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春正月,季汉皇帝刘禅三子,西河王刘琮病逝。
想想从去年冬到今年春,他生病后又是御医看病,又是巫师作法,又是太子刘璿负责照看,皇帝刘禅更亲自关怀,然而依然做了无用功,刘琮还是一命呜呼,离开了世间。
此时西河王宫,众人在刘琮灵位前,作着祭奠。
刘禅一把鼻子一把泪,唠叨道:“西河王,三皇子啊,吾的老三啊,怎么这么年轻就走了,是吾没有把汝照顾好啊,看看汝的孩子还这么小,这以后该怎么办呢!”
太子刘璿走到他身前,道:“父皇,三弟从小就体弱多病,这次父皇也尽力了,所以还请父皇节哀顺变。”
刘禅止住眼泪,转头盯着他,道:“吾让太卜官张天师每日入宫作法,后来汝制止,说是老三不喜欢这些,会影响他休息,是这样的吗?”
刘璿惊恐,赶紧跪下,道:“父皇,确实是三弟让我这么做的,他说太卜官天天作法,过于喧闹,他无法正常休息,所以要求我撤掉,也上报了父皇。”
刘禅道:“喧闹是有作用的,是可以去除缠绕在汝三弟身上的恶魔鬼怪,并非完全无用呢。”
见皇帝这么说,站在不远处的诸葛瞻和费恭互相对视,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黄皓懂事,他走到刘禅身前,道:“陛下,太子或许没有恶意,只是不信任太卜官,所以才这么做。”
刘禅看着黄皓,道:“他不信任吾信任,吾为了请张天师花了多少钱,结果一点用也没有,用这钱修宫殿都可以修好几座了。”
黄皓道:“那是,陛下言之有理。”
刘禅叹了口气,又看着跪在地上的刘璿,也觉得可怜,道:“汝起来吧,这些日子汝每日都有照顾汝三弟,吾是知道的,吾不追究汝的责任了。”
刘璿道:“臣儿内心愧疚,无脸起身。”
刘禅又道:“吾让汝起来汝就起来,再不起来吾就真不高兴了。”
黄皓也劝道:“太子,你就起来吧,难道你想让陛下更难受吗?”
见黄皓这么说,刘璿总算起来了。
稍晚,刘禅返回寝宫休息,诸葛瞻、费恭等人返回尚书台。
尚书台。
诸葛瞻坐下,对身前费恭道:“从去年冬到今年春,整个宫中因西河王生病之事,朝政接近荒废,现在终于可以恢复正常了。”
费恭道:“哎,陛下现在年纪大了,感慨太多,你我帮不上任何忙,只能多办公务,为陛下分忧。”
这时尚书令樊建走来,道:“都护,你可回来了。”
见是樊建,诸葛瞻道:“我在西河王宫忙碌近两个时辰,刚回来,有事吗?”
樊建道:“这是大将军关于今年夏季汉中诸军军粮及今年军饷的上表,请你过目。”
诸葛瞻拿来一看,道:“这么多?去年秋季刚给过,今年夏季又来了,姜大将军难道不知国库艰难吗?”
辅国大将军董厥走来,道:“都护,国库收入确实艰难,但前线驻军同样需要粮饷,不然大将军就没办法在汉中驻军。”
诸葛瞻把文书还给樊建,道:“没办法就回成都,不一定非要屯兵汉中。再说他去年在汉中一年,没有任何作为,只是空耗粮饷,诸位也都看到了。”
樊建道:“话是这么说,但事情还需商议,不能因粮饷问题直接让大将军回来,这样是不妥的。”
董厥道:“是啊都护,多少还是要筹备一些,不能一点也不给大将军呢。”
诸葛瞻想了想,看着樊建道:“尚书令,明日上朝你将此事上表陛下,看陛下怎么说,如果陛下支持,那就劳烦你去筹备。如果陛下不太支持,那我也没办法。”
樊建道:“在下遵命。”
第二日,上朝。
樊建将姜维要求今年夏季汉中诸军军粮及今年军饷的要求上表皇帝刘禅。
刘禅阅后,道:“大将军这些要求是合理的,尚书台按要求进行筹备及运输。”
他道后,诸葛瞻出列,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刘禅疑惑,道:“诸葛爱卿,有话直说。”
诸葛瞻道:“陛下,去年国库未能增收,怕是短期筹集不了大将军所需的粮饷。”
刘禅道:“是吗?樊尚书令,国库是什么情况?”
樊建道:“陛下,我国是小国,地少人稀。如今已经支持大将军在汉中驻军一年,再到今年,国库确实有困难了。”
刘禅道:“有困难也得给啊,实在紧缺把少府的钱拿出来顶一顶也行,镡爱卿!”镡承于是出列。
镡承,字公文,益州广汉郡郪县人,如今任职少府,掌管宫中库房,宫库收入为皇室专用,在非常时期可以用于国家开支。
镡承道:“陛下。”
刘禅道:“国库钱粮不够,少府那边务必补上国库所缺,两库筹集完毕,速发汉中。”
镡承道:“臣遵令。”
镡承退下后,刘禅对诸葛瞻道:“诸葛爱卿,这样总可以了吧。卿在成都持政一年,居然出现这种问题,实在令人不解,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问题了,明白了吗?”
诸葛瞻道:“臣明白了,臣一定速筹粮饷!”
之后,退朝。
没想到皇帝居然站在姜维一边,要求国库和宫库一同筹集粮饷,这让诸葛瞻很意外,他本来希望借机让姜维撤兵,可这话还没来得及说,话题就已经结束了。
诸葛瞻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通。
于是到了午后,他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此时张绍、张遵、费恭、黄崇都聚在他身边。
诸葛瞻饮了口茶,道:“明明我想给陛下说让姜维班师回都,结果陛下马上把少府搬出来顶着,就这样把粮饷之事给压下去了,这是什么道理?”
见诸葛瞻不解,张绍道:“都护,其实今日之况,我已经想到了,而陛下也确实这么做了。”
诸葛瞻道:“是吗,那你说陛下为何要这么做,为何总护着姜维。”
张绍道:“陛下没有护着姜维,他这么做其是为了大局。因为姜维是国家元帅,掌管中外军事,麾下主力五、六万人。而都护是国家内政主官,掌管尚书台大小事务。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减少你二人之间潜在的矛盾。”
诸葛瞻道:“那就只能这样了?姜维在外一年又一年,没人管得了他。”
张遵道:“这就是陛下的主张。”
费恭道:“陛下就是想搞平衡,若都护坚持要打破平衡,实在太难。”
黄崇道:“如今都护是国家二号重臣,想取代姜维,缺少一个时机。”
诸葛瞻看着他,道:“黄兄,我就知道你有办法,你直接说出来,什么时机。”
黄崇道:“都护可知陛下最信任之人是谁?”
诸葛瞻想了片刻,道:“宦官黄皓!”
黄崇道:“没错,正是黄皓。姜维是外臣,你是皇亲,而黄皓才是知己。”
诸葛瞻思索片刻,道:“那你的意思是,让我疏通与黄皓的关系,由他来搞定姜维。”
黄崇道:“是的。以前陈祗在时,与黄皓关系亲密,所以陈祗在国中的权柄已经超过了大将军姜维。如今都护私下与黄皓互相尊重,再搞好关系,何愁不能取代姜维。”
诸葛瞻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看着堂外,道:“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以前家父在时,告诉陛下要亲贤臣远小人,而我作为丞相之子却主动亲近小人,这是什么话,这会影响到我的名誉而造成千古笑柄。”
黄崇走到诸葛瞻身边,道:“欲办大事,必不拘小节。黄皓虽是小人,明面可以亲近,实则是利用。若犹豫不决,万万成不了大事。”
诸葛瞻转身看着他,表情异常严峻。诸葛瞻想取代姜维的想法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而现在正是运筹决策,获取成果的关键时刻。
见诸葛瞻一直不语,费恭道:“都护,在下愿意择日到宫中,请黄皓来你宅邸,主动与你联络。”
张遵道:“一定要这么做,不然今年你又没机会了。”
张绍道:“是的,现在尚书令樊建和少府镡承已去筹办粮饷,你最好赶在二人筹办结束前,赶紧联络黄皓,再次取得战术上的主动。”
在众人多次劝道后,诸葛瞻下定决心道:“好,就依诸位之意,劳请费尚书择日请黄皓来我宅邸。”
费恭道:“遵命!”
同一时刻,季汉国库。
尚书向充带着一脸气愤,对樊建道:“今日朝堂之上,尚书令为何说国库有困难,还使陛下搬出少府来顶着,国库明明还有粮饷的。”
樊建道:“向尚书不要每次都这么激动,这都是都护要求的,我只是照办而已。另外,若陛下问董将军,董将军也会这么说的。”
向充道:“那好,现在国库物资充足,再加少府协助,还请尚书令尽早完成筹备,将物资发往汉中。”
樊建笑了笑,道:“知道了,请向尚书放心,我一定尽快办好此事。”
向充道:“多谢尚书令,向某告辞了。”
向充走后,幕后的董厥走出来,站在樊建身前,道:“看样子,诸葛都护有点稳不住了。”
樊建道:“确实,自从他成为尚书台的主官后,就没想过收手。而如今你我也只能配合了。”
董厥道:“我现在有个担忧。”
樊建道:“你担忧什么?”
董厥道:“若他联络黄皓,又会发生什么事?”
樊建紧张片刻,道:“若是这样,那整个皇宫与成都,他将再无对手了。”
董厥道:“若是这样,我担心内讧将至,无法收拾局面。”
樊建盯着他,道:“那就只能由陛下来收拾了。”
于是樊建和董厥继续在国库筹备粮饷。
二日后,黄皓在服侍皇帝刘禅就寝后,受邀来到诸葛宅邸,陪同他一起来的是费恭。
此时,诸葛宅后堂。
诸葛瞻、黄皓、费恭三人坐于一堂。
黄皓受惊若宠般站起来,鞠躬道:“老仆感谢都护的邀请,真是万万没想到啊!”
诸葛瞻乐呵道:“黄常侍不必多礼,入座吧。”
黄皓坐下,费恭道:“黄常侍,你可知都护请你来的目的。”
黄皓想了想,道:“老仆认为,都护一定是有事想询问我,而宫中人多眼杂不太方便,所以才在夜里请我。”
费恭道:“没错,都护就是有事找你。你要知道都护是丞相之子,又是陛下所爱,而这次请你来,你一定要尽力帮助都护。”
黄皓又站起来,鞠躬道:“只要是老仆能办到的,老仆一定尽力为都护分忧。”
诸葛瞻又笑了,道:“怎么又站起来了,快入座。”
待黄皓又坐下,诸葛瞻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希望自己能早日如丞相故事,统领全国军政,带领国家走向复兴。然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找不到办法取代姜维,而陛下又护着姜维,所以一时不知所措,便希望他能出主意。
黄皓一听是这事,想了片刻,道:“都护啊,恕我无礼,你的这些想法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陛下也明白。记得去年宫廷宴会,陛下请大将军与都护一同参加,就是希望能搞好你二人的关系。另外陛下多次私下与老仆交流,每次一提到你与大将军,就感到困惑。如今,你与大将军的关系非常微妙,暂时是没有取而代之的机会。”
诸葛瞻听后不语,费恭见况,道:“暂时没有,长久会有对吗?”
黄皓道:“姜维都六十余岁了,长久的话,必然权力会属于都护。”
费恭道:“有没有办法提前一点。”
黄皓又一想,道:“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费恭道:“说来听听。”
黄皓道:“先找个老将代替姜维,然后都护逐渐代替那个老将,再上位大将军、丞相。”
诸葛瞻道:“找个老将代替姜维,逐渐上位,这好像也是个办法。可是,这个老将是谁呢?”
费恭道:“朝中有资格代替姜维的有三位,张翼、廖化与宗预。”
诸葛瞻道:“张翼,他是蜀中老将,若他上位,我怕驾驭不了。廖化,虽是荆州老将,但与我交情不多,也不合适。宗预,年纪会不会太大了,陛下很难同意。”
费恭道:“那尚书台二位丞相府老臣董厥与樊建如何?”
诸葛瞻道:“景耀年间,董厥从尚书仆射升职尚书令又升辅国大将军,樊建从侍中升职尚书令,都得到了很高的官职,短时间内很难再升迁了。况且二人为荆州老人,如此关系之下我很难轻易取代,若让二人上位,或许比姜维更难对付。”
费恭道:“那还有谁?朝中比这五位老臣还有威望又可以取代姜维之人,我一时是想不出来了。”
见二人疑惑,黄皓道:“都护,我可以推荐一人。”
诸葛瞻惊喜,道:“请黄常侍说来。”
黄皓道:“右将军阎宇。”
诸葛瞻道:“请继续说。”
黄皓道:“阎宇字文平,荆州南郡人,随先帝入蜀,为汉朝尽职四十年,先后出任庲降都督、永安都督,如今官职右将军。阎宇为人勤勉,处事精细,得到陛下所爱。而他的年纪、资历、能力皆优良,是取代姜维成为下一任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诸葛瞻道:“若是这样,阎宇是个很好的人选。若此人来成都,我能否驾驭?”
黄皓道:“阎宇虽然官职很高,但他的势力皆在地方,并非中央。就算他任职大将军,那也是有名无实,朝中的事还不都由你都护说了算。再过两年,给他上个闲职,如太傅、太保之类,都护再取而代之,则大事可成。”
听到这里,诸葛瞻豁然开朗,欣喜道:“看来黄常侍是个明白人啊,那么阎宇本人,是否愿意回成都任职?”
黄皓笑道:“阎宇与我是老友,十几年的交情。我可以先密信一封,让他提前做准备,等时机一到,旨令一出,他就可以返回成都,取代姜维。”
诸葛瞻拍案快意道:“好!那就有劳黄常侍先联络阎宇将军,等事情办妥,本将军重重有赏!”
于是黄皓起身又鞠躬道:“老仆遵命!”
诸葛瞻乐道:“哎,怎么三鞠躬了,赶紧坐下来。”旁边费恭也笑了。
黄皓听后又坐,与之交谈。
诸葛瞻为了早日取代姜维,开始联络黄皓。那么他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姜维的前景又会如何,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东宫路大树自折。