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立立之之”投的月票。
杭州府,十天前,在吴争执意钉在淮安城时,就已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吴王遇险,二卫被困,这对于整个大将军府上下而言,那就是一场灾难。
所有的纷争在此时变得不再重要,况且,吴争治下,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内部纷争,道理很简单,吴争用人从不选择异己者,简单地说,不是同道,请回家赋闲。
这样的政治势力,在遭遇君王遇险时的第一反应,那就是全民总动员。
困难,所有分岐,也这种总动员的气氛之下,变得不再重要,所以,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
财政窘迫?没问题,莫执念袖子一甩,征调江南商会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力、物力,进入战争物资储备。
有人敢反对吗?
没有!更甭说反抗了。
就算是再铁公鸡、视财如命之人,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反抗官府的战争动员,因为那是找死!
兵力不足?
张国维、熊汝霖以大将军府名义,迅速开始了第二波临时征召(第一波是战前吴争的王令),十二府之地(不包括正处于战场的泰州、泰兴、通州),但凡满十五岁,未过四十岁的男丁,皆在征召之列,这员额就大了,如今十二府人口在千万之数,就算十人一丁,也有近百万之数,虽然不会真征召百万人,大将军府也装备不起如此巨大的军队,但这道征召令对于后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道征召令的颁布,让辖下没有人再提“独子不征”、“父征子不征”、“兄征弟不征”这样的律法,因为这叫事急从权嘛。
松江军工坊,被炮火毁坏的那座火药坊早已修缮完毕投入正常生产,可这并不重要,因为短短半个月中,莫执念以三万人力,同时扩建火药坊、火器坊各三座,也就是说,军工坊如今已经有了六座火药坊和六座火器坊。
有句话说得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只要人力、物力不缺,那就没有不能办的事。
大将军府,吴伯昌和钱瑾萱,做为吴王的父亲和王妃,临时视政。
今日的议题是,该不该强征,在杭州、松江及吴淞港口(吴淞不隶属松江府,隶属苏州府,宝山所也隶属苏州府,之所以也在吴争辖下,确实是因为吴争的霸道,这源起于四年前王之仁组建新水师时,二人之间的利益互换)的番人物资。
如今的两大港口,日均吞吐量已经达到数万石,尤其是吴淞港,高峰时甚至超过十万石。
由于吴争的“纵容”,港口的储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此时的海路运输缓慢,无论是番商还是明商,基本都是囤货在港口,在达到一个数量级别之后,才组建一支巨大的商队出海,这样既便利又节省成本。
所以,不用说商人出身的莫执念,就连张国维、熊汝霖这样的正人君子,也早就将目光盯向了两个港口囤积的物资。
可这事牵扯太大,如今的番商人,可不是明初之时或者是永乐、宣德年间的番商。
先不说远在欧洲的各国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就在南海,荷兰红毛还占据着东番,其战舰总数不下千艘。
稍远一些,臭名昭着的、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皇家许可状的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势力已经进入马六甲海峡,他们开始对荷兰红毛垄断的香料贸易发起挑战,其战舰规模同样达到了一个巅峰值,一千二百余艘。
所以,这个时候,想要强征两大港口中的番人物资,是非常冒险的。
这才有了今日,大将军府四大巨头坐在一起商议对策的一幕,加上吴伯昌和钱瑾萱,总共六人。
张国维四人商议了许久,无法形成共识。
这确实很难办,一旦强征,引发了列国反弹,那就很可能又是一场战争,大将军府无法承受另一场战争的考验。
可如果不强征,那么大将军府就无法将眼下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仅靠民众的捐献和对十一府富商、豪门财产的征用,是不够支撑在江北打一场近二十万人参战的战争所需的,况且,新征召的六万新兵仍须装备,此时的军工坊,更是有钱也难以买到供生产的原料物资,这极大地限制了军工坊的产量。
就在众人举棋不定之时,一直沉默旁听的钱瑾萱说了这么一句话,“公爹、诸公,如果夫君遭遇不测,大将军府还能存续下去吗?既然事情已经到了最坏的程度,敢问诸公,还能坏到哪去?”
这句话,让吴伯昌率先赞同,他也说了一句话,“如果在天下和我儿子之间选择,老夫选择儿子!”
有这二人的背书,还有谁能提出异议?谁又敢提出异议?
一旦吴争真有不测,那就是谋杀主上!
于是,缇骑四出,北伐军迅速连夜出动,强行封锁了两大港口,宣布所有物资被大将军府临时征用,直到战争结束。
……。
相较于强征番商物资,吴伯昌、钱瑾萱更烦心另一件事。
这事说大,大!
说小,也小。
黄应运,这个曾经在吴争面前狼吞虎咽的穷傻书生,再一次奉李定国之命出使杭州。
不过这一次,他显然不同了,他不仅仅是晋王使者,更是永历钦使。
随他而来的使团人数并不多,人多了招鞑子阻截嘛。
使团仅五人,除了黄应运之外,最显眼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和一个十三岁的女娃。
换上锦衣华服之后,黄应运才道明来意,联姻!
谁与谁联姻?
永历帝钦命,晋王与吴王联姻。
这世道乱成什么样?
亲王与亲王联姻,关键是,虽不是同朝,却都在大明旗下的永历朝和义兴朝。
更关键的是,两王都是亲王爵。
最关键的是,要联姻的女子,就是那个十三岁的女娃,李定国的长女,李海岳。
最最关键的是,正主儿不在,让谁来决定,接不接受联姻?
张国维、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在这个“关键”时候,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避,美其名曰,战事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