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外。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不想在这里消耗时间和兵力,对它只是围而不歼。在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联系之后,他立即调动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一部分兵力沿江而上,向西进攻,夺取沿岸城池。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又派出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领锐卒八百人作为奇兵,偷袭江南的乐乡。这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他们按照主帅的计谋,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树立旗帜,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这样一来,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他在给吴都督伍延的信中说:“从北方来的各军,真像飞过长江一样。”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有吴国百姓上万口前来投降。接着,杜预的这支人马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正巧,这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杜预的将士就乔装打扮,混杂在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活捉了孙歆。杜预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他们传诵歌谣说:“以计代战一当万(主帅用计谋打仗,真是以一当万啊)!
二月,在扫清江陵的外围之后,杜预部进逼江陵。伍延假称请降,而仍在城墙上列兵防守,杜预攻下了江陵城,占据荆州。至此,长江上游平定,从沅湘以南直至交州、广州一带,孙吴的州郡都望风归顺,奉送印绶。杜预安抚降者,又借兵威,迁徙将士及屯戍人家以充实江北。南方州郡故地都安置了地方官,荆州肃然,使得投降的吴人有归家之感。
接着,杜预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有人对连续进军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天气转热,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应该等到冬天再继续进军。杜预不以为然,分析整个战争形势说:“现在我们接连取胜,士气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气。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开几节,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杜预的意见终于为大家所接受,以后战争的形势正像杜预所预言的那样发展着。
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着,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
西晋灭亡孙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
西晋灭吴后,杜预率师凯旋而归,因功进封当阳县侯,增加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受封为亭侯,食邑千户;更赐杜预八千匹绢,让他继续镇守襄阳。杜预回镇以后,屡次向司马炎陈述自己的家族世代为吏,认为武功不是自己擅长的,请求退职。但不被朝廷允许。
战后,杜预反对天下安定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把荆州军队的防卫重点集中到了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
在荆州,杜预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础上,他引滍水、淯水两江之水入田,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预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标上界石。杜预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
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百姓称他为“杜父”,并歌颂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后来,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加位特进。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他在途中行至邓县时逝世,终年六十三岁,司马炎闻讯甚为哀悼,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临终之前,杜预先留下遗言说:
上古时人不合葬,他们明白死生之道,生则有识,死则全无。中古圣人改为合葬,大概是认为分葬、合葬本无定则,主要是为了示教于生者。自此以后,大人、君子或合葬或分葬,人生的事还没有弄清楚,哪能知道死后的事,所以各以自己的愿望行事。我以前做台郎,曾因公事经过密县的邢山。山上有一坟墓,我问农夫,说是郑大夫祭仲的墓,有人说是子产的墓,于是率领随从人员去祭奠参观。坟墓造在山顶上,四望无遮无碍,山脉南北走向而墓斜向东北,朝新郑县城,意为不忘本。墓的隧道只堵塞后面而前面敞开,不填土,告诉人们里面没有珍宝,不需要重隔深埋。山上多美石却不取用,不过是收集洧水边的自然卵石砌墓,以不劳工巧为贵,且此石于世上无用。君子推崇这种葬法有节俭之情,小人无利可取,所以经历千载而完整无损,这是由俭得来的。我去年春天入朝,因郭氏丧亡,按陪陵的旧制,自己上表在洛阳东首阳山之南营造将来的墓穴。所得的地盘中有一小山,其高显然比不上邢山,但是东仰二陵,西望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望,心情安适。所以栽树开道,作好建墓准备。到时候都用洛水圆石,开隧道向南,规模样式仿效郑大夫,想以俭约来保全坟墓,棺木、器皿、衣物,都要与此相称。
到杜预离开人世后,其子孙就按遗嘱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杜预。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杜预。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杜预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