的事儿都和外面没啥关系,那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每当听说以后人人手上都有一个可以随时用来打电话的设备的时候,王向阳和刘成柱都觉得李文波绝对是在开玩笑!
这怎么可能呢?
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好不?
现在打个电话得多麻烦,而且说不了几个字就那么贵了,以后人手一个?
端着个电话走路,多不方便啊?
对于这一点,李文波倒是没有反驳什么,因为这件事儿归根结底,不是他一个人一张嘴能说明白的,等到了那个时代,这两个年轻人已经变成中年人了,就算是儿子女儿恐怕也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了。
李文波刚想收拾收拾离开,迎面一个穿着木材场衣服的人走了过来,看上去有点儿眼熟的样子,但是李文波真没想起来是谁。
“您好,请问这个煎饼摊,是您开的不?”
来的人自然是武三了,武三早就盯上了李文波,在他看来,李文波应该就是真正会做煎饼果子的人,国营饭店这边大大小小的厨师,他不能说是全都认识吧,但是能认识一大部分,这些厨师可都不会做什么煎饼果子!
不过这并不能妨碍武三的计划,他找人打听了一下,简单来说因为家里面的关系,所以国营饭店这边有些服务员,或者是经理身边的红人,对他都十分有耐心,如果武三的老爸没有出什么大问题的话,武三人家未来还有可能是钢铁厂的车间主任!
虽然听上去有几分夸张的意思,但是武三家里还真有几分能耐!
但是李文波对武三是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因为前世根本没有什么交集,这就导致李文波的脑海之中,关于木材厂的记忆十分模糊。
武三笑着拿出了五块钱,递给了李文波,压低声音说道:
“兄弟,我知道你开个摊子也是为了赚钱,打从明天中午开始,会有一个叫于小雨的女孩,是个学生,过来买煎饼,到时候你每天少收她一些钱就行,想什么理由都看你自己,我这边一块钱不差的给你补上!”
李文波闻言有几分奇怪,这是什么意思?
卖煎饼还有这么买的?
李文波一时间有点儿脑子转不过来,于是下意识的问道:
“不是我说,兄弟,你这是啥意思,你要是想买煎饼的话到时候排队不就行了,我没整明白!”
武三拍了拍李文波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兄弟,听我说,情况是这样的……”
武三简单将于小雨不随意接受别人帮助的事儿说了一下,李文波当时就反应了过来!
原来是这么一个情况,看来不管是于水还是于小雨,都不是那种能随随便便就跟生活低头,向别人请求帮助的人!
既然这样的话,那倒是真的不能坐视不管了。
沉吟了一下,李文波应声说道:
“行,兄弟,这个忙我就帮你了,到时候你也不用给我太多钱,只要八分钱一套煎饼果子,或者六分钱加粮票一两,这就足够了!”
武三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兄弟,我倒是没看错你,你是个好人啊!”
“别别别,千万别这么说,顺手帮个忙而已,那就这么着了?”
“行,兄弟,你这煎饼真是绝了,以后我还来吃!”
一边说着,武三对李文波竖了一根大拇指,这才转头向着木材厂走去。
李文波看着这个家伙的背影,随手就能拿出来五块钱,这小子是几个意思?
和那个叫于小雨的小女孩是个什么关系?
思来想去的,也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了。
家里面有困难的人,那可不是一户两户,你要是拿九十年代衡量贫困户的标准来看,他们几乎全都是贫困户,整个县城都没几户有钱人家!
要是真的同情心泛滥,这个不收钱那个不要钱的,那这个煎饼摊子开出来不是纯纯做慈善的吗?
李文波并不是一个圣人,他只是想借用手上有限的资源,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就够了,至于达则兼济天下,达的时候再说呗。
……
回去的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无非就是捡牛粪,装在背篓里,一路累的要死要活的,往家走,这个年代巴林县的日子是真的苦,就算是条件好的人家,冬天之前不出来捡牛粪,一家子人整个冬天只靠着柴火,是很难活下去的。
哪怕是晚上,有时候柴火灭了,炕上都是冰凉的,根本睡不着觉。
谁都不知道这个艰难的年代,这些条件艰苦地区的前辈们,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对于李文波来说,日子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其实巴林县虽然算不上什么发达的,条件好的城镇,但是有一点是众人皆知的,那就是这边的温度,往年来看的话都不算太低。
只不过从今年开始就是个分水岭了,今年最低的气温在零下四十度,靠近年关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备好了过冬的柴火,不过一场大雪,才是最难熬的一个关卡。
现在李文波的小目标就是撑过这场大雪,来年开春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找赚钱的路子。
这场大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怎么样的灾难?
损失惨重,地窖里面存储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整个冬天所有的积蓄了,但是从现在这个局势来看的话,如果李文波不站出来提醒所有人,这次的灾难恐怕就过不去了。
知青返城的时间,已经逐渐迫在眉睫,理论上来说,李文波他们这群人,大概是在明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回到各自的城市之中去了。
那场灾难,是在春节之后发生的,春节那会儿也就是刚刚农历正月初一之后,这个阶段正是大部分的知青都不在,离开了高粱屯的时候。
仔细这么一想,李文波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问题没有掌握,必须要找时间好好回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