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又在家属楼下转了一圈,认了认程砚洲的同事,顾莞宁两人去食堂吃饭。
跟早饭比起来,食堂的晚饭另类丰盛,光是肉菜就有三道,有莴笋炒肉、红烧肉和肉末茄子。
“我想吃炒肉和红烧肉,还有白菜粉条。”顾莞宁看着程砚洲。
两道菜都是中午剩下来的,程砚洲道:“炒肉是剩菜,换成肉末茄子怎么样?”
眼珠子一转,顾莞宁问:“剩菜会便宜吗?”
程砚洲:“……不会。”
“那就换成肉末茄子吧。”顾莞宁点点头,去占座位等程砚洲打饭回来。
两人自带饭盒,食堂打饭的师傅几乎不会手抖,把饭盒装得满满当当的。
她们来得早,饭都吃一半了才陆陆续续有别人进来,都是训练完的士兵,秩序井然安静沉默,排队拿餐盘去窗口打饭。
其中有人和程砚洲认识,过来打两声招呼就迫不及待坐到一旁大口扒饭去了。
食堂的人越来越多,顾莞宁下意识加快吃饭速度。吃完还剩下一半红烧肉,程砚洲收起来,“明早加餐。”
吃完洗洗饭盒,程砚洲道:“营区里有阅览室,我们去那里转转?”
“去!”顾莞宁想找找最近的报纸,这个年代的特色,一般大事小事都能在报纸上找到。
而类似约稿这种零散的信息在报纸的中缝和边角上。
阅览室安静明亮,这里的报纸图书按照时间排列,最新的报纸都在书架最前方。不多会儿工夫,顾莞宁就找到了三四条约稿消息。
其中两条是发行报纸报社的约稿,约稿主题分别是秋收和贺国庆,约稿篇幅在八百到一千字,刚好是篇高中语文作文的字数。
上辈子高考之后曾经发誓再也不写作文的顾莞宁动摇了,因为最后一条稿酬标准写着:若稿件被录用,视文字水平发放五毛到八毛不等的报酬。
哪怕一块钱都能买五斤面粉呢,够家里两个饭桶吃上两天。
另有几条是不同出版社的约稿信息,其中本市某大学的附属出版社长期征集几大学科外文课本的翻译稿,若被录用,稿酬起步就是千字三元,而且稿酬上限竟然是千字二十。
估计是有什么政府补助吧。
这个重点记下来。
课本不好搞,就得麻烦程砚洲和顾鹤庭帮忙了。
除了这个,还有征集外国文学例如散文、诗歌和小说等翻译,千字五毛到三块不定。
向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借了笔纸,顾莞宁把几条征稿信息抄写下来。再翻到报纸中缝,那里有征集的书目列表,同样依次记下来。
程砚洲则借了一本分析某次战役的书籍。
离开阅览室,程砚洲要来那张纸,从上往下看了半晌,“明天我打算去市里买东西,顺道去书店,看一看有没有这上面的书。不过这些课本……”他沉吟道:“可能要麻烦一些。”
“除了课本,我还需要外文词典,就要最经典的几个版本。”顾莞宁相当不客气。
程砚洲点头,“嗯,除了字典,笔纸也给你买好。”
顾莞宁偏头去看他,“如果赚不到钱怎么办?买这些东西要花费不少呢。”
“读书不止为了赚钱,打发时间也行,学到东西最好,总归不会白费。”程砚洲安慰她:“能用知识赚到钱固然很理想,赚不到也不意味你学的知识没用。”
走在程砚洲身边,顾莞宁背着手,心想,听他这意思好像十分赞同自己看书。看来等之后恢复高考,自己提出想念大学他八成也不会反对。
回到宿舍,程砚洲去阳台上熬药,往后吃药的时间都挪到晚上。
熬药的时候,程砚洲说起明天去市区,“买三十斤面粉十斤大米,再买些点心。”
“结婚那天老四随的人参给了二姐,后来他又补了份礼,说是到了阳市给你买一台收音机。”
“收音机?”顾莞宁在心中权衡了一下,“我不要收音机,我们买自行车吧!”
“嗯?”程砚洲很是意外,“过两天我归队训练不能陪你,宿舍通了电,有收音机你也不用那么无聊。”
“我现在有工作,不无聊。”顾莞宁道:“我觉得自行车比收音机管用。”
营区的面积特别大,单靠脚力,从宿舍到食堂要走十分钟,到后面家属院至少要半个小时。过两天跟后勤部预定的煤球就到了,到时还得程砚洲跟顾鹤庭两人去搬,这一来一回东西不好拿反而是次要的,主要是路太远。
“那就都买。”程砚洲盘算了下手头的票据,“你要写东西,听一听收音机说不定能找到灵感。”
顾莞宁:“……”他还知道找灵感?
顾莞宁感叹,“我现在用一句话来形容特别合适。”
程砚洲扭头问:“什么话?”
顾莞宁语气幽幽:“差生文具多。”
程砚洲:“……”
顾莞宁托腮,“那就买吧。”
买来听听新闻也好,能知道国家大事。
“放心,我这几个月的工资还没领,到时候全交给你。”窗户开着,程砚洲伸手揉揉她的头发,“明天我还要去房管所看房子,中午不一定能回来,你如果不想做饭就去吃食堂。”
“那我把钱给你!”顾莞宁说着拉开抽屉,“多少钱你觉得够用?”
“明天不一定有合适的。”程砚洲拦住她,“买房也得要手续,先不拿钱。”
再说几千块钱他拿着心里也不踏实。
喝过药,两人躺下休息。
次日天不亮,程砚洲就小心翼翼起床,去阳台生火温粥,然后拿上钱票出门。
门口放着顾鹤庭买的早饭,两个肉包子和几个馒头,还有两根油纸包着的油条。
把早饭拿回屋去,程砚洲捡了个肉包打算路上吃,走前掀开蚊帐瞧,正对上顾莞宁迷茫睁着的大眼。他放轻声音,“桌上有油条,灶上温着粥,饿了一定要吃。”
顾莞宁撑着坐起来,一边打哈欠一边说:“我现在就起来吃。”
有工作的时候绝对不能睡懒觉。
这还没咋滴呢就出去了那么多钱,再想想过不久还得出去两千块钱,顾莞宁心都在滴血。
“困就再睡会儿。”程砚洲拢起蚊帐,“晚饭等我回来做。”
营区门口就有公交车,时间不早,程砚洲下楼借了锅炉房一个大篮子,用来装过会儿买的东西。
有钱有票一切都好说。
记着顾莞宁要用的东西,程砚洲先去了书店,问过店员后买了三本大字典。而像英文原版的课本以及外文读物,这样的小书店是没有的,或许市图书馆有。
程砚洲又跑了一趟市图书馆,借了两本外文读物,以及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本化学课本。用报纸包起来,接着程砚洲去房管所,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带他去转了三处房子。
第一处在市纺织厂附近,纺织厂附近有公交站牌,坐车回营区很方便。但是房屋的年头有些久,虽然是砖房,但许多砖都开始掉渣露出里面的内芯来,木头窗框像是被老鼠咬过,一截一截的断开。
这处肯定不行。
这样的房子要住人必定要大修,他没那个时间,他媳妇儿也得看书。
第二处距离国营饭店比较近,这附近没有公交站牌,但好在一旬里头有两天,附近公社的社员会带着农产品过来赶集。买菜方便,如果不想做饭来国营饭店吃饭也行。
这处房子中规中矩,坏处是没有通电。
第三处转到了市图书馆,和营区的距离比前两个都远,但胜在安静,而且院子面积大,环境清幽。最主要后院还有口井,用水也方便。
坏处是公厕修在后面那条街。
第一处价格也不便宜,要两千五。
没听到价格时程砚洲就不打算买,一听两千五真是丁点心思都没有了。第二处贵一点要两千七,毕竟挨着国营饭店,是顶顶好的位置,附近还有钢铁厂,这个价格算是合理。
第三处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而且上厕所不方便,所以哪怕房屋特别新,价格也反而是最便宜的。
只要两千出头,两千二。
房管所的干事说还能讲一讲,前两处都是公家的房子,这处是私人挂在房管所的。
两千二能讲到两千一程砚洲就打算买,但他没有直说,而是让干事去问问那户主。
看好房差不多就到了饭点,程砚洲请干事去国营饭店吃饭。
此时,营区宿舍的顾莞宁完成了一篇一千字关于秋收的主题作文,也吃到了二哥顾鹤庭从食堂买回来的猪肉白菜炖粉条。
吃完饭,程砚洲跟小干事分开,径直去了药店。从南河县带来的药包不多,这次来他至少要准备未来一个月莞宁要吃的量。
接着来到百货大楼。
钱票出去,自行车和收音机到手,再采买一堆点心糕饼、一根猪蹄和两斤五花肉,以及一沓纸张和一根钢笔两瓶墨水,程砚洲骑车来到粮油店。
从粮油店出来,把米面粮油拎到筐里绑好,程砚洲骑车回到营区。宿舍楼下有车棚,把新买的自行车锁好,他拎着篮子上楼。
三楼的宿舍大门敞开着,顾鹤庭的声音从里头传出来,“课本啊,我给你弄,徐斯南那里多得是。”
程砚洲记得这个人的名字。
拎着东西进屋,程砚洲道:“在市图书馆找到了两本课本,不知道合不合适。”
“你回来了?”顾莞宁转头,从桌前站起来,过去拉着他坐下,“渴不渴?”
顾鹤庭撇撇嘴,也端了水来喝,那么大男人就拎点东西怎么就累了?
顾莞宁端水给程砚洲,“二哥买了豆腐和鱼,晚上我们吃豆腐炖鱼吧,我来做!”
顾鹤庭一口水喷出来,“你哪会儿做饭?”
顾莞宁:“学啊!”
不然万一程砚洲出任务,她吃饭上指定得抓瞎。
“那、那、那哪有上来就学硬菜的?”顾鹤庭梗着脖子,心里挺没底,试图打消顾莞宁的念头,“先学两个简单的。”
“那红烧肉?”顾莞宁问。
顾鹤庭:“……”
红烧肉哪里简单了?
“先学炒肉吧。”程砚洲放下水杯,“回锅肉还有炒腊肉,红烧肉一般在食堂能买到。”
顾莞宁本就跟赵红英柴瑞云学了两道炒菜,一个炒青菜一个炒白菜,再加两道肉菜就完美了,荤素搭配。
晚饭当然还是由程砚洲来做。
炖鱼也简单,这年头食用油按人头定量供应,煎鱼那道工序直接给省了,一股脑塞锅里加料焖煮就行。
炖鱼的工夫程砚洲把买的东西拿出来看。
先是收音机,顾鹤庭一瞧见立马拆开插上电,调频调到一个说三国的频道。
他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顾莞宁和程砚洲接着看篮子里的东西,吃的用的,然后就是最底下用报纸包着的书本和字典。
顾莞宁小心翼翼捧起来,这就是以后她赚钱的工具了。
“花了多少钱?”顾莞宁忍不住问。
三本字典肯定不便宜,钢笔好像还是英雄牌的。
百货大楼里有新收上来的鲜枣,程砚洲挑一颗给顾莞宁,“字典一共花了三块七毛,钢笔十九块五,不过很耐用。”
听见这话顾鹤庭又撇撇嘴,小两口你心疼我我心疼你,就没人记得他呗!
吃过晚饭,顾莞宁迫不及待翻开那两本外文小说,找到报社征集的篇目,捧着先过了两遍。
她打算好了,翻译稿不被录用也没关系,她还有招儿呢。
——跟她爸,也就是二舅一样画插画。
比起投文字稿,插画稿也很有赚头,而且也不费事。她爸的经验在,一张质量优秀的插画稿能有两三块。
技多不压身,她其实还会别的许多技能,像弹钢琴、拉小提琴、吹口风琴吹笛子,除了钢琴考过级,其他水平都不咋地,但好歹也算个特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